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庆】 248cm×518cm 纸本设色
焦墨亦可称之为枯笔、渴笔,是一种最古老的中国画技法。数千年前出土的彩陶上的图案,基本都运用了焦墨技法。唐以前,包括唐宋很多画家画山水时,也多以焦墨勾轮廓,偶尔用相同的焦墨皴擦几笔;到最讲究笔墨的元代,画家追求宁静致远的境界,开始多用淡墨渴笔,但王蒙这样的名家偶尔也以焦墨作画。明代程邃更是以焦墨著称的,黄宾虹晚期作品多有枯笔山水,画风浑厚华滋,笔墨浓郁深沉,为焦墨画者之楷模。当代画家张仃也钟爱焦墨画,并使焦墨山水画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殷会利在长期的教学工作中,认真研究中西绘画的共性与个性,研究中国画的现状,从中找到了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创造了带有强烈个人风格烙印的焦墨人物画。
很多人并没有认识到焦墨画在用笔上的内涵和难度,却常把焦墨画和素描等同,认为焦墨画无非是用毛笔在宣纸上画素描。事实上,在焦墨画中“用笔”是它的特点,但也是它的局限,“用墨”和炭笔素描,有着本质的区别。焦墨的特征是干、涩、浓、乌,不流不洇,无法依靠水色等材料制造偶然效果,达到出奇制胜的目的。它纯粹依靠画家理性的布局能力,技术上的掌控能力,作画过程中激情和抒情的节奏控制能力,使画面一气呵成,达到某种境界。
殷会利在人物写生创作中,把中国画的“用墨”发挥得淋漓尽致,他善于运用干涩、粗犷的焦墨,表达一种力量,一种苦涩,一种大气。他的作品有强烈的体面感,利用笔的顿挫、飞白、粗细变化来刻画物象,使画面有肉有血,呼之欲出。面与面之间既破又不破,既对立又互补,从而达到凝重而又灵动的境界。从构图、布局、意境、笔墨各个角度看,在他的作品中很多的笔法、墨法、效法不是从古人中来的,而是从写生中直接汲取而来的。可是在观者的眼中看来,这就是一幅地地道道的中国画,而不是一幅宣纸上的素描写生。
当今,现代艺术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现代水墨画的探索也由此跃向了一个全新的表现层面。追求思想深度、精神空间、语言纯粹的现代水墨意象造型,越来越广泛地受到艺术家们的推崇。在殷会利的焦墨人物画中,我们读到的是现代水墨画强调的画面的现代意识和构成意识、笔墨的抽象性、个性化的艺术感受和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他把握住现代意识,抓住笔墨、形式与意境,强化构成,打破画种、画法的界限,借鉴包括西方现代艺术形式在内的外来因素,融会贯通,使艺术表现语言更趋多样性、探索性。在作品《蒋兆和》大胆的构图形式中,领略到双重文化彼此交融、互为生发的艺术旨趣。
在中国传统绘画中,墨的五色之分,是指画家对墨的认识和驾驭能力。殷会利放弃了墨色中的灰度,以构造视觉差异为特征,专注于纯粹的焦、纯粹的墨、纯粹的黑、纯粹的白。画面黑白对比、大小对比、疏密对比等等,处处可见作者的匠心独运,可谓有墨处见神采,无墨处见意趣。
老子说:“大音希声,大象无形,五色令人目盲。”黑,抛弃了华丽的外表,更加接近世界的本真;白,执着于纯粹的自我,更接近某种人性的本质。黑白,使我们将色彩世界里的兴奋、刺激、沉静、迷茫……诸种情绪化为理性的思考,直面所谓斑斓的人生。殷会利的焦墨人物画《蒋兆和》《齐白石》,从画面构思来看,就可以看出作者的慧心独具;大量的空白,省略的外轮廓线,概括的面部结构……使我们用冷静的目光再度审视那些黑白块面时,似乎感受到画面里透出了汉画像砖的远古气息。
黑与白,如同生与死、男与女、阴与阳,如同高低两弦的变奏。殷会利在创作中越发体味到黑白之妙,相比于五彩,它凝重而素雅;相比于五色,它纯粹而简约。
殷会利会在黑与白的极致中,创作出更加深沉有力的作品
(文/邵大箴,1934年10月-2024年7月25日,美术史学家、美术评论家、书画家、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摘自《追寻极致——殷会利的焦墨人物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