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新形势下,高校中国画教学的创新是从自身现状出发的新实践探索,能够对以往教学的弊端进行弥补,不断提升中国画教学的时效性[1]。本文通过实际教学经验和文献整理,分析了当前高校中国画教学中教学模式单一、教学内容专业性和教学资源不足等问题,并结合国内外艺术教育的发展趋势,提出了更新教学内容、引入现代教学技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一系列改革措施,旨在为中国画教育的现代化、国际化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国画教学;教育现代化
新形势下高校中国画教学的现状分析
☆教学模式单一
当下艺术教学受到西方现代教育和社会因素的影响,中国画教育也更加注重通过考试来界定成绩标准,整体越来越模式化,也越来越注重完成教学任务[2]。大多数高校教师在中国画教学过程中,仍以示范教学为主,通过示范创作向学生展示绘画的方法和步骤。示范教学法固然可以让学生观看到老师绘画的全过程,但单独使用也有其弊端:一方面,教师在主观艺术经验的驱使下进行展示,可能对画面形象缺乏规范和必要的解释;另一方面,教师采用单一的示范教学方法容易限制学生的艺术个性,使学生在不自觉的情况下完全模仿教师的画风和画法,不利于培养艺术创新能力,也无法适应当今社会的人才需求。
☆教学内容专业性不足
中国画作为一种传统的艺术形式,其审美标准深受文化、历史、哲学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不同的教育背景、知识体系和艺术派别都会对教师的审美观念和教学方式产生影响。一些教师可能更注重传统笔墨技法的传授,另一些教师可能更倾向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个性化表达。由于缺乏完善的审美评价体系,中国画的审美标准往往不够客观,制约了中国画教学的专业化和系统化发展。其不仅影响了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方法的制定,也使学生难以确立恰当的学习目标。在没有明确指导的情况下,学生可能会感到迷茫,不知道如何判断自己的作品是否达到了预期的艺术效果。专业化意味着教学内容、方法和评价标准的规范化和严谨化,系统化则要求教学过程具有连贯性和逻辑性。由于审美标准不够完善,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可能会面临选择困难,难以形成严谨的教学体系。
☆学生传统文化积淀不足
高校学生的传统文化积淀不足是当下中国画教学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在现有的教学体系中,中国画基础教学很少系统地将中国的历史、哲学、文学等元素融入进来。这样做不仅限制了学生对于中国画更深层次的理解,也意味着传统文化在教学过程中被边缘化[3]。随着社会的多元化和数字技术的不断更新和迭代,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面临巨大的挑战。一方面,一些学生对传统文化缺乏了解和认识,导致他们在中国画学习中缺乏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把握。或是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有限,导致他们在创作中缺乏对传统文化的运用。又或是对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价值认识不足,导致他们在中国画教学中缺乏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继承。另一方面,一些教师在教学中过于注重突出成效,缺乏对学生需求的关注,导致教学过程中只注重画面的完成效果,忽略传统文化的传授。这就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加强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传承,推动中国画的繁荣和发展。
☆教学评价规范性不足
当前,中国画在教学评价上存在着一些规范化不足的问题,这不仅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升,也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积极性。高校中国画教学中存在的教学评价规范化问题主要表现为评价标准不明确。一些高校在中国画教学中,评价标准往往比较主观,缺乏客观性和科学性,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教师的教学效果。评价标准的单一性导致一些教师在中国画教学中,往往只注重作品的成品,忽视了学生的创作过程、思维能力以及创作背景的理念支撑,导致了评价结果的片面性和不全面性,影响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另外,评价结果不及时也是影响评价规范的一个重要因素。中国画教学中,评价结果往往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得到,导致学生无法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和改进方向,影响了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反馈。
新形势下高校中国画教学的改革策略
☆加强高校中国画教学的多元化发展
新形势下,高校中国画教学的多元化发展是一个复杂而多维的课题,涉及教育理念、教学方法、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等多个方面。
教育理念上,教师应注重中国画教学的开放性和包容性,鼓励学生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勇于创新和探索。课程设置上,高校应增设与中国画相关的辅助课程,如中国美术史、中国哲学史、书法篆刻等,以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还可开设跨学科课程,如艺术与科技、艺术与环境等,拓宽学生的视野,或是强化实践教学,增设写生、创作工作坊等实践课程,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教学方法上,高校应利用多媒体和网络资源,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的互动性和趣味性。新媒体本身具有较强的共享性,新媒体平台中海量的教学资源和强大的共享性不仅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还可利用新媒体数字技术,创新当前的教学模式,提升教学质量。教学资源上,高校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引进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的优秀教师,提升教学团队的整体水平,鼓励教师参与国内外学术交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和方法,与国际艺术院校建立合作关系,开展学生和教师的互访、交流项目。高校还可举办国际中国画展览和研讨会,提升中国画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或是与美术馆、画廊等机构合作,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和展示机会。
