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家网首页 | 新闻 | 视频 | 展览 | 博客 | 论坛 | 交易 | 拍卖 | 服务 | 画廊 | 建站
首页 新闻 评论 访谈 品美图 品设计 品时尚 品文学
    蓬勃灵动写春秋,真情流露自动人——访著名书法家、中国名家书画研究院院长许喜林先生
    2016年12月03日 中国美术家网 责任编辑:jiping 热度:0  

      蓬勃灵动写春秋,真情流露自动人

      ——访著名书法家、中国名家书画研究院院长许喜林先生

      陈玉荣

       随着负利率时代的到来,寻找对抗货币贬值的投资品种,正成为公众热心的话题。当下华人资本大规模涌入艺术品市场,拍场上东方因素地位明显上扬,目前艺术品正成为中国人继股票、房地产之后人们倾心的投资避险工具,有观点甚至认为,艺术品投资是当今投资领域的最后一座金山。在书画收藏与投资的大浪潮中,书画鉴定重要性急剧凸显,众所周知,中国鉴定门类中最难者非字画莫属。应广大读者要求,12月2日中午,笔者拜访了著名书法家、中国名家书画研究院院长、中国书画艺术产业联盟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大爱学创始人许喜林先生,亲身聆听了先生对书法的认知,感悟了他对艺术孳孳不息的境界。初见许喜林先生,只见他笑容可掬,脸上绽放出一种欢喜慈爱的心。一口纯正的北京普通话,看衣着谈吐,再听那富有磁性的声音就是极为有修养的人。向许先生说明来意后,他热情的接待了我,还给我泡上一杯清茶。一股清香扑鼻而来,一直沁入心脾那种淡淡的清香,香而不浓,使人心神具安,心灵愉悦!


      许喜林先生是湖北荆州人,他出生于上世纪60年代初,管理学硕士,高级美术师。除了现在担任中国名家书画研究院院长、中国书画艺术产业联盟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外,还身兼数职,担任北京匹夫品牌管理集团总裁、中国社会经济决策咨询中心研究员、中国品牌形象管理专家团副团长、北京商品经济学院副院长、教授等。在多年来从事商业活动的过程中,使他越来越感受到作为一名中国人身上所应该肩负的责任,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在经济文化一体化的今天,在社会化生产和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生产力是生产文化产品和提供文化服务的能力。而且,它不仅生产文化产品,不断满足和丰富社会需求,而且可以融入经济、政治、社会、生态,将文化优势转化精神能源,转化为区域优势、经济优势、产业优势。于是他从2004年开始,投身于对中国书法艺术的研习、中国字画收藏鉴赏、艺术品拍卖和产业研究领域。许喜林先生认为,艺术家需要时间的积淀、全身心投入,而艺术品的发展离不开市场,市场越成功,艺术家的生活越从容,心态也就越自信,这也就为他进一步尝试新的高度、开阔新的视野提供了可能。任何一个好的艺术品,都是值得收藏的。许喜林先生说:“对中国字画的收藏鉴赏不能仅停留在字画形象的表面,更应该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国传统文人。中国传统艺术中,掌握主流语言的是传统文人。文人在治学的业余从事艺术创作,艺术史上品评艺术作品格调高低,作书者的品质是为绝对重要的因素之一。正如不少业内人士在品鉴许喜林先生时,曾评其为“治文章、诗词、书法于一炉的典型文人”。许先生谈及“治文”强调“文笔”,以20世纪30年代的鲁迅、梁实秋、林语堂为例,认为文笔是作家个性甚至灵魂的表现。那么何为个性化的文笔呢?个性化的文笔犹如书法对比于铅字,是解读作家思想、心态、情绪、学问,甚至是城府的重要途径,离不开长期的学习、思考,离不开作家开阔的眼界。对于作诗,许先生则强调“性灵”。何为性灵?就是表达真实的思想情感,但又非一般的陈述,而是仿佛经“凤凰涅槃”后产生的丰富而深邃的想象,以出人意外,又入人意中的句子表达,这样的句子在诗经、楚辞中最得以体现。治文、诗词是文人的重心,继而便是创作艺术性的书法。在书法上,许先生强调“用笔”,但这用笔并非技术层面上的用笔的种种形式技巧,而是笔力,是笔在纸上摩擦产生的杀纸力。可以说一幅好的书法作品,个性是在笔力强劲的基础上展现的,笔在纸上的摩擦是有生命力的。与许喜林先生交谈,得其只言片语,也让人受益良多。许喜林先生身上散发出一种豪放、一分儒稚、一股气象。他言语不多,但分析能力强,并富于理性,仿佛置身事外而明察秋毫,不为纷繁世务所障。先生给我的感觉是:富于睿智,明析洞察,进退有据。先生对人诚朴谦慎,古道热肠,坦诚而有激情,见识高,乐于助人,我很有相见恨晚之感。


