美术家网首页 | 新闻 | 视频 | 展览 | 博客 | 论坛 | 交易 | 拍卖 | 服务 | 画廊 | 建站
首页 新闻 评论 访谈 品美图 品设计 品时尚 品文学
|展讯
     
    漫众同乐:幽默港漫格格趣
    开放时间:10:00 - 18:00 周六、周日及节假日延长至19:00 周二闭馆(法定节假日除外) 12月24日、2月16日提前至17:00闭馆 2月17日、2月18日闭馆 展厅:一楼专题展览馆 20世纪初,香港已经出现以幽默为题材的漫画;数十年来,漫画家创作了众多故事角色和有趣情节,作品从印刷书刊到登上大银幕,甚至发展出周边文创产品,极大地丰富了香港流行文化的内容。 本次展览将通过不同年代与幽默港漫有关的展品,包括手稿、漫画书、主题产品、艺术装置及多媒体项目等,带领观众走进幽默港漫的世界,重温1950年代至今的重要作品,感受幽默港漫的独有魅力及其背后的创作意念和艺术特色。 观众还可以在现场亲自动手创作漫画,通过多媒体节目倾听漫画家的个人经历,从中细品港式幽默的独特之处,了解漫画行业的传承现状...
     
    广东摩登:艺术与视觉文化,1900至1970年代
    展厅:G层地下大堂展厅 本次展览汇聚逾200件来自公共机构和私人收藏的作品,全面展现20世纪广东艺术与视觉文化的多元与复杂性,其中不少作品为首次公开展出。 广州与香港两座港口城市在历史上处于中国文化中心的边缘,因语言与文化认同而紧密相连。作为中国现代革命的策源地,两地在跨文化交流的激荡下徘徊于保守与前卫思潮之间,逐步塑造出独特的艺术与视觉现代主义。 在20世纪初,广东艺术家摆脱含蓄和典雅的文人书画传统,转而关注日常生活中的娱乐与劳动,以至战争与灾难等题材,开拓出鲜明的写实风格。他们身兼记者与出版商,灵活运用摄影、印刷、漫画等媒介的即时性与传播力,使视觉图像以全新方式介入社会,甚至促成社会变革。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广东艺术家通过宣传画和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艺术,积极参与国家形象的建构,在国族叙事与地方风貌之间的拉锯中寻求平衡与突破。 战后的广州与香港...
     
    身临梦境:1950年代至今的女性艺术家环境作品
    展厅:二楼西展厅 「环境作品」是一类由观者主动参与的艺术作品,当观者在环境作品中穿梭或在其周围行走时,能够感受到物件、光、流动影像和声音的刺激。自20世纪中叶以来,环境作品被认为是全球艺术中的重要门类,为现今风靡世界的「沉浸式体验」展览奠下基础。 本次展览将展出1950年代至今亚洲、欧洲、北美和南美洲历代女性艺术先驱的环境作品,让观众能够全面了解「环境作品」这类艺术形式的历史,脱离艺坛聚焦男性艺术家群体的狭隘视野,关注女性艺术家对视觉艺术史产生的影响。
     
    自由之律·律之自由
    展厅:大馆(赛马会艺方) 这是亚洲美术馆在日本概念艺术家河原温(1932-2014)逝世后为其举办的首个展览,不仅呈现艺术家近50年来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还设有特别章节聚焦他的香港之行,反映河原温既是世界公民,也是艺术家兼哲学家的多重身份。 河原温出生于日本爱知县,1960年代初期移居墨西哥,后来又迁往美国。早在社交媒体兴起之前,他就善用明信片、电报、日历和光碟等工具标示自身存在,与他人建立联系,以独特的程式化日期绘画记录旅途足迹,把平凡事物转化为对时间、在场性与存在的深邃思考。 他的作品形式简约却意蕴丰富,跨越文化与地域的界限,沉静地对人类处境作出普世反思,在全球化世界中的艺术家之间引发广泛共鸣。他的艺术实践核心在于自我制定的创作规则与真实生活体验之间的持续协调,即规律与自由之间的张力。
     
    流动的盛宴:中国饮食文化
    展厅:展厅8 全票:150港币 饮食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物质与精神生活的各个层面,其中包括食物原料的开发利用、食品的加工制作、饮食消费,还有以饮食为基础形成的礼仪习俗和思想哲学。 本次展览将汇集故宫博物院、香港艺术馆、香港茶具文物馆、大英博物馆、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等多家机构的逾110件文物,从食物器具、饮食习惯和传统风俗的演变,反映中国跨越五千年历史的饮食文化。 展览分为4个单元:第一单元「跨越生死」以新石器时代到汉代的祭祀及陪葬饮食器具为代表,展现中华文明「礼食同源」及「事死如事生」的观念和传统;第二单元「跨越文化」以唐宋时期的大盘、执壶等器皿作为主轴,呈现中国与西域之间通过丝绸之路交汇融合的饮食风俗。 第三单元「跨越山水」 展示明清时期所描绘的游宴主题画作及当时制作的游具,帮助观众了解饮...
     
