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春山新居图(国画)
中国有山有水的地方很多,但桐庐却是最值得游赏的地方之一。到了这里,就像人在画中,画在眼里。元代黄公望用神来之笔为后世留下了不朽之作《富春山居图》,也开创了水墨山水新的境界。黄伯君徜徉在这个一代巨匠留下足迹的地方,开始了自己结合新时代建设成就的山水画创造。
黄伯君的艺术历程说简单也简单,就是不停地写生创作,不断地提升自己对家乡景致的认知;说复杂也复杂,他多年来不断求知,南下北上孜孜不倦地寻师访友。黄伯君是一个比较单纯的人,也比较爽快,这与他画面的墨韵与神采是一致的。他的画面在爽朗明媚中透着真实细致和精巧干净。用墨比较透,用色比较薄,但这并不妨碍他在多次墨色的渲染中创造丰富的画面。他的画从传统中来,注重经营布局和结构的营造,再现了可感可触的新世界、新景观和建设新成就。
古人的笔墨精神来源于对大自然深深的陶醉,画幅是为天地留影,以寄托内心的萧索苍茫。黄伯君延续了这种大画幅观照天地、沟通人与自然的传统手法,但又融入了时代巨变的华美篇章。他生活于远离喧嚣的诗意一般的桐庐美景中,与快节奏的城市生活若隐若离。他的画犹如自然风光历历再现,流露着真实的印记,让人浮想联翩。他画中的山间之朝暮、日月之晦明、流水之变幻,传承了元人的境界。但画家更热爱现实的风光,而不是古人那般逃避。他的山水突破了隐逸的局限,尤其小景真切自然,很有生活气息。这也是他与古人一味沉浸于山中而忘了自我、寻求宗教解脱不同的地方。
山水是自然的颂歌,也是蓬勃的生命,反映着阴阳相生和造化的玄妙。黄伯君的山水崇尚随遇而安,注重写意的真性情,强调对真实景色的切身感受。他笔下四季变化的景色,来源于大量观察和不懈写生。因此,其作品具有生动的自然气息,通过水墨淡着色或者纯水墨一气呵成。他笔力沉着,大幅作品山势蜿蜒,峰回路转,下笔线条如刀锋斧刃,不过多修饰,远中近景使画面立体感俱生,巨峰迫面而来,气势豪放。画中简淡深厚的笔墨,往往需要多次积墨形成丰富的层次,显得墨色浓郁而不焦躁。相近的峰峦块面利用对比的手法,厚重的逆光山峰衬托亮面山体,简洁的线条表现出了山水的深远意境。
黄伯君善于描写大场面,有时,即便在不大的画面中,也追求一种大山水的气势。而在一些大幅作品中,烟岚氤氲,更显得山峦变幻,层峦叠嶂间,江水奔腾,源远流长。在山脚或者岸边,点缀舟楫人物,增加了许多亮点。这些和时代紧密结合的建筑和大片农田,没有人声鼎沸,但无疑隐含着热火朝天的生活场面。这些情节完全突破了传统山水的局限,刻意营造自己身临其境般的真实。
黄伯君注重传统,讲究笔精墨妙,但融入了一些现代构成的韵味。笔墨在南方山水层次丰富的基础上吸收了北方山水的险峻挺拔,而现代构成意味着他对南北山水融合基础上的再建构。但这个度需要画家有丰富的经验,否则可能造型失败。黄伯君在这方面处理是成功的。这就使得许多描写新建设成就的作品,画面虽没有大山大水的背景,但由于山水的局部与建筑融合巧妙,依然让人感觉到了雄壮的气魄。这些水坝、桥梁、院落、楼房、街道、农田、乡村、寺庙等等,真实自然,让人有身在其中的感觉。
黄伯君的横向和方形构图比竖向构图更成熟,这似乎与他表现的内容有关。几件刻画与大型工程有关的作品,都是他在大量写生基础上,一点点提炼出来的。这些作品描写生动,局部细节毫不含糊,一看就是花了很多功夫。
画家重视自己的第一感觉,变写实为写意,变传统为现代,变冷逸为温馨,以热爱祖国一山一水的心情,表达家乡建设的新成就。把这种情感融入笔墨中,其难度在于体验的深度,以及笔墨造型的能力。黄伯君有丰富的生活经验,他家在山里,人在画中,环境塑造很精细,也很真挚,这就与古代山水拉开了距离。一些注重劳动场面的绘画,人物动态没有敏锐观察很难几笔勾勒出来,画家在这方面就是点到为止,把人融入环境中。江南微风细雨,淅淅沥沥,墨彩之中的人们还在劳作,生活气息扑面而来,似乎嗅到了雨季空气的味道。黄伯君的山水不同于纪录片式的摄影手法,而是反映时代的日新月异和对家乡的真情。大量地写生、不断地练笔是他成功的基础。
山水之外,黄伯君的写意花鸟也很有味道。他善于使用书法笔意入画,使得作品笔中蕴墨,墨中含彩,气韵雄秀苍茫,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新题材需要新笔墨,也是形式与内容的有机统一。题材之新与时代息息相关,笔墨之新确实需要不断地磨砺,不断地深入生活,以真性情反映时代之需和画家的担当,黄伯君在这方面的探索是有益的。
(文/赵欣歌,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