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家网首页 | 新闻 | 视频 | 展览 | 博客 | 论坛 | 交易 | 拍卖 | 服务 | 画廊 | 建站
首页 新闻 评论 访谈 品美图 品设计 品时尚 品文学
    彰显传统文化题材城市雕塑的公共精神
    2024年12月13日 中国艺术报 责任编辑:静愚 热度:0  

        12月6日,“自然活力”2024深圳湾公共艺术季在深圳人才公园启动,14件大型户外艺术品吸引众多市民驻足观看,其中就有以知名大型IP“大圣”命名的雕塑,该作品是对中国古典文学名著《西游记》中孙悟空这一角色的独特演绎。今天的中国,随着文化自信的不断提升,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公共空间正日益成为趋势。其中,传统文化题材城市雕塑作为公共空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丰富城市景观,也能更广泛有效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然而毋庸讳言,很多城市在公共空间规划方面,由于短视与功利,常将商业利益置于首位,忽视了文化艺术的长远价值,导致传统文化题材城市雕塑的创作和展示空间被挤压。加之公众对传统文化题材雕塑的认知与参与度不够高,缺乏对这类作品的欣赏与保护意识,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推广与发展。特别是当今很多放置于公共空间的雕塑作品,能真正在形式和精神层面体现公开、共有、共享等公共精神内涵的,为数寥寥。

        而一件城市雕塑立于公共空间,公共精神必不可少。因此,笔者认为,如何实现传统文化题材城市雕塑中公共精神的破茧,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首先,城市雕塑的创作者虽然在技术层面属于“专家”,但该群体已经不同于传统匠人,其社会身份属于知识分子。故而,城市雕塑创作者应主动在作品中介入自己的世界观和哲理,同时也肩负着通过自己的专业语言将世界观和哲理“阐释”给大众的责任。但部分创作者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不够深入,所谓创作只是简单复制传统元素,缺乏创新与深度挖掘,精神内涵乏善可陈。例如某些以古代神话人物、历史人物为题材的雕塑,只是机械地塑造人物形象,一味求大、求奇,空洞而缺少灵魂。当然,雕塑还需要与城市的整体规划、建筑风格以及市民的生活方式相协调,才能真正融入城市的文化脉络。因此,创作和安置时,要充分考虑其与城市文化的契合度,避免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其次,创作者要将心理上原本被仰视的对象变成一种平视,将心理距离改成心理融入,以区别那种纪念碑式的“底座加人物”模式。雕塑形式最好能具备开放结构,展现一种平等、交流的姿态。这需要创作者始终在创作理念层面保持足够的意识。最后,雕塑要注重和环境之间的有机性,展示亦符合对象气质。具体而言,所塑对象的身份、精神特质要与雕塑手法、雕塑形式的文化同构。雕塑的放置场域,要充分考虑空间布局、色彩搭配和材质选择等因素,避免与周围环境产生冲突,且与所塑对象的内在精神相呼应。以上三点,可以让雕塑更富有公共精神,让雕塑所处的公共空间成为具有公共精神的文化场域。

        不妨举一个案例。江苏省淮安市钵池山,有一尊城市雕塑《天人合一——老子》。该雕塑为雕塑家吴为山创作,高16米,老子的身体被设计成一个半包围结构的巨大穹窿,衣纹如依山而下的山泉瀑布,乃老子“有无相生”思想的绝妙体现,同时也暗示着道家思想的和谐包容与博大精深。然而,如果仅仅对这件作品本身的内涵进行解读而不将其放入中国雕塑的历史文脉中进行考察,将会极大地忽略其社会价值和历史意义,因为它反映了中国当代雕塑对公共精神内涵的理解程度。请看:雕塑主体的中空结构,提供了物质上的开放场域,让观者可以自由出入,交流评断。在这里,虽然雕塑体量巨大,但却以“吁请”的姿态呈现,让进出其间的观者自然感受到某种平等、自由的意味。而且,观者通过进出雕塑内外而参与到作品之中,成为创建作品意义的组成部分。正是这种参与性和潜在交流,作品的公共精神得以充分彰显——尊重当下社会的基本文化价值观和公众人格,以平等交流和对话形式揭橥现代人的精神误区,使观者在参与作品意义建构的同时,获得对世界、社会、生活以及自身的个性体验。其实,为传统文化题材城市雕塑真正赋予公共精神,某种程度上也属于一种对传统的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正如《天人合一——老子》的公共精神,不正是老子“和光同尘”思想的转化和陈述吗?

        传统文化题材城市雕塑是城市历史与文化的生动记载。特别是那些关乎城市历史上重要事件、人物和场景的雕塑,长期放置于公共空间,无疑会大大增强市民的归属感、凝聚力和向心力。应该承认,当我们呼吁更多传统文化题材雕塑进入公共空间,还需要多方共同努力。一方面,创作者当深入研习传统文化,以敬畏之心挖掘其精髓,以创新之思赋予其时代活力,真正创作出触动灵魂的佳作。另一方面,城市规划者亦要树立正确的文化建设理念,合理规划公共空间资源,为传统文化题材雕塑留出足够的展示空间,并将其纳入城市整体文化发展战略。再者,要加强对公众的文化艺术教育普及工作,提高公众对传统文化题材雕塑的认知与欣赏水平,鼓励公众参与到雕塑的创作与保护中来,使之成为传统文化传承的积极参与者,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和支持的良好氛围。

        传统文化题材城市雕塑进入公共空间,于文化传承而言意义非凡。不断守正创新,坚守民族立场本位,凝聚民族精神力量,保持民族文化本色,彰显民族艺术本真,让传统文化题材雕塑在城市的公共空间中蓬勃生长,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重要举措。

    品尚品
    创想计划:文艺青
    中国艺术片:在边
    法国的时尚经
    渣打:视觉艺术诠释商业洞察力
    Gaga曾着迷小野洋子 流行音乐行为艺术珠联璧合
    日设计师制作气球礼服梦幻时尚受好评
    “VOGUE摩登不夜城”——当时装爱上艺术
    周杰伦版画5000元一幅 玩意识流受母亲熏陶
    绝对伏特加2011绝对艺术奖揭晓
    艺术与时尚结合:两者不再纯粹
    品设计
    灰姑娘的座椅
    所谓设计作品的好创意,不仅仅在于造型和功能,有时候,一种材质上的混搭和一个浪漫的名字,都会给设... 详细>>
    跳舞的杯子
    时计艺术的典范 宝齐莱马利龙系列腕表
    乱糟糟的鸟巢椅
    伦敦新晋设计师:雕塑般的针织作品
    品文学
    胡润:“由暴发户及新贵族”解码中国富豪蜕变
    天津美术学院欲扛当代艺术史研究大旗
    艺术家的悲剧,源于自我认知的迷失
    梁井宇:寻找新的可能性
    是店铺,也是艺术
    张小川:用“小首饰”做“大雕塑”
    张大千吃的艺术
     

    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www.meishujia.cn,All right

    E-mail:fuwu@meishujia.cn beijing@meishujia.cn 京ICP证110842号

     

    Powered by SiteMagic © UC&Manage
    Processed in 0.051(s)   7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