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家网首页 | 新闻 | 视频 | 展览 | 博客 | 论坛 | 交易 | 拍卖 | 服务 | 画廊 | 建站
首页 新闻 评论 访谈 品美图 品设计 品时尚 品文学
    古窑重燃新火 中日韩学者共探天目山窑文化再发掘
    2024年12月15日 美术报 责任编辑:静愚 热度:0  
      点击查看大图
      点击查看大图

      与会嘉宾合影

        唐玄宗上元初,陆羽隐居苕溪,著《茶经》提及杭州临安、于潜二县的天目山茶,开启了天目山茶文化。大德三年,赵孟頫师从天目山高僧中峰明本,留下20余封展现其书法高峰的书札。天目山西的径山寺之径山茶礼是日本茶道之源,13世纪日本僧人将其带回日本,发展成今日茶道。同时,日本濑户烧祖师曾赴天目山学习陶瓷技艺,天目盏因此得名并在日本茶道中占重要地位。20世纪40年代,考古学家张天方撰写《天目考古录》,为今天的天目山窑历史研究提供珍贵史料。此外,天目山是临济宗中心及禅茶故乡,天目茶盏作为思想与理念的物化,超越物质存在,承载着神性。12月9日,一场关于“天目山窑文化再发掘——历史、考古、数字化与传播”学术研讨会,在这隐藏于天目山背后的故事中展开。

        12月9日,“天目山窑文化再发掘——历史、考古、数字化与传播”学术研讨会在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举办开幕仪式,开启了为期两日的学术研讨活动。

        活动由中国美术学院、中共杭州市临安区委宣传部共同主办,中国美术学院发展规划处、传统热成型手工技艺与数字化设计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文旅部重点实验室)、中国美术学院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中国美术学院手工艺术学院以及中国美术学院教育基金会联合承办,临安博物馆、中国美术学院临安天目窑技术研发中心、宋韵国家形象设计传播研究院、艺术国学研究院道·器研究中心以及浙江大华集团协办。

        浙江省委宣传部原副部长、省社科联主席、省政协常委盛世豪,中国美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傅巧玲,中共杭州市临安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孙超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王光尧,韩国梨花女子大学艺术史系教授张南原,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教授郑建明,日本京都市立艺术大学美术学部教授森野彰人,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教授周少华,杭州西湖博物馆总馆(南宋官窑博物馆)研究馆员方忆,杭州诺贝尔陶瓷有限公司研究院副院长李刚,陶工房篠原主理人篠源希等国内外学者、专家就相关议题进行主题发言或讨论。中国美术学院特聘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原常务副院长、文旅部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吕品田,中国美术学院发展规划处处长周宝松,中国美术学院党院办副主任臧志成,中国美术学院手工艺术学院教授、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郑巨欣,文旅部重点实验室学术副主任周绍斌,中国美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刘征,中国美术学院手工艺术学院副院长彭倩等校内专家参加研讨活动。

        探源“天目”及文化传承新路径

        开幕式由中国美院手工艺术学院教授、文旅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周武主持。他介绍道,天目山为临济宗中兴祖地及禅茶之源,其茶盏作为思想与理念的物化象征,超越物质层面,富有神性。此次研讨会旨在借助学术与科技创新,深入挖掘、重现、保护并传播天目山窑文化,开启其新篇章。

        浙江省委宣传部原副部长、省社科联主席、省政协常委盛世豪在之后的致辞中,从考古、历史和文化三个视野分别阐释了天目山窑的重要意义。他提到,天目山窑把禅宗、茶和瓷器三者融合在一起,是重要的茶道文化象征,也是中外交流——尤其是中日文化交流的重要符号。

        中国美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傅巧致辞,强调“天目”一词因融合禅茶文化,已超越地理界限,成为世界级的陶瓷文化符号。文化遗产的价值不仅在于历史传承,更在于其对当代社会需求的回应。在当前数字化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她认为挖掘天目山窑的历史与文化,通过数字化手段为公众提供更为生动、便捷的了解途径,是学界的重要使命。傅巧玲表示:“这既是对历史的致敬,又是对未来的承诺。”

        中共杭州市临安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孙超视概述了临安区及社会各界在天目山窑文化保护传承上的阶段性成果,并提出三点后续方向:1.加强顶层设计:将天目山、天目山窑、天目盏、天目茶、天目禅视为整体,深化保护传承与活化利用。2.整合力量:依托中国美术学院等机构,开展天目山与天目山窑的研究,构建创新的天目瓷产业体系。3.强宣传:借大会契机,提升天目山窑文化的阐释与传播,推动其影响力突破并扩大。

        开幕式最后,由浙江大华集团董事长陈振华致辞(章静卉代发言)。多年来,大华集团致力于天目山窑的开发、保护与传承,成果丰硕。集团与浙江省美协合作成立天目山创作基地,与临安博物馆共办“天目产佳瓷”考古展,推动“天目窑烧制技艺”入非遗名录,并与中国美术学院文旅部重点实验室开展科研合作。章静卉表示,浙江大华集团的愿景是将珍贵文化遗产与现代科技融合,旨在提升天目山窑文化的国内外知名度与传承度,让更多人了解、欣赏并传承其文化魅力。