      许喜林先生搦笔十余年,其书法作品中带有浓郁的“书卷气”。宋代欧阳修曾说:“善为书者以真楷为难、而真楷又以小字为难。”许喜林先生谈及书法艺术,他说:“汉字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智慧创造,汉字书写更是绝无仅有的高超技艺。中国书法不仅是线条与空间的艺术,更具有“表音”与“表意”的功能,是音、形、义的完美结合体,并承载着千年的文化意蕴。当很多人还在怀疑,在如今智能化、信息化的当今社会里书法的实用功能时,许喜林先生却举起了自己鲜明的旗帜——“作字行文、文以载道、以书焕彩、切时如需”。这十六个字是许喜林先生对中国书法最独特而全面的诠释:作字是为了行文,行文是为了载道,电脑碑刻也都可以载道,为什么还要书法?因为书法能使“文以载道”的“文”焕发出更好的光彩,书法还应追随时代,为时代服务,做到“切时如需”。


      许喜林先生谈到:“中国的汉字对于世界文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中国的汉字是中国人智慧的结晶、科学的结晶、艺术的结晶。语言是人类交流最直接、最便利的方式,但语言存在着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西方国家的文字记录的是声音,而声音与客观事物并没有必然的联系,是一种约定俗成的符号,但中国的汉字恰恰是对事物形象化的描述,即使先民们不一定可以读出声音,但它的意思却可以完全明白。从这一点上说,中国的汉字是中华儿女向世界送上的一份厚礼。”


      许喜林先生说:“常有人这样看,电脑的发展对汉字的使用是一个冲击。我并不这样看,我认为是一个推动。因为它找到了将汉字快速实践的办法,应该说很好,但是它代替了人们书写的过程,这就有它负面的影响。其实,最根本的还是书写,我们相信,书写不发展,电脑文字输入的下一步发展也会存在很大的困难。书写的发展会推动电脑录入系统的研发向前发展。中国的汉字除了具有很强的艺术性之外,更具科学性,这也是我极力要向世人所推崇的重要理念。”


      许喜林先生又为我举了一个简洁的例子:“汉字共有200多个部首,每个部首都代表着一个类属、一定的含义,组合在一起就可以表达无数个字的含义:一个析字,左边一个木字旁,代表着树的含义。右边是一个斤字,斤字的本意是斧头,用斧子将木头劈开就有分析的含义。掌握了这个方法便可以快速地了解一大群、一大片字的含义。通常人们认为中国汉字很难学,其实是没有从根本上掌握汉字组合的规律,而现在正是应该组织专家对这一方面进行全面而深入梳理的时候。”他还说:“中国的汉字不光受到国人的喜爱,很多外国朋友也有迫切的学习愿望,希望我们能提供相关的专业人员进行交流。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达成共识,将汉字作为世界非常重要的文化交流手段。”


