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家网首页 | 新闻 | 视频 | 展览 | 博客 | 论坛 | 交易 | 拍卖 | 服务 | 画廊 | 建站
首页 新闻 评论 访谈 品美图 品设计 品时尚 品文学
    谈教育数字化赋能中小学美术教育新发展
    2025年07月30日 大河美术报 责任编辑:静愚 热度:0  

        建设教育强国,基点在基础教育。中小学美术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实施美育的核心载体,也是“五育”融合的关键纽带。然而,当前美术教育存在教学目标与时代发展脱节、教学方式方法单一、重技轻道、师资队伍能力素养不足、教学评价滞后等问题。如今,数字经济正在重构世界格局,教育处于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时期。为贯彻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教育部等九部门于2025年4月11日联合发布《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的意见》。这一政策文件的发布不仅是多部门协同推进教育数字化战略的具体行动,也为中小学美术教育改革创新开启了新篇章。

        教学目标从技能培养向核心素养教育升级

        传统美术教育以技法培养为核心目标,要求学生掌握素描造型、色彩运用和手工艺制作等技能。教师通过“示范——临摹——讲评”的标准化流程组织教学活动,教学目标局限于让学生创作符合美术规律的作品。随着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深入发展,数字教育资源日益丰富且形态多样,已初步形成了知识类、应用工具类、虚拟交互类和智能类等多形态资源的格局,学生的学习渠道多元化,学习效率也快速提升。以技能培养为主导的教学模式难以满足学生对科学文化知识的需求。在此背景下,教育部及时调整教育方向,新课标立足以美育人的价值导向,明确规定“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心灵教育,培养想象力和创新思维等的重要课程”。其能够培养学生艺术感知、创意表达、文化理解和审美判断等核心素养,推动教学目标从技能培养向核心素养教育升级。

        教学空间从实体课堂向虚实融合空间延展

        传统美术教育依托单一的实体课堂开展教学活动,学生通过观察教师的技法示范进行临摹学习。数字技术的介入不仅突破了美术课堂的时空限制,更延展了教学场景的边界。实体教学空间与数字虚拟空间的无缝衔接,形成了虚实融合的新型教学空间,为学生提供更具个性化、沉浸式的学习体验。新型教学空间是以促进协作学习为目的的合作式虚实融合空间。教师为教学课堂配置共享屏幕、数字白板等数字设备,便于开展小组合作式教学,支持学生实时共享理念观点,提供平等交流平台。新型教学空间是以增强沉浸式体验为目的的交互式虚实融合空间。其突破单一实体教具的限制,将AR/VR设备、触控屏幕等智能数字终端嵌入实体课堂,实现人机互动。学生可以借助触控屏幕,模拟不同绘画材料进行艺术创作,借助AR技术游览数字博物馆等,提升教学活动的灵活性和探索性。新型教学空间还是以人机协同为目的的智能虚实融合空间,能通过智能学伴、AI智能导师、智能助手等手段,与教师协同开展教学,既弥补美术教师跨学科知识体系不全的缺陷,也增加了课堂教学的灵活性和趣味性。

        教师角色从传道授业解惑向创新型教学设计师转型

        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权威的知识传授者,学生在教师的教育和监督下被动接受知识,忽视了学生的个性特点和情感体验。数字化教育时代,智慧教室、智能学伴等新型教育技术的开发改变了学习方式和“教”与“学”的关系。教师角色定位从传道授业解惑向创新型教学设计师转型。一方面,美术教师要具备跨学科课程设计能力和创意思维表现能力,能基于学生的认知特点、兴趣爱好和发展需求,设计具有针对性和吸引力的学习方案。另一方面,美术教师要不断完善自身数字化教学能力素养,掌握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主动运用在线学习平台、智能评价系统和课堂管理系统等数字工具,通过个性化在线学习平台实现因材施教,定向发放学习任务和教学资源,借助智能评价系统实时监测和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教师还可以依托智能课堂管理系统提高学业管理效率,从而省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教学创新设计和学术研究。

        教学评价从主观判断向大数据赋能转变

        传统美术教育的评价方式以教师的主观判断为主,评价标准以可量化的知识存储为准,属于以结果为导向的终结性评价,具有较强的主观性和片面性。然而学生的成长发展具有多维性,不应该只是以阶段性的美术知识技能的掌握为参照,而是要对综合素养教育的全过程进行评价。可穿戴智能设备、移动终端等数据采集工具的普及为构建科学评价体系提供了技术基础。大数据赋能为教学评价范围从单一的课堂考评向社会、家庭等多元场景延伸,为全面捕捉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念、创新意识、艺术思维、创作过程和审美素养等创造了可能性。基于大样本、长周期、多模态教学数据队列的模型分析,教学评价方式正从终结性评价向过程性评价转型,评价维度从传统的知识技能掌握情况向核心素养发展情况转变,评价依据从主观判断向大数据赋能转变,为实时调整教学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结语

        教育数字化发展不仅是数字技术对美术教育工具和实施途径的革新,更是对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全方位深入变革。它激活了美术教育模式的多维创新,为进一步培养具有审美能力、创新精神与文化自信的未来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

        (作者系陕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022级在读博士研究生,渭南师范学院美术学院教师)

    品尚品
    创想计划:文艺青
    中国艺术片:在边
    法国的时尚经
    渣打:视觉艺术诠释商业洞察力
    Gaga曾着迷小野洋子 流行音乐行为艺术珠联璧合
    日设计师制作气球礼服梦幻时尚受好评
    “VOGUE摩登不夜城”——当时装爱上艺术
    周杰伦版画5000元一幅 玩意识流受母亲熏陶
    绝对伏特加2011绝对艺术奖揭晓
    艺术与时尚结合:两者不再纯粹
    品设计
    灰姑娘的座椅
    所谓设计作品的好创意,不仅仅在于造型和功能,有时候,一种材质上的混搭和一个浪漫的名字,都会给设... 详细>>
    跳舞的杯子
    时计艺术的典范 宝齐莱马利龙系列腕表
    乱糟糟的鸟巢椅
    伦敦新晋设计师:雕塑般的针织作品
    品文学
    胡润:“由暴发户及新贵族”解码中国富豪蜕变
    天津美术学院欲扛当代艺术史研究大旗
    艺术家的悲剧,源于自我认知的迷失
    梁井宇:寻找新的可能性
    是店铺,也是艺术
    张小川:用“小首饰”做“大雕塑”
    张大千吃的艺术
     

    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www.meishujia.cn,All right

    E-mail:fuwu@meishujia.cn beijing@meishujia.cn 京ICP证110842号

     

    Powered by SiteMagic © UC&Manage
    Processed in 0.064(s)   7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