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家网首页 | 新闻 | 视频 | 展览 | 博客 | 论坛 | 交易 | 拍卖 | 服务 | 画廊 | 建站
首页 新闻 评论 访谈 品美图 品设计 品时尚 品文学
    刀刻痕迹里的家国情怀
    2025年09月03日 中国文化报 责任编辑:静愚 热度:0  

      “怒吼吧,中国——北京鲁迅博物馆藏抗战版画展(1931—1945)”:刀刻痕迹里的家国情怀

      画面中,一个被绳子捆在木桩上的中国人,双眼被蒙、单膝跪地,竭尽全力扭曲身体,想要挣脱束缚,并仰天长啸发出怒吼——于8月29日在北京鲁迅博物馆开幕的“怒吼吧,中国——北京鲁迅博物馆藏抗战版画展(1931—1945)”中,版画家李桦1935年创作的版画《怒吼吧,中国》作为展厅的第一件展品,拉开了本次版画展的叙事展线。

      20世纪30年代,为培养要求进步的艺术青年以版画艺术传递抗战思想,鲁迅在上海发起中国新兴木刻版画运动。“当时,国画、油画等艺术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材料获取和运输的阻碍,版画是较为方便传播和印制的艺术形式之一。因此,大量艺术家纷纷响应,创作了一大批版画艺术作品,为中国的抗日战争和民族解放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北京鲁迅博物馆相关负责人介绍。

      “怒吼吧,中国——北京鲁迅博物馆藏抗战版画展(1931—1945)”以132幅抗战时期木刻原作、13种版画图书刊物及3封画家信札为核心展品,分“举国之殇”“抗争怒潮”“万众一心”“重整河山”4个主题篇章,系统呈现中华民族在14年抗战中的苦难史与抗争史。

      在“举国之殇”板块,郑野夫创作的《没有祖国的孩子》格外引人关注。这幅为东北作家舒群同名小说创作的插图,以少年果里的悲惨遭遇为切入点,映射侵略铁蹄下民众生活的苦难。画面中,果里眼神里的无助与倔强,让观众深刻感受到战争对普通民众的摧残。

      哪里有侵略,哪里就有反抗。在“抗争怒潮”板块,马达创作的《轰炸出云舰》成为观众驻足最多的展品之一。这幅作品取材于淞沪会战期间中国空军重创日军出云舰的事迹,不仅在1938年武汉“抗敌木刻画展览会”展出,还登上《新华日报》,极大地鼓舞了军民士气。

      李桦的木刻连环画《黎明》展现出全民族抗战的磅礴力量。这本印刷小册子讲述了淞沪会战期间,难民阿毛、王才等人觉醒后参军,牺牲在抗日前线的故事。在“万众一心”板块,与《黎明》同时展出的“胡风日记”复印件显示,这本《黎明》由版画家陈烟桥代赠胡风,扉页上“胡风先生 烟桥代赠”的题字,见证着文艺工作者同心抗战的真挚情谊。

      力群的《丰衣足食图》吸收陕北剪纸与年画元素,画面中,农民纺纱、耕作的场景充满生活气息,展现出延安军民自力更生的精神风貌。在“重整河山”板块,这幅1944年创作的作品展现出艺术家深入群众、践行“文艺为人民服务”理念的生动实践。胡一川的《牛犋变工队》作为展览压卷之作,描绘陕甘宁边区农民互助劳作的场景,刚毅的刀法与质朴的色彩,刻画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北京鲁迅博物馆相关负责人介绍,1944年7月美军观察组到访延安时,《牛犋变工队》曾悬挂在招待宴会的窑洞墙上,成为中国军民抗战精神与乐观态度的缩影。

      走出展厅,阳光洒在博物馆前“怒吼吧,中国”鲜红色的立牌上,来往观众在此停留观赏。参观完展览,观众走进一旁的鲁迅故居,感受特殊年代的文艺力量,如同那132幅版画,让不朽的民族精神在刀刻的痕迹里代代相传,激励中华儿女在新征程上奋勇前行。

      【策展人语】

      抗战主题版画是在抗战烽火的淬炼下迅速发展壮大的一种艺术形式。我们从作品内容和历史节点等线索出发,以李桦作品《怒吼吧,中国》为主题,作为整个展览的基调。

      《怒吼吧,中国》曾登上倡导文艺反映抗战现实的文艺类刊物《七月》的封面,在当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本次展览我们在海报中融入《怒吼吧,中国》原作图案和《七月》封面图案,从图像角度强化了海报的历史回响,彰显抗战版画内在的蓬勃生命力。我们希望通过展览,带领观众在缅怀抗战历史、感受版画艺术的同时,深化人们对抗战历史的认识和思考,感受抗战时期的文艺力量。 (常  楠)

    品尚品
    创想计划:文艺青
    中国艺术片:在边
    法国的时尚经
    渣打:视觉艺术诠释商业洞察力
    Gaga曾着迷小野洋子 流行音乐行为艺术珠联璧合
    日设计师制作气球礼服梦幻时尚受好评
    “VOGUE摩登不夜城”——当时装爱上艺术
    周杰伦版画5000元一幅 玩意识流受母亲熏陶
    绝对伏特加2011绝对艺术奖揭晓
    艺术与时尚结合:两者不再纯粹
    品设计
    灰姑娘的座椅
    所谓设计作品的好创意,不仅仅在于造型和功能,有时候,一种材质上的混搭和一个浪漫的名字,都会给设... 详细>>
    跳舞的杯子
    时计艺术的典范 宝齐莱马利龙系列腕表
    乱糟糟的鸟巢椅
    伦敦新晋设计师:雕塑般的针织作品
    品文学
    胡润:“由暴发户及新贵族”解码中国富豪蜕变
    天津美术学院欲扛当代艺术史研究大旗
    艺术家的悲剧,源于自我认知的迷失
    梁井宇:寻找新的可能性
    是店铺,也是艺术
    张小川:用“小首饰”做“大雕塑”
    张大千吃的艺术
     

    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www.meishujia.cn,All right

    E-mail:fuwu@meishujia.cn beijing@meishujia.cn 京ICP证110842号

     

    Powered by SiteMagic © UC&Manage
    Processed in 0.040(s)   7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