      许先生长于楷书,偶涉隶书。许先生的行楷,帖体碑骨,以点画形态而论,北碑为基,谨守法度。他临帖甚多,习碑甚广,但点画轻盈,力避描画。他用笔力道甚深,不就轻巧;结字点画紧凑,彰显锋芒;偶有机变,中宫宕开,雍容而不萧索。谋篇布字,如飞瀑悬泄,一拓直下,气势奔涌不绝,文静中存有雄气,虚实相映,随意自然,似音乐中的舞蹈,乐停舞止,余韵犹存。读许先生的行楷书,给人一种沉稳的韵律感和节奏感的艺术表现,动静融合的收放之美。许先生的作品外形取收势,而线条张力很大,给读者一种欲收还放的感觉。具体到线放,则收放结合,既有力度又有特色,不薄、不软、不滑,可见先生具有很强的把握笔墨的能力。许先生的楷书曾荣获过不少大奖,我也很喜欢。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先生曾这样评价:“我最喜欢许喜林的小行楷书,写得洒脱自若又点画精致,姿态万千又完美无缺,娟秀俊逸又不乏拙朴,真所谓同自然之妙有,非力运之能成者也。更为难得的是他能把诸家都统一在自己的笔下,揉合得天衣无缝,且能把大字写小,又能小中见大。这需要长期的修炼以及良好的感觉和悟性。”


      对于一个书家而言,越是有才情的书法家,其个性就越强烈;越是个性强烈的书法大家,其精神实质又越是接近传统,许喜林先生就是这样做的,他在深入对传统书法的时间和空间全面着力和吸取之后,形成了浑厚亦显真趣、狂放然不失圆润且有田园风味的书风,著名书法家刘炳森先生评价他的作品为“大手笔、大境界”,这也正是许喜林先生书法艺术的精髓之所在。


      对于书法爱好者如何学习写字,许先生更是有着自己的独特见解,他说,练字首先要选经典的字帖,在众多经典的字帖中选择自己喜欢的风格练习,会更容易。另外很多人喜欢抄书式地从头到尾一遍遍地写,这样练字没有效果。正确的练习方法是每天练一个字,在写之前,要先揣摩这个字的结构和用笔,看好了之后再下笔,练字时也要时刻想着这个字的结构和笔法,达到闭上眼睛也能在脑海中留有印象,这样比每天写很多不同的字有效果。这个临帖的过程,要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先对临,再通临,然后到背临,最后达到意临的境地。许先生一边解说,一边在案几的宣纸上随笔写来,午后的阳光照进飘着墨香的工作室里,让人全身心陶醉在“古墨轻磨满几香”的氛围中。


      说到在书法中将传统与现实结合,许先生认为,首先要博采众长。创新不能脱离传统,而要植根于传统。书法不仅是书写得法,更需要文学修养,这样才能提高艺术鉴赏力,以提高书艺。我追求的是一种“书卷气”,讲究气韵生动,水到渠成。他认为,书艺、书学的继承比创新更重要,书法人培养良好的书德更加重要。他不认为古人书法是不能超越的,由于社会和技术的进步,当代学习书法人有比古人更优越的条件,古人寒夜用功,“素盆炉火燃松子”,当代人的学习书法的条件比古人好。但“浮躁”的心态和“剑走偏锋”可能会影响书法质量。面对这些现实的问题,许先生表示:我将“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现在还研究如何在用笔用墨方面,加强黑白对比,粗细对比,增强空间感;在章法上加强节奏感,追求视觉冲击力。创新中但不失传统审美标准。许喜林先生自幼喜好文史、书法,受到颜体、欧体以及当代书法大师启功、刘炳森先生等名师教益加上自己多年潜心研究,书法、诗词、绘画都颇有造诣,尤其是其书法老到中蕴含新意,形神兼备,气韵自如。


      说起他成功的秘诀,他一直强调“喜欢”两个字,“你看这本《颜勤礼碑》,我小学时候开始临写,到现在还在摹练。我闭上眼睛,哪个字怎么写基本都在脑子里。”他说,“可以说,写字已经成为了我生活当中的一部分。”


