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寿图》原意是指用100个不同形体的“寿”字组的图像,在汉文化传统中寓意长寿的理想。历时三年(2019—2022),客居都江堰走马河边的76岁成都画家萧继东,终于完成了他的《百寿图》宏大计划——为100位百岁老人绘制百幅油画肖像写生。画中形象是真人的二至四倍,无不形神兼备,呼之欲出。
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也快速进入了老龄社会。作为历史名城的都江堰,生态和人文环境都得天独厚,自古就流传着许多关于长寿的逸闻轶事。为感恩被视为第二故乡的这片土地,入驻都江堰市聚源镇画家村已二十余载的古稀画家萧先生,决定在艺术上再进行一次前无古人的尝试:用油画为都江堰100位百岁老人头部造像并捐赠给政府。他的大胆创意和义举得到了都江堰市委、市政协的大力支持,并决定建专馆永久收藏和展出,让世界更加关注都江堰,热爱都江堰。
萧先生画中的寿星们,都是由基层推荐,跟他自己父母年龄相仿的百岁老人。他们中农民为主,女性居多。有理发匠,赤脚医生,生产队长,村支书,镇长,茶马古道上的背夫,骡马店老板,车间主任和工人,中学校长和教师,总工程师等;有抗美援朝的志愿军战士,地下党员,南下干部,还有军人等各种社会职业、身份和背景的人。这些从历史深处走来的老者性格多样、气质各异,虽历尽坎坷,饱经沧桑,且随岁月流逝,曾经的荣耀与光环皆已褪尽,却都宽厚仁爱,心慈乐观。
肖像油画是由西方引进的写实绘画,外形的肖似是作品在艺术上得以成立的基本标准,并由单纯的再现、记录发展到观照内心。萧先生《百寿图》的成功之处,恰是其艺术形象与自然对象的维妙维肖,远近邻里乡亲一眼就能认出和喜愛,符合当代中国老百姓的审美习惯。使得油画这种世界性绘画语言更加大众化、本土化、接地气,具有质朴可信的艺术价值。然而,肖像画中形象的真实准确是艺术的真实准确。要将凝固在瞬间的精准表情放大到原型的数倍以上,难度和挑战可想而知,需要画家以“所知”修正“所见”,运用自己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积累的感知与认知,去弥补和调整现场绘画对象在造型上可能出现的某些不同与不足。为此,如何运用恰当的绘画语言,通过对人物外貌特征的刻画,挖掘个体内在深层的真实,塑造出100位百岁老人各具神采的生动形象,是萧先生在写生创作过程中不断探索和思考的问题。“风格流派不重要,关键是以诚挚的态度踏踏实实画好画”,“从形体的表象深入下去,走进每一位老人的精神世界,把真切的印象凝聚在油色笔端,升华艺术的表现力”。萧先生早年学画受俄罗斯巡回画派列宾等人影响,后又认真研究过伦勃朗、维米尔和萨金特、怀斯等欧美绘画大师的画风,也在中国书法造型与线条方面有很深的造诣。这使得他在创作中有意无意地兼收并蓄、融会贯通,采用和借鉴各种艺术手法和表现技巧,并于细微之处见精神。《百寿图》中呈现出丰富的语言表达和审美取向:“时而粗犷洒脱,时而精致入微,时而熨贴流畅,时而朴拙无华;既有厚实写意,又有唯美装饰,既有古典凝重,又有现代雅致”。都蕴含着中国品味,传达着中国精神。萧先生笔下的老人形象,可谓鲜活生动、有血有肉,形形色色、百人百态,有的开朗率真、有的沉静含蓄,有的慈祥、有的风趣……如闻其声、如见其容,历历可感、如临眼前。
三走村年串户的写生经历,100幅大尺度头部特写肖像,萧先生身体力行,与寿星和他们的家庭零距离接触。在每幅肖像画背后,都隐藏了一个精彩有趣的人生故事。夏季的雨中,在恶臭扑鼻的猪舍旁,萧先生一边坚持面对王奶奶写生,一边聆听她的故事。不对称的五官,爆烈的性格和菩萨般的善心,都给画家留下深刻印象,由此也诞生出一幅耐读的肖像作品,让人们从其自然形态的特点和绘画性的艺术表现中,去品味老人丰富的人生阅历。茶马古道上曾经的女背夫卫婆婆,头脑清醒,乐观豁达。回忆起背夫的经历,老人一句“到了巴朗山,把命交給天”,浓缩了当年的艰辛。在卫婆婆絮叨的感召下,画家大笔挥洒,激情摡括,塑造了老人宽厚质朴的形象,体现出底层人民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原中共川西地下组织负责人、都江堰中学解放后首任校长,面庞清瘦,目光犀利,眉宇间依然透出一股英气,谈吐中思維敏捷,记忆清晰,曾经的革命经历如数家珍。正面用光的肖像,突出人物明亮的双眸和峻酷的寿眉;陈旧感的红背景,有力衬托出老人面部的精气神,更具历史久远的象征性。萧先生将自已对老一辈革命者的钦佩和崇敬倾注到油色笔意中,提升了作品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肖像画完成后,慕名前来参观的当地人士倍感亲切。原四川省省长、出生于都江堰的张中伟在观赏《百寿图》时,当即叫出了老校长的名字,惊喜之情溢于言表。
人类对美的追求是艺术的永恒主题。《百寿图》并不停留于表象的赏心悦目,而是为受众提供了一个截然不同的视觉角度:通过刻画百岁老人英雄迟暮、廉颇老矣那份更具重量的美丽,来观察和诠释生命的价值和对生命的热爱,来展现人类生存意志的顽强和画家的人文精神和悲悯情怀。作为被画的100位百岁老人,均非高官显爵、养尊处优之辈,肖像中的外貌与神态,也均无雍容高贵、超凡脱俗之处。一个世纪的岁月沧桑,这些老者有何独特的人生感悟,又缘何幸运得以益寿延年?画家力图从寿星们仁慈宽厚的神情中透露的信息捕捉并揭示答案。欣赏这些百岁老人画像,可以发现他们每一位脸上都有着一种年轻人所没有的难以言传的独特气质,可以感受到那张脸背后的有趣灵魂,感受到“家和万事兴”的朴素生活哲学,并且联想到自己,学会上岁数后依然能够保持不惧年龄,恬淡宁静,优雅自信的心境。白居易有诗云:“我生本无乡,心安是归处”,“心泰身宁是归处,故乡何独在长安”。这或许就是萧先生《百寿图》带给大家的重要启示之一。
肖像油画曾经为宗教和上流社会专门享用,近数百年来已趋平民化。但以写实手法上百幅、成系列、大规模地义务为一个地区普通百岁老人画像,展现民间长寿者的特色与风采,展现当地安宁祥和的社会生态。或许在美术史上还是第一次。因此,萧先生这种大胆且成功的艺术尝试,无疑具有开创性意义。而且,作为对都江堰长寿之乡的艺术解读,民族的就是世界的,《百寿图》不仅具有地域性,更具有普遍性,带给世人的审美享受和思想启迪也必将是丰富而深远的。
(文/赵子勤,美术评论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