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是中国文化最基本的载体,它的组词造句记载了古圣先贤的智慧,而汉字本身的造字、演变、发展也最原始的记载了中国文化的发展演变,其中蕴藏着深厚的中国哲学与文化。《读字》一书便从汉字的造形演变带出相关的文化、历史、哲学与诗词还有中西文化的对比。谢飞东和聂晖两位作者用近10年的时间,积累、研究、分类、梳理,使这本书既有很强的学术价值,又富于趣味性,是普通大众打开国学大门的一把钥匙。也是汉字研究、书法创作很好的工具书。它被马来西亚南方大学校长祝家华博士称为当代的《说文解字》。马来西亚国际现代书画联盟总会长符永刚博士称为“应该是人手一本的好书”。
这是一本很有趣的书。作者把中国汉字的构形奥妙、汉字意味及与特定汉字相关的历史故事作了一个趣味别致的梳理。
汉字的历史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紧密相关。在20世纪中国全盘反传统及全盘西化的历史中,汉字是首当其冲要被革除其命的。1918年,钱玄同发表文章:“废孔学,尤不可不废汉文。”陈独秀赞成“且存汉语,而改用罗马字母书之”。胡适亦“极赞成”。傅斯年、蔡元培赞成采用拉丁字母代汉字。鲁迅来得更激烈:“汉字不灭,中国必亡。”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为文字改革定调:“文字必须改革,要走世界文字共同的拼音方向。”直到今天,汉字的改革,汉字的繁简,仍然是人大提案乃至海峡两岸争议的大事。
然而,汉字中包涵着中华民族的习俗、智慧、思想及习惯,自有其不可取代的超稳定的性质和极为坚强的历史文化力量。这就是上述那些在中国现代史上呼风唤雨的重要人物想废汉字也办不到的真正原因。随着中国的崛起,汉语汉字的学习已成为世界性的文化现象。
多年来,文字学纯学术的研究成果,大多只在文字学研究圈内流转,而与普通民众无缘。但本书两位分析研究汉字的作者首先是艺术家,是书法家、诗人。两位天天与汉字打交道又挚爱传统文化的艺术家产生了探究汉字秘密的兴趣。他们用艺术的天性、特定的专业技巧和独特的专业角度,去探索一个本来非艺术的纯学术领域,得到的成果,居然使一个纯学术容易枯燥的工作变成了一个兴意盎然的艺术的研究。
他们别具创意地把中国文字的结构与中国人仰观俯察、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的观察现实的方式相联系,匠心独具地从汉字的复杂结构和构形要素出发,把汉字系统确定为240个字根。再按照与字根对应的事物将字根分类,形成五个大类24个中类120个小类,以囊括天地人万事万物。同时再配以生动具体的大量文字字形图例,让人对汉字的起源、发展与演变有一个生动直观的印象。他们再把汉字与相关的汉文化相联系,文中穿插了若干生动有趣的小故事、优美耐读的经典诗词以及中西文化对比的内容,使全书文化艺术信息含量较大,可读性、趣味性增强,是别具蹊径的文字学研究专著,又是难得一见的普及性文字学大众读物。
《读字》一书生动有趣,深入浅出,把本来应该属于每个国人的文字知识还给了大家,这是功德无量的大好事情。在汉字仍在改革发展乃至因此而争议的今天,在汉字正在全世界流行的当代,这种面对大众的汉字研究,其意义就不仅在普及了。
(作者系四川大学教授,四川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著名美术史学家及评论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