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草《沁园春·雪》 靳志
在当今书法艺术多元发展的格局下,章草艺术的传承与创新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近代书法家靳志在书法与诗文创作领域均有着深厚的功力,尤善章草,其在长期的书法实践中所构建起来的“章草观”,对于当下深入探究章草艺术的发展路径,有着不可忽视的示范价值与引领意义,能够为章草艺术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创新提供重要的思考方向与实践参照。
靳志对草书发展演变有精深研究,其以深厚的书法史学识和对历代书家的独到见解,揭示了一个关于草书传承与变迁的深刻洞察。他在《跋自临智永〈千字文〉孙过庭〈书谱序〉》中,把草书分为章草、今草和狂草,认为草书由章草开始,今草由章草演变而来,始于东晋,王羲之集其大成,南朝六代演为风尚;狂草以隋唐年间的张旭、怀素为标异。草书虽经演变,面目全非,其中“脉络分明,仍不失章草法度,始为合作。正如方圆万变不离规矩也”,靳志指出张旭、怀素的草书神理与脉络仍不失章草法度,其艺术特征可概要总结为“圆处见方,连处见断,缺处见全”。他在《复章一山同年书》中,进一步阐述了王羲之今草艺术的独特之处。他认为,王羲之虽为今草开山之祖,“而以善于使转,形虽连而意断,能于圆中见方,仍存章草法度,不过削去波磔略换面目耳”。靳志明确指出,王羲之的草书核心精神仍与章草一脉相承,这无疑是对王羲之书法艺术深刻而独到的见解。进一步地,靳志认为张旭、孙虔礼、怀素等书法大家的艺术风格虽各具特色,但都在某种程度上继承了王羲之的书法精神,间接地成为了章草法度的传承者。
靳志通过对书法史的细致分析,特别是对唐至明代以来善书者的书体专长进行研究,认为这一时期的书法大家,无一不能驾驭草书这一极具表现力和艺术魅力的书体。这一观点从宋代《淳化阁》帖中收录的大量草书作品便可见一斑,它们不仅是技艺的展现,更是草书艺术在当时广泛流行与受重视的明证。他在《跋清代名家〈白折汇存〉》中剖析了清代善书者不能作草书的原因:“惟清朝一代开科取士,专用正楷,白折大卷,严绌破体,三百年间,天下风靡,号为馆阁体。习俗相沿,其间以善书名者,遂不复能作草,且不识草矣。”馆阁体限制了书法家的个性表达,使得草书这一自由奔放、变化多端的书体逐渐被边缘化。
靳志在《跋赵撝叔手札册页》中揭示了道光、咸丰以来书法界的新动向及其对草书艺术的影响:“道光咸丰以来,金石之学滋盛,士大夫创为新论,尊碑而抑帖,百年间转相因袭,去草书愈远,遂使山阴矩矱荡然无余。世称善书者,大抵注意轮廓皮毛,如优孟衣冠,跬步惟谨,然偶一纵笔,稍趋流畅,便缭绕放荡,多不成字。凡此现象,皆由于不识草法连断方圆轻重向背使转之妙用也。”靳志还在题跋中列举了赵撝叔书写的“笑”(写成“关”)、“非”(写成“业”)等不合草法的字予以说明,继而作出推论:“近代以善篆隶北碑著称者,多不能作行书,更无论草书矣。此论甚新奇,发前人之所未发,然按之事实,例证甚多,而其致病之由,在于尊碑抑帖,不习草法故也。”靳志的这些观点不仅是对清代书法现象的深刻剖析,更是对书法艺术传承与发展中可能出现问题的警醒。
靳志对于书法艺术的理解深刻而独到。由于科举致仕需要,其早年习书从欧体入手,书写较为工整匀称,是典型的馆阁体。靳志深谙书理,其意识到清代书法家受馆阁体的桎梏而导致不善草书时,遂攻草书,习书不辍。他崇尚晋韵,坚守帖学,尤为重视“二王”一脉的书风学习。他高度评价了永禅师与孙过庭的草书艺术,认为这两家皆恪守山阴家法,出规入矩,不差累黍。永禅师的作品更是谨严至极,足以为后世书法家提供千秋不变的程式,而孙过庭的《书谱序》可举世推为今草程式。为了深入地探求今草的奥秘,靳志选择从章草入手,这体现了他对书法艺术源流的深刻认识。在探研草书结体的过程中,他有幸师从王世镗学习章草,并帮助王氏完成《稿诀集字》并刻石于关中,这一经历无疑对他的书法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靳志认为章草要旨为“删繁就简,损复为单;所谓解收隶体粗书之是也”,主张书法家学习章草,“临池家如不通章草,则不得草书之扃钥,便无由窥宫室之美富,而随意缭绕都无绳检,便流为恶札。即世所谓海派与野狐禅是已”。靳志曾为其弟子桑凡学习章草而临写真草《急就篇》。《急就篇》又名《急就章》,为古代字书,具有较高的书法价值,为历代书法家所推崇。
《急就篇》问世后,在流传过程中,不同版本在内容上呈现出诸多差异。靳志为桑凡所书的真草本子,其真书部分临自“松江提刑杨政正统四年(1439年)所刻之石,附有宋克补书缺字”;章草部分则临自“《三希堂法帖》所收赵孟頫章草附有俞和正书释文”。尽管如此,靳志认为其所书真草《急就篇》内容并不两相吻合,他在跋自书真草《急就篇》时说其目的在于:“诚以集中意志在于认识繁简单复综错嬗变之法度,由此标出一定不可移易之规律。要使临池者能沟通章草与今草、狂草三者间之邮,庶不流于迷惑腼越,举止进退不知所措也。”
靳志重视对《兰亭序》《书谱》《十七帖》等帖学范本的学习。其临帖则纯以意取,不求形似,他用自己体悟到的临帖方法去临帖:“用章草法临阁帖‘二王’书,然皆破除章草面。貌不用波磔。章耶今耶亦不自知,私心所企向者,在于融化章今都无町畦,连断方圆悠然会意,此语虽似神妙莫测,然可一语破其症结,亦只在使转间耳。”靳志认为学习书法应汲取前人长处,学前人的“精、气、神”:坚持“读碑读帖、临摹和自由书写”,这三个步骤应依次而进,周而复始,不应偏重。靳志认为:“读就是体会对象的‘精、气、神’。其次才是临摹,这样临摹才不会变成依样画葫芦,但求形似。最后,随着自己的意兴,摆脱了前人的框框,才进入到自由书写的境界,把自己的风格表现出来。”这些言之有物、见解精辟的学书观是靳志书法学习实践的总结和升华。
靳志的章草艺术理念和实践,为当代书法人提供了一条既尊重传统又鼓励创新的书法学习之路。他曾在跋文中深情记述了自己的习书日常:“余三十年来致力于帖学,日书千百字,零缣碎简,随手抛弃,糊壁覆瓿,不自珍惜。”这是靳志个人艺术追求的真实写照,他用自己的执着与热爱,为草书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与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