      书法中草书的鉴赏一直是一个难题,怎么判断草书的艺术高低呢?当然离不开对草书的探究。许喜林先生告诉我们,草书是有很深的楷书的基本功。以张旭、怀素的狂草为例,表面来看狂草连绵起伏,如大江流水般波涛汹涌,但仔细品味,他们的每一笔都能看到楷书的因素。可以简单的区分,楷书重顿挫,而草书重使转。但一幅好的草书作品重要的是它所载有的意蕴。几位重要的草书家,古代的张旭、怀素、黄庭坚、王铎;现当代的司徒越、林散之。比较而言,黄庭坚书法的特点是多顿挫,很有道家的意蕴,王铎一生练字无人能比,用笔功夫非常了得;司徒越的章法好似梅花漫天飞舞,林散之则行笔舒缓而有古意,蕴含了佛家思想,其去世前最后写下的“生天成佛”四字,正是他对佛学独特的领悟。怎么鉴定书法呢?对书法的艺术性解读还不够,许喜林先生强调鉴定应是在对书法史了然于胸的基础上。每个时代的书法特征,每位书家的行笔特点,有了这些基础的了解才能判断书法作品的时代性。


      许喜林先生说,艺术是感性和理性交融的行业。蕴含着一种哲学,那就是万物有规矩,打破规矩会失衡。“那么您有自己的艺术规则吗?”笔者问。“当然了。我认为艺术是写心情,是自己情感的外露。唯比赛而比赛的作品我并不欣赏。就像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天下第一行书,是他喝酒后处于微醉时写的,也只有在他微醉那种状态时写得出,以后再也写不出来了。”书法,书只是书写;而法,是法则、法度。在进行书法创作之前,许喜林先生要思考一番,此刻的心情,要用什么章法,那手下的笔自然就按照心中的想法而运行开来。许喜林先生认识到生命力是作品的灵魂。在书法创作中,力求写意境、写神情,坚守自己的信仰和准则,依心中笔墨,追寻腕底之迹的沧桑感。用笔古朴沉着,刚健遒劲,笔法大胆,粗重拙落,舒展自然,隽秀潇洒,率真自然,饱含着清气、神气、灵气、豪气、才气、逸气,有一种高山流水的美态。书法用笔严谨,线条强劲,蓬勃灵动,真情流露。


      许先生性格豁达正直,他把修身、养性、仁爱、守孝作为立身之本。他对父母格外孝敬。对子女、晚辈和学生热情关爱,要求严格。在日常生活中,他广结善缘,厚植人脉,热心公益事业。为了中国书画艺术品市场的发展,许先生亲任中国书画艺术产业联盟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近年来,中国艺术市场十分活跃,既有一心沉醉艺术修为的艺术家,也有走上商业道路的艺术家。对于艺术走商业化之路,许喜林先生并不反对。但他认为,书法是一种厚积薄发的艺术,需要日积月累的研习。艺术商业化,需要水到渠成,当艺术造诣达到一定的高度,那么商业运作并无不可。但如果只为赚钱,而造诣未够,商业化对艺术本身就是一种伤害。因此,不断“否定”自己艺术的他,目前并不想朝商业化方向发展。


      “评价艺术品的价值,有三方面,一是艺术造诣;二是社会影响力;三是艺术家的健康状况。精品才能体现艺术价值。”许先生对艺术要求高,一幅作品常常要写四五次,自己不满意绝不拿出来见人,甚至也不盖章。有朋友建议他举办自己的书法展,他都一一拒绝了,说自己“火候未到”。但是如自己的作品能够帮助朋友,他则十分乐意。比如自己一位参与慈善活动的朋友进行作品义拍,帮助有需要的人,他二话不说捐出作品供义拍。他说:“我爱好艺术,所以抱着一颗平常心。欣赏比金钱更重要。朋友喜欢我的作品,我可以送,但不卖。我的作品义拍能尽到公益的力量,我十分愿意。”“一幅好作品就像自己孩子,看着一幅满意的作品就像女孩做了妈妈的感觉,很开心。”书法是方寸之间,气象万千的境界。这是五十多岁的许喜林先生在与书法相处的时间里,对书法艺术最虔诚、最微妙的解读。浸淫艺术的过程中,许先生说自己很快乐、很自在。“写字用的是笔,实际上是用心。书法让人的包容心会越来越强,以前我的脾气火爆,但现在很平静。你看那书法,寥寥几笔,却很有味道,对它的兴趣也会越来越浓。”成为书法大家,亦或走艺术商业化之路,在许喜林先生看来都应是水到渠成的事,急不得,更强求不得。“执着于快乐,便不快乐。”艺术,也是如此道理。怀着功利之心去使用艺术,最终艺术便不是艺术了。


