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非遗传承人、艺术院校服装设计师等共同设计制作的中国楚雄非遗服饰时装展亮相2024巴黎时装周
新华社记者 高静/摄
近日一些非遗传承人称,他们和互联网大厂的员工一样,也面临着“35岁危机”。只是“危机”的表现有所不同,他们所担心的是,如果35岁还没有评上区级代表性传承人,这辈子可能与国家级无缘。此外,还有“老的不走,新的不补”“卡年限时嫌你年限不够,年限够了嫌你年龄太大”等说法。(见2024年12月20日《中国青年报》)
暂且不说,“如果35岁还没有评上区级代表性传承人,这辈子可能与国家级无缘”“卡年限时嫌你年限不够,年限够了嫌你年龄太大”等观点,并不成立,因为在第六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公示人选中,“年龄最大的为102岁,最年轻的为36岁”,透过这些观点的背后,却不难让人看到在一些非遗传承人身上所涌动的浮躁心理——热衷于“评级”而不是将心思和精力投放到做好非遗传承工作上。
需要说明的是,我们平常在说的非遗传承人与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虽然都有“传承”的任务要求,却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人人都是非遗传承人,只要参与实践,就是传承人;但代表性传承人,要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为社会普遍所认可。”作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则有县级、市级、省级、国家级共四级,其由各级政府的文化和旅游主管部门负责认定,有严格的程序和制度,需要从县级认定开始,逐级向上申请认定。
要成为一个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并非一飞冲天,而需要拾级而上,而且越往上走,其认定标准愈高、要求也就愈严格。事实也正是如此,以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资格认定而言,2017年发布的《河南省文化厅关于开展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认定工作的通知》规定,传承人的申报条件之一为:熟练掌握并承续某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从事该项遗产20年以上),在该领域内具有代表性、权威性和较大影响。而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评定则程序更为严格,其需经过初评、审议,根据需要,还会安排现场答辩。评审委员会对初评人选进行审议,提出推荐人选;文化和旅游部向社会公示推荐人选,公示期为20日。2023年评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时,就从专家库中随机抽选组成评审委员会,每一个环节都需要过半数通过,才能够过审。地方各级评审同样是按照半数通过的原则来进行。其要求之高之严,从中可见一斑。
我们固然不能一概否定一些非遗传承人有“评级”的强烈愿望和要求,相信极大多数的非遗传承人其出发点也是好的,但无论如何,我们要把关注的重点和工作的着力点放到实实在在做好“强筋壮骨”“练好内功”上。否则,不愿坐冷板凳,不肯下苦功夫,不能“熟练掌握并承续某项非遗代表性项目”,缺乏在“该领域内所具有的代表性、权威性和较大影响力”,那么,名不副实又怎么有资格有条件去攀援高一级的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目标?而即便勉强获得,若只会迷醉自我而躺到荣誉簿上睡大觉,那么就是对非遗传承的漠视和亵渎行为。
能够被评选为某一级的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固然值得骄傲和自豪,但同时也意味着权利与义务相统一,意味着必须以此作为新的起点,特别是在收获资源支持的同时,更要为非遗传承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何况,称号也并非“一劳永逸”,代表性传承人认定是有取消退出机制的。除了县级、市级、省级各有规定外,《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办法》明确规定:“丧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采取弄虚作假等不正当手段取得资格的;无正当理由不履行义务,累计两次评估不合格的;违反法律法规或者违背社会公德,造成重大不良社会影响的;自愿放弃或者其他应当取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资格的情形”。只要有上述情形之一的,经省级文化和旅游主管部门核实后,文化和旅游部取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资格,并予以公布。这个明确无误的规定,自是给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敲响了自重自律的警钟。
申报评选各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本来是一件大好事,但倘若有人想通过评定非遗传承代表人来炫耀自我,抑或怀揣借此来获得相关资源并为自己日后获取更大的利益服务的目的,这便无益于真正促进非遗传承事业的发展。因为目的选择了路径,动机决定了效果。一个只为自己形象和利益算计的尚在申报评选中人或者已获取非遗代表传承人称号的人,他们是决计不会甘心倾情于非遗传承事业的,在这些人眼里他们被声名、利益的诱惑远远大于自己沉浸于非遗传承所承受的孤独、寂寞的困苦。而既然经不起诱惑,耐不住寂寞,他们到头来必然与申报非遗代表传承人的初衷越来越远。而一个不能在传承上有所作为的人,即便侥幸获得桂冠,并给自己在提高知名度和获得订单、增加效益上带来一定好处,但或许只能图一时之快,终究难以持续。毕竟,市场顾客是用脚投票的,当你的口碑和影响力、人品和技艺不再被大众认可时,或许你什么都不是。这绝非危言耸听!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和身份认同。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中国非遗,重要的在于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并热心传承事业的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队伍。做一个合格的非遗传承人很难,因为对于他们来说要奉献自己的时间和精力,甚至是毕生的生命,间或还会遭遇多重困难与曲折,让你绞尽脑汁、困苦不已;但也不难,因为只要你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树立起“择一事,终一生”的观念,敢于担当、无怨无悔,坚持“守正创新”,弘扬工匠精神,娴熟掌握并精研非遗的核心技艺,那么,你就能为国家的非遗传承事业作出新的积极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