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家网首页 | 新闻 | 视频 | 展览 | 博客 | 论坛 | 交易 | 拍卖 | 服务 | 画廊 | 建站
首页 新闻 评论 访谈 品美图 品设计 品时尚 品文学
    入境方才现新境
    2024年12月29日 中国文化报 责任编辑:静愚 热度:0  
      点击查看大图
      点击查看大图

      在北京大运河博物馆举办的“齐白石在北京——纪念齐白石诞辰160周年特展”现场


      新时代公众的艺术生活有了新常态。随着中国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走入博物馆、美术馆,看展览成为生活的常态。当然,也出现了很多新的现象。

      譬如,各地纷纷集中力量推动美术馆建设,进而举办大型的双年展,有些甚至成为城市庆典般的艺术盛会。然而,实体空间里的展览也面临着两种境遇。一方面,大众对展览的热情很高,好的博物馆、美术馆一票难求,观众的审美要求也水涨船高。与此同时,随着互联网、数字技术的发展,观众可以通过网络评价、短视频制作,多种自媒体传播等更直观的方式传递自己的感受。博物馆、美术馆知识生产的质量压力也随之加大。另一方面,虚拟技术的发展在不断挤压实体展览的边界,观众可以随时随地在线上打开艺术作品的数字图像及相关信息,画质高清、资源丰富,面对这样无限延展的数字宇宙,迫使策展人不得不反思,如何超越一个带来丰富感官体验的数字世界,如何提供独特的体验重塑实体空间的魅力,让观众走出家门、走进展厅?这些变化都迫使艺术展览组织者比以往更多地考虑如何搭建连接大众的桥梁,营造出更有创新力、更具多重价值的艺术平台。

      能让观众“入境”才可以觅到“新境”。这个“境”既包含积淀在每个地域的文化语境,也包含我们当下面对的时代语境。对观众而言,“入境”不仅指让人们走进展览的物理空间,更重要的是带来心理与情感的转变,实现与现实世界的深度互动。

      以观众体验为本

      建立综合性的共情场域

      当人们走进一个展览空间时,他们看到的形象、听到的声音,乃至闻到的气味、联想到的触感和味道都将影响参观的体验,形成这个场域的氛围,也可称之为“氛围空间”。

      2022年,新冠疫情在全球肆虐之时,北京画院曾在意大利米兰举办了一个“高仿品+数字化”的主题展览。展览创造性地利用高仿品可以让观众触摸的优势,并结合交互装置增强观众的参与度和体验感,以最简便的中国竹帘建立移步换景、鸟语花香般的园林空间,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让体验成为观展的先导。意大利米兰蒸汽博物馆馆长感叹:“这场展览从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度出发,通过新型的展陈技术让欧洲观众了解到中国书画的诗意与维度。”2023年中秋,北京画院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办“花好月圆——齐白石中秋主题艺术展”,可以称之为意大利展览的升级版。展览融入了古琴演奏、书法体验、艺术讲座、汉字体验等多种活动。这两场展览活动都受到当地观众尤其是同行的喜爱和好评。

      中国的书画将诗、书、画、印不同的艺术形式融为一体,不同形式之间互为补充、互为生发,正暗合今天展览综合性的发展趋势。而且中国书画又常在园林中“展出”,古人往往在园林中聚会雅集时一起赏画、听音,围绕生活场景形成一个综合的文化生态,这些都是我们“造境”的文化资源。

      深研传统与在地文化

      创造性转换当代叙事

      传统文化是丰富的宝藏,也蕴涵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文化基因,具体到每一个地域又各有特色。创造性转化不是简单地复制或复古,而是要在理解传统文化和在地文化内核的基础上,进行艺术的再创造和文化的再表达,汇入时代鲜活的血液。

      如前文提到的园林,就是一个大宝库。在苏州金鸡湖美术馆举办的“自”系列项目中,每一个展览都融入了园林的空间逻辑、中国艺术精神的审美原则。如“自·牡丹亭”的空间设计,从创作之初就向苏州的艺圃和耦园两座精致的小园中探寻灵感,借用展厅空间的层高变化和空间节奏,运用现代设计简洁的手法,将多层纱幔叠加,演化出水墨晕染的江南烟雨氛围。展览还将整个展厅作为舞台,邀请昆曲演员表演。“自”系列当代艺术展从不同角度建构了融建筑、园林、戏曲、音乐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场域,让观众在熟悉的情境中走近今天艺术家的作品。