      在访谈结束后,许喜林先生说其实在书艺上,我对自己仍很不满足。我希望我的作品能达到雅俗共赏的境界,而且能兼擅大字与小楷。因为大字、小字能相互促进,大字表现气势,小字体现精到。能大能小,可以将大字写得有气势又不失精妙,而写小字时,既体现精到,又具大字之气概。许喜林先生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在他看来,无须豪宅,无须车喧,足以容客,足以息肩,安分知足,外无求焉,也正如他在《自嘲》中这样写到“翰墨生涯,精神食粮。秃笔一枝,如痴如狂。汉魏晋唐,四十寒窗。厚积薄法,个性张扬。以书会友,情义至上。酒助笔兴,宠辱皆忘。”他认为,艺术生命根本上是一种愉快与力量,赞誉声和社会承认是一种鼓励!一种鞭策!表示今后还要不断地反省自己,在创作实践中完善自我,为国家、社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作者简介


      陈玉荣,祖籍陕西省蒲城,经济学硕士、MBA工商管理硕士、消费心理学博士,现任中国管理科学院生态建设研究所研究中心副主任,2004年被北京市组织部评为优秀人才称号,曾在国家研究机构从事过研究工作,在报社从事过编辑记者工作,在某著名企业集团担任过总裁助理兼企划部长工作,在某投资公司担任策划总监工作等,主要专著有《秋凉犹热:西方经济透视》、《创新赢得市场:珍贝成功之道》、《转型中国的路径抉择》、《不断进化的经营:全聚德集团多品牌战略营销》、《中国梦的伟大构想》以及与董英豪先生合著的中国廉政管理系列丛书《现代化的关键跨越:贫富差距与犯罪率实证研究》、《微时代的危机公关》、《集聚正能量:反腐、惩腐、防腐三步走》、《反腐工作中的加减法则》等,并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文章300多篇。最近,陈玉荣著《一带一路:中国统筹发展大棋局》(近30万字)由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作为中国政治生态研究课题生态管理丛书6本书的首部作品,将“一带一路”置于中国统筹发展大棋局视角下,探讨了美国、日本及俄罗斯、印度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此有何认知与需求。此外,在多年调研数据及大量国内外案例的基础上,针对“一带一路”建设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指导建议,为“一带一路”沿线地方政府及企业规划了全面详尽的对接方案,被国家新闻出版署列入重大选题备案,零售定价40元,欢迎大家订阅和关注。



    品尚品
    创想计划:文艺青
    中国艺术片:在边
    法国的时尚经
    渣打:视觉艺术诠释商业洞察力
    Gaga曾着迷小野洋子 流行音乐行为艺术珠联璧合
    日设计师制作气球礼服梦幻时尚受好评
    “VOGUE摩登不夜城”——当时装爱上艺术
    周杰伦版画5000元一幅 玩意识流受母亲熏陶
    绝对伏特加2011绝对艺术奖揭晓
    艺术与时尚结合:两者不再纯粹
    品设计
    灰姑娘的座椅
    所谓设计作品的好创意,不仅仅在于造型和功能,有时候,一种材质上的混搭和一个浪漫的名字,都会给设... 详细>>
    跳舞的杯子
    时计艺术的典范 宝齐莱马利龙系列腕表
    乱糟糟的鸟巢椅
    伦敦新晋设计师:雕塑般的针织作品
    品文学
    胡润:“由暴发户及新贵族”解码中国富豪蜕变
    天津美术学院欲扛当代艺术史研究大旗
    艺术家的悲剧,源于自我认知的迷失
    梁井宇:寻找新的可能性
    是店铺,也是艺术
    张小川:用“小首饰”做“大雕塑”
    张大千吃的艺术
     

    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www.meishujia.cn,All right

    E-mail:fuwu@meishujia.cn beijing@meishujia.cn 京ICP证110842号

     

    Powered by SiteMagic © UC&Manage
    Processed in 0.052(s)   7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