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川:用“小首饰”做“大雕塑” |
2011年12月27日
中国美术家网
责任编辑:jiping
热度:0
|
|
点击查看大图 |
有人说,女人把首饰作为一样精致而又脆弱的感情信物,就好比开启她们心房的钥匙。然而,对于这把“钥匙”的缔造者,以及它背后的故事,钟爱此物的你又知道多少?
现在,让我们走进首饰设计师张小川和她的设计工作室,邂逅潜伏于都市喧嚣张扬底下的那一抹内敛的“隐藏的光芒”。
放飞生活的经验和灵感
一个偶然的机会,让原本到欧洲旅行的张小川成为意大利米兰DomusAcademy配饰专业的首届毕业生,从而开始了在“艺术首饰”这一国内新兴领域的冒险之旅。但是,雕塑出身的她选择了跳出人们对首饰约定俗成的固有观念和框框。无论是把自己关在房子里捣腾着传统的钩针工艺,还是奔赴景德镇一手一脚地烧制陶瓷配件,张小川不仅始终保留了手工制作独一无二的珍贵性,更充分发掘出各种材质的操控空间和可变化性,赋予寻常首饰所没有的一种特有的“雕塑形态”。
热爱自然与生活,于是绚烂的花草、趣致的昆虫、旖旎的风光全都理所当然地化成一件件洋溢着无限生命力的首饰。特别注重生活细节的张小川,甚至连天空飘过的云彩在山坡上留下了缓缓移动的影子,也在其指间定格。
“首饰体积虽然小很多,但一样是有‘空间’的,所以我会把雕塑的思维延伸到首饰设计上,自己就跟穿行于《格列佛历险记》里的小人国似的,让生活的经验与灵感在其中放飞。”张小川认为首饰的价值不只体现在单纯的原料上,更多的是心灵的需要,与人之间的联系。这就是张小川所说的“小首饰”做“大雕塑”,不单单是因为其流畅的线条和细腻的质感,还有就是人们在它们身上不经意找到的,与生活的一次美丽邂逅,或是跟生活开的一个小小玩笑。
实现自己和别人的梦想
还记得去年曾去过张小川的“十米设计工作室”,让我出乎意料的是,那里并非一个绝大多数艺术家所钟情的有着浓重LOFT味道的空间,取而代之的是泛着丝丝旖旎情怀的“家”。如今,工作室挪了窝,搬到了新港西路与东晓路的交界处,名字也换成了“张小川设计工作室”,然而那种“家”的感觉却有增无减。
房子中央的两张长条形工作台占去了“客厅”一半以上的空间,看着上面整齐有序的电脑、扫描仪、设计手稿,还有那些收纳盘里静静躺着的叫不上名字的各种手作工具……很难想象,几天前主人和十几位朋友就是围坐在这里,上演了一回丰盛的“火锅大会”。“来过的朋友都会很喜欢这里,除了因志同道合之外,也因为空间布置得比较给心,自己量身定做的收纳架子,还有参与设计的几张素色藤编椅子,菜市场买的玻璃腌菜坛子和泡酒坛子(插花用),以及各处搜罗回来的‘小东西’。”张小川觉得,节省固然是首要原则,但更重要的是这些在不同程度上都被“整容”过的细节,给予自己更多的是乐趣,一种自己动手,自己发掘,再设计的乐趣。“这种乐趣与全部花钱解决很不一样,更‘生活化’,更能让我在过程中有许多不同的体验,经常发现惊喜,也经常做错事,但总能通过改良把错的变好。”
对于张小川而言,设计首饰是在实现自己的和别人的梦想,所以工作室——一个圆梦的地方,她无法接受它是令人坐立不安、邋遢难受的。“如果连我或者我的同伴们自己都不喜欢自己工作的地方,那又如何做出令人愉悦的作品呢?所以我布置我的工作室就是要‘忠于’自己的梦想和原则。”
梦想花园秀色可餐的“甜品”
常常花心思在“不务正业”上的张小川,对甜品更是有一种特殊的感情,无论是从小就喜欢吃妈妈做的苹果酱,还是留学意大利时向室友偷师的提拉米苏,不仅非常喜欢吃,更喜欢自己动手做,为了寻找做提拉米苏的鲜芝士她能把广州翻个遍,为了给远在北京的好友寄一罐苹果酱甚至亲手设计了一款自己的标签。“我一直在思考‘甜’这种东西,人们喜欢吃正是因为它带来了一种满足和愉悦,而在动手做甜品的过程中却又藏着另一种愉悦的、趣味的体验,这不仅使得生活添色,当中更有很多细节值得去品味,甚至与首饰设计业有着微妙联系。”这些在她的系列作品“花园”中就表露无遗,与其说是女孩子心中一个花儿盛开的梦,倒不如更直观地将之看作是梦想花园中乖巧的、秀色可餐的“甜品”。
这就是张小川和她的设计工作室,不是日复一日、冰冷乏味的工作,而是有着丰富细节的、亲切的生活。于是,当丝绸、雪纺、锦纶线、涤纶线、树脂、玻璃球、水晶、银、铜、瓷……各种看起来互不相干甚至是矛盾对立的媒材,在张小川手中如鱼得水,不仅没有让你产生任何与工业、商品发生关系的想法,更是让愉悦之情在你的指端、发尖、胸前、颈项间骤起。
当初,我认为要把张小川的“十米”看成一个距离的量词,它所显示的是一名设计师与生活之间的距离。如今她又将“十米”舍去,或许是要更多人相信和看到,首饰与人、首饰与生活的关系原来还存在着更为广阔的空间,而非仅仅纠缠于炫富和审美之间的传统观念。
|
|
- 品尚品
- 品设计
-
- 品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