      依托数字媒介

      促进展览传播

      随着技术手段的变迁,美术展览的形态也正经历着变革,数字技术体现在展厅之内的物理空间与展厅之外的传播效应两个维度。

      这些年来,北京画院以馆藏的齐白石作品为核心,一方面深入艺术本体的研究,一方面也积极结合新技术进行数字化衍生。2023年初,北京画院策划的齐白石沉浸式数字光影艺术展,与齐白石的原作一同从他的家乡湖南开始展出,我们在这个展览里用数字化的方式对齐白石的作品进行了再创作,基于学者们对齐白石的研究,以新媒体的动态或交互形式,营造出一个沉浸式的齐白石艺术空间,也让观众能更形象地理解齐白石乃至中国画的知识和意境。展览在长沙、成都、沈阳、深圳、扬州等地巡展,每到一个城市都带来非常大的参观流量与反响。

      近期,长沙美术馆推出的“情&理——铜官感旧古今剧场”的展览也可视为一个创新实例。最初核心展品主要是受众很小的书法题咏。在展览策划时,工作团队首先对书法内容进行了深入研读,题咏围绕的主题是晚清一段众说纷纭的历史公案,主人公是曾国藩和曾将他从江水中救起的幕僚章寿麟,评论者则蔚为大观,左宗棠、王闿运、康有为、徐世昌、蔡元培等200余位近现代历史上我们耳熟能详的人物都参与到这场讨论之中。展览用“情”和“理”这一对如今的观众也常常面临的两难选择,连接古人与今人的情感共鸣,创新性地结合人工智能技术、数字生成影像等新媒体创作,设计线上、线下的主题游戏,又根据空间和作品从头编创故事、编导沉浸式演出、组织辩论赛,让观众在“情”和“理”的变奏中开放性地理解展览背后富含的深意。依托数字平台,展览不再受物理空间和时间的局限,能够触及更广的观众群体,而观众在展厅之外的每一次点赞、评论和转发都于无形中扩大了展览的影响力。

      如果从这些角度探讨,观众深度体验的需求和虚拟技术的挤压,对展览来说都不是压力,而是让展览形态和质量升级的他山之石。故而,所有展览都是在建构“境”的合理性与创新性。新时代对博物馆、美术馆这样的公共文化设施提出的新要求,正是步入新境的全新动力,也是从业者共同努力的方向。

    品尚品
    创想计划:文艺青
    中国艺术片:在边
    法国的时尚经
    渣打:视觉艺术诠释商业洞察力
    Gaga曾着迷小野洋子 流行音乐行为艺术珠联璧合
    日设计师制作气球礼服梦幻时尚受好评
    “VOGUE摩登不夜城”——当时装爱上艺术
    周杰伦版画5000元一幅 玩意识流受母亲熏陶
    绝对伏特加2011绝对艺术奖揭晓
    艺术与时尚结合:两者不再纯粹
    品设计
    灰姑娘的座椅
    所谓设计作品的好创意,不仅仅在于造型和功能,有时候,一种材质上的混搭和一个浪漫的名字,都会给设... 详细>>
    跳舞的杯子
    时计艺术的典范 宝齐莱马利龙系列腕表
    乱糟糟的鸟巢椅
    伦敦新晋设计师:雕塑般的针织作品
    品文学
    胡润:“由暴发户及新贵族”解码中国富豪蜕变
    天津美术学院欲扛当代艺术史研究大旗
    艺术家的悲剧,源于自我认知的迷失
    梁井宇:寻找新的可能性
    是店铺,也是艺术
    张小川:用“小首饰”做“大雕塑”
    张大千吃的艺术
     

    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www.meishujia.cn,All right

    E-mail:fuwu@meishujia.cn beijing@meishujia.cn 京ICP证110842号

     

    Powered by SiteMagic © UC&Manage
    Processed in 0.042(s)   7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