通过这些多元策略,高校的中国画教学可以更好地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培养出更多具有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艺术人才,为中国画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作出贡献。
☆推动高校中国画教学的专业化进程
为了高校中国画教学的专业性,我们应通过学术研讨和行业共识,逐步建立一套相对统一的中国画审美评价体系,为教学提供明确指导。首先,高校应更新教学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使教学内容更加符合当今社会的需求。其次,高校应更新教学方法,注重引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潜力。最后,高校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使其能够更好地理解和传授中国画知识。教师通过实践、讨论和批评等方式,培养学生独立的审美判断能力,使他们能够在多样化的审美标准中找到自己的定位。
☆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意识
首先,高校中国画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中国画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民族精神。教师在教授中国画的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培养其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同时,教师还应加强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社会现实,通过中国画作品表达自己对社会问题的看法,提高自己的社会责任感。
其次,高校中国画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审美意识包括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中国画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具有独特的审美特点和表现方式。教师应引导学生了解中国画的审美标准,掌握欣赏和评价艺术作品的方法,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和审美修养,激发学生对艺术的热爱和追求。
新形势下,高校中国画教学对学生人文素养和审美意识的培养能够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社会参与能力、审美能力、审美情趣、审美感知和审美体验,从而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完善高校教学评价体系
想要规范高校中国画教学的教学评价,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教师应完善课程的评价标准。在中国画教学中,科学、客观、公正的评价标准主要通过评判作品的技术、表现、创新等多个方面,确保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公正性。教师还应采用多种评价方法,包括作品评价、过程评价、思维评价等。
第二,评价系统应及时反馈评价结果给学生和教师,帮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和改进方向,提高其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结语
在当今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新形势下,数字化是我国开辟教育新赛道和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高校的中国画教学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改革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长期且持续的过程。在未来的教学中,我们应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不仅要传授精湛的技法,还要培养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情感和对当代艺术的敏锐洞察力,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引入现代教育技术,丰富教学资源,为学生创造更加开放、多元的学习环境。同时,高校还应加强中国画与其他艺术领域的交流与融合,汲取有益的营养,推动中国画教学的创新发展。
相信在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高校的中国画教学必将焕发出新的活力,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国画在新时代的繁荣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冯志杰.高校中国画教学的探究与思考[J].新美域,2023,(6):153-155.
[2]孙崇凯,姜鑫.大数据时代下中国画教学方法创新策略[J].高教学刊,2023,9(S2):44-47.
[3]马振林.中华传统文化融入高校中国画教学——以中国画基础课程为例[C]//山西省中大教育研究院.第九届创新教育学术会议论文集——课程建设篇.昌吉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2023:3.
基金项目:吉首大学张家界学院2023年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一般普通教育项目)“新形势下高校中国画教学的现状与改革研究”(项目编号:Jxjg2326)
(作者单位:张家界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