        开幕式后,研讨会分为主旨演讲与专题对谈两部分,围绕“天目山窑历史与文化”等四个议题展开。主旨演讲由中国美术学院郑巨欣教授主持,复旦大学郑建明教授等六位中外专家先后发言。随后,嘉宾参与了两场专题对谈,分别由郑建明教授和中国美术学院彭倩副院长主持。中国美术学院特聘教授吕品田在学术总结中评价本次研讨会“有学术含量,有学术价值”,并提出未来研究重点:一是厘清“天目山窑”概念,明确其内涵和外延;二是从国际宏观角度传承发展“天目”概念,赋予其新时代意义和价值。吕品田表示,“天目山窑”提法确切,带来广阔学术空间,具有深广学术意义和积极现实价值,期待更多研究成果。

        天目山窑重燃新火

        数字化成抢救性保护重要手段

        12月10日,与会嘉宾前往临安进行天目山窑的实地参观与考察活动。当天,历经三天三夜的古法烧制,360件承载着天目山窑独特韵味的瓷器在天目山脚下华丽出窑。这批名为“天目”的瓷器,与现代标准化的陶瓷烧制工艺不同,它们的诞生更像是一场跨越时空的实验。中国美术学院陶艺系讲师许超奇带领团队,不仅让明代就已熄火封窑的天目山窑再燃新火,还与日本信乐艺术家篠原希携手合作,共同探索天目盏的创新发展之路。他们的努力,不仅让古老的窑火重燃,更为天目盏的技艺传承注入了新的活力。

        “天目窑遗址群”于2013年5月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一遗址群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於潜镇凌口、绍鲁和西天目乡境内,分布面积约6平方千米,属宋至元代古窑遗址,主要生产青白瓷、黑釉瓷和青瓷。随着考古工作的不断深入,临安天目山窑不仅显示出与闽浙赣等地众多窑口的广泛联系,所产瓷器的应用与流通也被发现承载着天目山地区的佛教与茶道文化,彰显了宋元时期天目山作为禅茶文化交流中心的国际地位。近年来,随着发掘、研究、复烧等一系列工作的推进,天目山窑的历史地位得到彰显,天目山瓷器也走入了大众视野。

        天目山窑,这座宋代生产黑釉瓷和青白釉瓷的代表性传统民窑,曾生产出专为宋代人斗茶所用的瓷器。后来,随着天目山佛教的兴盛,这些瓷器被日本僧人带回并以“天目盏”命名,成为了日本茶道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天目山窑在中国庞大的陶瓷文化系统中并不算知名,但它在日本却享有极高的声誉,正品黑釉天目盏甚至被视为国宝级文物。

        近年来,临安逐步探索复兴天目山窑。2021年,“临安天目窑技术研发中心”的成立,标志着天目山窑复兴之路的正式开启。中国美院的加入,更是为这一古老窑口的复兴注入了强大的学术支持。

        数字化成为抢救性保护天目山窑技艺的重要手段。中国美术学院手工艺术学院周武教授透露,他们团队已经研发出了护胎釉采集应用系统、釉料制备工艺模型等数字化手段,并基于此进行了新产品的开发。这些创新不仅为天目山窑的技艺传承提供了有力保障,更为其未来发展开辟了广阔空间。

        此次的研讨活动进一步明确了天目山窑的范围及概念,对其在中国乃至亚洲陶瓷史上的独特贡献进行了肯定,并对于如何利用前沿科技手段,更好地保存、展示及发展这一珍贵文化遗产提出了设想,为天目山窑文化的后续研究与探索打开了国际视野。

    品尚品
    创想计划:文艺青
    中国艺术片:在边
    法国的时尚经
    渣打:视觉艺术诠释商业洞察力
    Gaga曾着迷小野洋子 流行音乐行为艺术珠联璧合
    日设计师制作气球礼服梦幻时尚受好评
    “VOGUE摩登不夜城”——当时装爱上艺术
    周杰伦版画5000元一幅 玩意识流受母亲熏陶
    绝对伏特加2011绝对艺术奖揭晓
    艺术与时尚结合:两者不再纯粹
    品设计
    灰姑娘的座椅
    所谓设计作品的好创意,不仅仅在于造型和功能,有时候,一种材质上的混搭和一个浪漫的名字,都会给设... 详细>>
    跳舞的杯子
    时计艺术的典范 宝齐莱马利龙系列腕表
    乱糟糟的鸟巢椅
    伦敦新晋设计师:雕塑般的针织作品
    品文学
    胡润:“由暴发户及新贵族”解码中国富豪蜕变
    天津美术学院欲扛当代艺术史研究大旗
    艺术家的悲剧,源于自我认知的迷失
    梁井宇:寻找新的可能性
    是店铺,也是艺术
    张小川:用“小首饰”做“大雕塑”
    张大千吃的艺术
     

    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www.meishujia.cn,All right

    E-mail:fuwu@meishujia.cn beijing@meishujia.cn 京ICP证110842号

     

    Powered by SiteMagic © UC&Manage
    Processed in 0.049(s)   7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