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文化和旅游部2024年全国美术馆青年策展人扶持计划入选项目“艺术与时代的交响——冯法祀先生艺术研究展”在安徽省美术馆开幕。展览汇集了中国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等机构及家属收藏的130余件冯法祀经典美术作品,全面呈现了艺术家的创作历程和发展轨迹。
冯法祀1914年出生于安徽庐江,是中国近现代著名油画家、美术教育家、中国现实主义绘画的杰出代表。从青年时代起便树立“为人生而艺术”的崇高信念,投身工农红军,在抗战文艺的大阵营中施展自己的艺术才华,以满腔的热情和高昂的斗志把自己的艺术实践根植于广大群众之中。在多年的从艺生涯里,他不仅专注创作,还积极投身美术教育工作,培育了一大批优秀的艺术人才,为推动中国油画艺术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冯法祀的艺术作品不仅是中国近现代美术史的珍贵遗产,更是民族精神和时代风貌的生动写照。今年恰逢冯法祀先生诞辰110周年,安徽省美术馆希望对这位安徽籍美术名家进行持续性的挖掘和个案研究,将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更加深入、全面地呈现给公众,这也是对安徽近现代美术史的一次重要梳理。在展览策划上如何呈现与过往展览的差异性,如何在传统回顾展的基础上,为这样一位美术界耳熟能详的老艺术家策划一场既有深度又具新意的展览,成为摆在策展团队面前的一大挑战。
策展团队摒弃了以时间为序的传统回顾展方式,用研究的视角,通过大量梳理艺术家的过往作品,围绕不同的研究问题来选择作品、组建单元,以切片式、分主题的结构划分展览单元以形成新的观察角度。这一创新不仅打破了传统展览的叙事模式,更为观众提供了更为丰富和多元的观展体验。展览被精心划分为四个单元,每个单元都围绕一个特定的研究视角或主题展开,旨在通过深入剖析冯法祀的艺术作品和创作理念,揭示其艺术创作中的内在逻辑和深层内涵。
冯法祀的一段艺术理论成为策划过程中的重要灵感来源。他曾提出:“油画家要追求和创造造型的旋律、色彩的旋律。一幅作品既要具有大的整体旋律之美,还应是各细部小的旋律的组合。”艺术家将美术和音乐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相糅合,指出了艺术创作中的共通性,也为策展团队提供了将艺术家的艺术生涯比作一首时代交响曲的策划灵感。
这样的构思,不仅准确而巧妙地映射出冯法祀艺术生涯的起伏和高潮,更源于在中国近现代历史背景下,同时代的革命题材现实主义绘画与民族交响音乐创作所展现出的不谋而合的精神内核——皆是在历史的洪流中,借助艺术的语言深情地表达了对时代变迁、人民生活以及个体生命的深刻洞察与热爱,催生了一批将个人命运与祖国兴衰、时代进步紧密相连的杰出文艺工作者,他们以卓越的才华和满腔的热情,为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艺术发展照亮了前行的道路。
展览第一单元“战火青春
奏鸣扬帆”汇集了冯法祀学生时期的作品及其加入抗敌演剧队后创作的革命题材佳作,如《演剧队的晨会》《捉虱子》等经典作品。冯法祀用急行军式的画笔描绘出战争年代的英雄形象,每一幅画作都仿佛在诉说一个时代的故事,引领观众穿越时空,感受那段峥嵘岁月的激荡与豪情。
第二单元“复调咏叹 游踪无际”呈现了艺术家游贯东西的写生之作,展现了他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艺术的无限追求。这些作品如同一篇篇生动的旅行日记,也似音乐中如歌的慢板,温柔地在观者心中流淌,记录了冯法祀在不同地域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探索和创作历程。
第三单元“随想变奏 美好人间”聚焦艺术家从宏大叙事到日常叙事的转变,展现了他在艺术创作中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温情细腻地描绘了劳动生活、人物肖像、花卉静物、动植物等题材的多样风貌,宛如一曲活泼的随想曲,旋律明快、节奏流畅。
第四单元“回旋颂歌
艺脉相承”将目光投向冯法祀艺术创作生涯中那些主题旋律鲜明响亮的重要时刻,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他对艺术的深挚情感和不懈追求。《刘胡兰就义》《开山》等多部现实主义杰作,宛如美术史中的巍峨山峰,不仅奠定了他在中国近现代美术领域的杰出地位,更成为时代的印记、历史的见证。
除了展览结构的创新外,本次展览内容中还加入了三个学术板块,以图文展板的形式分别介绍了中国早期主题性油画创作的历史背景、马克西莫夫油画培训班的成立过程,以及中央美术学院绘画科的发展历程,力求从学术和历史的角度为观众讲述艺术家成长和创作背景中的时代往事。此外,策展团队还数次前往北京对艺术家的亲属、好友、学生、研究学者进行了口述史的访谈拍摄,在展厅中开辟一个特别放映厅进行播放展出。这样的策划不仅进一步体现了展览的研究性质,也为观众呈现了一个立体、多元且充满生命力的艺术形象。
本次展览不仅是对冯法祀艺术成就的回顾和致敬,更是对时代精神的传承与弘扬。通过创新的策划方式、深度的学术研究和丰富的展陈形式,将冯法祀先生的艺术生涯和创作理念融入新时代的文化语境之中,为观众提供了一次难忘的艺术之旅。
(作者为安徽省美术馆助理馆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