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画家深入自然,以自然为师,对自然物象穷尽其理,同时刻画精细巧妙、技艺高超,其中的花鸟画所呈现的生机与活力尤其令人叹为观止。那么,宋代花鸟画家画了什么,为什么这么画?浙江博物馆经过两年筹备,日前推出建馆95周年大展“问羽:宋代的自然与艺术世界”,带领观众近距离欣赏宋画的精彩细节。
展柜中, 15幅宋代花鸟画真迹舒展开来,虽然历经千年,依旧神采奕奕。它们分别来自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吉林博物院和美国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8家国内外收藏机构。
“本次展出的宋画真迹是宋代花鸟画的典型代表,既包括李成、唐希雅、李迪和梁楷等名家作品,也包括可能是出自名家之手的精彩佚名之作;既有《花鸟图》《红果绿鹎图》《果熟来禽图》等工细严谨的折枝花鸟,也有《寒鸦图》《宿禽激湍图》《锦雉竹雀图》《琼花珍珠鸡图》《荷塘飞燕图》《春塘禽乐图》等兼工带写的小景花鸟;既有逼真写实的《绣羽鸣春图》,也有寓意吉祥的《牡丹双喜图》《鹌鹑图》;既有宋代写生花鸟集大成之作、近17米长卷《百花图》的华美绽放,更是写意鼻祖、传奇画家梁楷《疏柳寒鸦图》和《秋芦飞鹜图》分隔中美两地的首次相聚……”浙江博物馆馆长陈水华介绍。
来自故宫博物院的佚名《百花图》卷无疑是这次展览的重磅展品,全卷长近17米,堪称皇皇巨制。以四季花卉为主要描绘对象,中间还点缀描绘了鹊鸲、黄雀、八哥、金翅雀、普通翠鸟、大山雀、暗绿绣眼鸟和麻雀8种鸟类,以及螳螂、蚂蚱、蜂蝶等昆虫若干。《百花图》卷不仅题材丰富,几乎囊括了中国南方常见的花卉品种,在绘画技巧方面,更是吸收了工笔、没骨、白描、写意等各种表现手法。
来自辽宁省博物馆的唐希雅(款)《花鸟图》是首次公开亮相。这位五代南唐花鸟名家,虽与黄筌、黄居寀和徐熙齐名,却一直被认为无真迹传世。《花鸟图》描绘了一株遒曲的老柳,但枝叶正绿,一只黑枕黄鹂攀缘其上,随风摇曳。黑枕黄鹂特征明确,描绘精细、神态生动。西湖十景之一的“柳浪闻莺”,其中的莺为黄莺,即是黑枕黄鹂。
远渡重洋,从美国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借展的李迪《宿禽激湍图》,体现了南宋宫廷画院画家李迪典型的工细的写实风格。尺幅虽然不大,但构图比较巧妙,乱石激流之上,一株古树从左下伸出,枯枝末端停着两只红嘴蓝鹊。红嘴蓝鹊是山地地带常见的鸟类,生性比较活泼凶悍。但此时却安详地栖息,长长的尾羽从枝头挂下,宛如飘带。树下的激流与枝头的安详形成奇妙的对比。
梁楷的《秋芦飞鹜图》和《疏柳寒鸦图》,分别来自美国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和故宫博物院,是画家写意花鸟画前期和后期的代表作。《秋芦飞鹜图》描绘了滩石、芦苇和鸟类,笔法简约、熟练、精准。其中共有三种鸟类,分别是喜鹊、金腰燕和绿头鸭,均特征明确、姿态传神。该画体现了梁楷的简笔写意风格。《疏柳寒鸦图》描绘的是隆冬时节枯木败落的景象,空中乌云密布,天色晦暗。寒风中有两只达乌里寒鸦蜷缩在枯枝之上,还有两只在空中盘旋。画面气氛萧瑟、寒气逼人,却意境深远。寒鸦以浓墨绘写,枯木用淡墨晕染,笔法简约、精炼。
除却真迹,展览把宋画高清图像和野外精美鸟类摄影作品并置,通过对比两者在鸟类外形、神态和生境类型的酷肖之处,展示这些宋代画家到底画了什么,为什么这么画,从而理解宋代花鸟画家“形神兼备”和“形理两全”的艺术追求。
展览展示了宋徽宗的《桃鸠图》,画中一只红翅绿鸠立于桃树上,而并置的摄影照片,同样是一张拍自杭州的红翅绿鸠站在桃树上的照片,红翅绿鸠在杭州虽然是难得一见的鸟类,但确实被观察到长久地停留在桃树上,而且喜欢吃桃花的花苞。通过比较,我们才明白,宋徽宗画这张《桃鸠图》绝非出于偶然,背后有我们所不知道的画理和追求。
李迪的《雪树寒禽图》描绘了一只楔尾伯劳站在冬天荆棘枯树的枝头。外形和现实照片中的楔尾伯劳几乎一模一样,站立姿态也是伯劳笔直孤独的神态。作为杭州的冬候鸟,出现在南宋宫廷画家李迪笔下冬天的环境里,合情合理。更有甚者,由于伯劳喜欢捕猎蜥蜴和青蛙,有把猎物挂在荆棘的刺上进食的习惯,所以它特别喜欢站在有荆棘的枯树枝头。李迪如果不是观察到了这一场景,不可能兼顾如此多的细节,体现如此全面的真实。如果我们不了解伯劳的习性,也很难体会作者创作的认真态度、艺术追求和良苦用心。
南宋王定国的《雪景寒禽图》,虽然尺幅较小,却生动记录了冬日都城临安常见的一个瞬间。画面中,积雪未消的女贞树枝头,一对白头鹎正争相取食果子。女贞是杭州常见树种,果实在秋冬成熟。而白头鹎在我国南方更是一种常见的鸣禽,食性较杂,既吃昆虫,也吃植物的嫩叶和果实。在白雪覆盖的寒冷冬日,昆虫销声匿迹,地面上可觅寻的食物也少,成熟的女贞果子就成了白头鹎不可多得的美食。
此外,展览通过数字多媒体技术,尝试将观众带回历史现场。大型3D动画“封印与复活”,演绎了宋代花鸟画故事性最强的《枫鹰雉鸡图》:一个枫叶如血的秋日,一只目光如炬、杀气腾腾的苍鹰和一只惊慌失措、大步如飞的雉鸡,被画家李迪封印在绢帛之中,800多年后的今天,它们终于被复活,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生死未卜的猎杀。展览通过数字沉浸技术演绎“四季”,通过色彩还原、动态捕捉,使观众和这位南宋佚名画家一起感受了《百花图》卷中千年江南四季山野的微风、百花、薰香和鸟鸣,体会到了作者那份留住时光、留住四季之美的野心。展览还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再现“宋徽宗的御花园”,观众戴上头盔,即可置身于宋徽宗御花园,寻找宋徽宗创作《桃鸠图》《五色鹦鹉图》《芙蓉锦鸡图》《竹禽图》《瑞鹤图》的灵感来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