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浩瀚的艺术长河中,那些璀璨夺目的名家大师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文化的传承者。他们留下的每一幅作品,都是时间与智慧的结晶,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独特的艺术魅力。作为全国美术馆体系中的璀璨明珠,名人馆以其独特的命名方式,不仅彰显了对其艺术成就的崇高敬意,更成为了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这些场馆,如同散落在华夏大地上的艺术珍珠,共同编织出一幅绚丽多彩的中国书画艺术图谱。名人馆在履行社会教育和服务职能方面同样不遗余力。它们不仅是艺术的殿堂,更是普及美育、提升公众艺术素养的重要平台。本期起,本报推出“中国书画名家馆馆藏巡览”栏目,我们将通过连续、深入的解读,揭示每一幅馆藏作品背后的故事,挖掘其深层的文化内涵与艺术价值。 ——编者
《独松关》画轴纵128厘米,横59厘米,是吴昌硕1895年4月所作,水墨纸本,绫裱,吴昌硕纪念馆藏。图左中下角以浓淡水墨点苔作矗立一边的巨石,右下角一棵遒劲的松树延石而长,露出尾梢部分,两三枝杈,呈倚靠之势。右上题款云:“吾邑独松关由此高旷之气,人谓昌硕拟雪个则失之矣。光绪乙未四月初吉。”题款钤白文印“吴昌石”,朱文印“俊卿”。该图是吴昌硕代表性的山水画之一。五十岁时,吴昌硕在学习古人、广收博采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绘画风格。其山水作品朴茂自然、寄情喻意,诗书画印呈融合之势。这幅图从用笔上看是较典型的以书入画作品,用草隶笔法写出的巨石浑厚苍劲,用篆箍笔法写出的松枝刚劲有力,用草书笔法勾出的松针倔强坚挺。纵观全图可以深切感受到吴昌硕作画时如书写般任意挥洒的痛快淋漓。
独松关是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抵御北方入侵的重要关隘,清同治《安吉县志.古迹》载:“独松关,宋建炎间(1127-1130)兵起,垒石为关,名曰独松关”。独松关在今浙江省安吉县境内,南与杭州市余杭区境交界,北距安吉城关昌硕街道8公里。关隘雄踞独松岭上,地势险峻,原有一棵千年古松,关以松名,故名“独松关”。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上独松关与位于余杭境内的幽岭关、百丈关合称“独松三关”,是南宋京城临安北侧的主要屏障。只要守住独松关,也就挡住了杭州北边的兵患。作为古代临安经广德通建康(今江苏南京)的咽喉要地,这里曾经是兵家必争之地。顾祖禹在《读史方舆纪要》评述说:“自天目而北,重冈结涧,回环数百里,独松岭杰峙其中,岭路险狭;东南则直走临安,西北则道安吉、趋广德,为江、浙二境步骑争逐之交。东南有事,此亦必争之地也。”虽独松关地势险要,自古为东南之屏障,但多次都因人为不力而形同虚设。据《孝丰县志·建置志关隘》记载,宋建炎三年(1129)“兀术自广德过独松关,见无戍者,谓其下曰:南朝若以羸兵数百守关,吾岂得渡哉?”。宋德祐元年(1275),宋将罗琳戍独松关,元将阿剌罕自建康出兵经广德,破独松关直取临安,至1279年南宋遂亡。到了吴昌硕的少年时代,清咸丰十年(1860),清军进攻天京(今南京),太平军将领李秀成、李世贤曾多次出入独松关与清军周旋,后由杭州借独松关捷径迅速北上,与各路太平军大破清军,遂解天京之围。同治三年(1864),太平军晚期将领列王徐郎、佑王李远继,也多次凭借独松关,与清军和民团激战。太平天国战争结束后吴昌硕曾作《过独松关》七言诗一首:“古木参天石磴盘,南朝半壁叹偏安。空怜王气余荒垒,犹有风云护远峦。自古武臣言战易,从来残局独支难。即今四海澄清日,地险何须问守官。”
吴昌硕深受传统文化熏陶,自幼就怀有远大的抱负。然而在清末民国初年的乱世中,他先后经历了家破人亡、官场失意等人生苦难,目睹了国家遭受侵略瓜分、生灵涂炭的现实,在胸中积郁了强烈的愤慨和不平之气。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五十一岁的吴昌硕踌躇满志,不顾亲友劝阻应时任湖南巡抚吴大澂(1835-1902年)之邀作为“赞画军事”参佐戎幕,投笔从戎,出征山海关,欲谱写一曲壮怀激烈的戎马之歌。出征榆关途中,吴昌硕绘《榆关劲松》图,以墨泼涂绘高耸之山峰,以迅疾笔势勾写三两松树倚于峰头。自题“野店当门水,层阴背郭峰。壑冰狐听老,兵气雁知凶。啖饼名何补,浇愁酒正浓。苍凉娱薄醉,来倚两三松。昌硕。此刻流走自然,略似仪征让翁。甲午十月记于榆关军次,缶。” 直抒胸中慷慨悲壮的豪情。可惜这场战争以中国战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告终,吴昌硕悲痛之余写下了《哭丁汝昌》诗:“海军未复谁雪耻,愤失海权蹈海死。呜呼吾国多烈士,精卫衔石沧溟填。东西铁舰无烽烟,报家国思忠孝全。招魂魂归跨白凤,眼看八荒咸入贡。一慰西湖丧明痛。”悲愤之情和民族气节跃然纸上。
《独松关》图创作于1895年4月,从年代可以推算甲午战争刚结束不久,战争的失利之痛仍如利剑扎于胸中,列强的入侵、社会的动荡,生灵的涂炭,不能不让他在幽愤之余希望祖国在面对外寇入侵时,能一如当年的独松关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以家乡的独松关为题材,借巨大的石、刚劲的松传达高旷的豪迈之气,既是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的思念,更是对风雨飘摇中的国家民族的深深希冀。
此外,题款的“吾邑独松关由此高旷之气,人谓昌硕拟雪个则失之矣”则表明了吴昌硕的作画主张,点出了吴昌硕学习“八大”,又超越“八大”之处。在绘画创作理念上,吴昌硕极力主张气势,常说“作画时须凭一股气”。他所谓的“气”除了个人气质、秉性和民族气质、时代气息外,还包括了对事物的一种认识。他曾说:“山是古时山,水是古时水,山水绕精神,画岂在貌似。”古今山水的面貌大同小异,但古今相似的山水却可以表现出不同的精神。这在他的画面布局、用笔等方面显得最突出。他的作品不论横幅直幅,常用对角倾斜之势,这幅《独松关》也如是,左下松石与右上题款以气取势、因势传神,横涂竖抹,苍劲雄浑,貌拙气酣,以极简练的笔墨表现出深邃的意境。
(作者为吴昌硕纪念馆副馆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