    忙碌的针线:香港的布面缀饰工艺
    展厅 : CHAT六厂(陈廷骅基金会展厅) 本次展览将展示各种香港的布面缀饰工艺案例,包括玛利诺修院学校基金的刺绣材料、潮汕抽纱品、家庭手工作坊珠片、传统裙褂等,鼓励观众发掘对香港工艺的个人见解。 展览将借由精巧的布面缀饰工艺,勾画出20世纪香港工艺产品制作及流通的特质,如手工的规范化、女性的劳动与领导、为迎合出口市场而转变的传统技法,以及制作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等。
     
    图像的痕迹
    自古以来,龙的呈现形式多不胜数。在古代中国,龙的图案尤与宗教、皇权相关,一般百姓并不能使用。如今它巧妙应用于民间日常生活及节庆场合中,成为表达愿景的象征。 本次展览聚焦带有龙元素的 CHAT 藏品,展出传统中式婚服、纪念英女王登基的横幅和当代艺术作品等,突显龙在香港纺织创作中的象征意义和多样的灵活性。展览旨在思考传统图案形象如何被延续和给予崭新的演绎、其象征意义和氛围从何而来,以及评赏新演绎时的相关考量。
     
    只有此处,重回此地
    本次展览主要介绍印刷艺术如何作为自我表达的方式,承载着人类独特又共同的体验。艺术家们在「自我」不断被确立又否定的时代中,选择以「印刷技术」作为创作交流的工具,他们通过印刷品记录和分享私密时刻,试图捕捉或绘制人与人之间的连结。 展览分为两期,第一期「只有此处」展示多位国际当代艺术家以书信、地图、明信片、邮票等印刷品为媒介进行的创作,第二期「重回此地」增添更多出版物,呼应馆内举办的同期展览「自由之律,律之自由」。
     
    路易丝·布尔乔亚:软景
    开幕时间:2025-03-24 17:00 - 19:00 路易丝·布尔乔亚(Louise Bourgeois,1911-2010)被公认为上世纪最重要且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她的作品游走于具象与抽象之间,涵盖从精细的绘画到宏大的装置艺术,通过形式与象征相结合的视觉语言,表达出丰富而细腻的情感。在长达七十多年的创作生涯中,布尔乔亚将艺术创作视为一种自我宣泄的过程——通过重构记忆与情感以试图摆脱它们的束缚。 今年香港艺术周,豪瑟沃斯将举办布尔乔亚的第二场香港个展,由豪瑟沃斯与伊斯顿基金会(The Easton Foundation)联合策划,呈现她从二十世纪60年代到2008年的精选作品,包括一些鲜有展出的雕塑与纸上作品。其中,一件三米长的喷泉装置《乳房(喷泉)》(1991)以及一件钢与大理石雕塑《蜘蛛》(2000)将首次在亚洲展出。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末页

设计空间
时尚传媒
E.P雅莹品牌in小礼服打造优雅一派女人
俪思NE 引领女装时尚潮流风向标
MAXIGO玛诗可女装品牌成功入驻时尚126正品商城
北京国际车展开幕 创下多个历史之最
“疯”女郎抢镜的“生猛珠宝”
iPhone需要一个什么“包”
大S的减龄法 在脸上画格子祛皱
自驾游玩转兰卡威
“赛尔买家团”搅热2011上海CISMA展
专题
红心伟业
红心伟业:由华夏少奇(北京)文化发展中心组织实施,主要宗旨:传承红色资源,发展诗词文化,促进中华文化的繁荣和发展。主要职能:组织引导全国红色研学及中小学研学旅行,在革命根据地、纪念地、伟人故里... 详细>>
张大千
徐唯辛
石齐
方力均
陈文令
李少白
 

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www.meishujia.cn,All right

E-mail:fuwu@meishujia.cn beijing@meishujia.cn 京ICP证110842号

 

Powered by SiteMagic © UC&Manage
Processed in 0.262(s)   41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