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者如斯:何多苓展”在上海美术馆开幕 |
2012年07月05日
中国美术家网
责任编辑:jiping
热度:0
|
|
|
“士者如斯:何多苓展”于2011年5月8日在上海美术馆开幕。
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上海美术馆副馆长张文庆、《艺术时代》杂志执行主编杜曦云、艺术评论家亚历山大•格林姆博士、艺术评论家欧阳江河、布鲁姆画廊董事长傅丽蓉女士等出席了开幕式。
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盛赞何多苓的艺术成就。他说,何多苓虽然已过耳顺之年,创造力却并未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有所减退。相反,伴随中国现代油画艺术走过三十多年后,在艺术追求上,何多苓定位更准,品位更高。他力图在油画中体现出传统中国画的“气韵”,其绘画既与古人相通,又有对当前生活的独特感悟。他通过绘画,以象征、隐喻的方式传达出对当代问题的看法。
何多苓是中国油画史绕不开的人物。他从80年代初期就开始为中国画坛做出杰出的贡献,是与改革同期那一代人的奋斗缩影。何氏年龄并不甚大,学术高度却有目共睹。本次展出的作品,有一部分是从中国美术馆借出的何氏早期代表作(甚至是学习时代的手稿),另一部分新作即便在小圈子里也少有人看到过。
记者了解到,上海美术馆是何多苓巡展的第一站。9月份,画展将移师范迪安执掌的中国美术馆举行。在这之后,将会在德、奥等欧洲五国以及美国的顶级美术馆进行展览。美术评论家亚历山大.格林姆博士说:“何多苓的作品是宝藏,值得我们研究。从中可以得到很多能量与快乐。我很期待在将来的巡展中向欧洲人介绍何多苓的作品。”
早在画展开始前,硕大的上海美术馆已被挤得满满当当。何多苓发言向观众致谢时,现场不住响起欢呼声。
回望何多苓三十多年来的艺术历程,无论境况顺逆,他始终耕耘不辍,终于积累起庞大纷繁的精神家园。其思想的每一个阶段都会用不同的主题来表达,从而使其绘画有了极强的可读性。
三十年来,中国画坛经历了许多变化。当代艺术思潮的冲击前所未有,引发的强劲浪潮几乎改变了艺术圈的生态。与何多苓成名的八十年代初期不同,如今,大批西方画册和资讯的涌入,使艺术家毫不费力就能得到更多的参考。“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智昏”。淹没在海量的艺术思潮和资讯中,“究竟该如何选择”困扰了许多画家。无论在画坛思潮涌动的哪个阶段,何多苓都独持己见,抱定信念,始终在进行独立思考。从他的艺术中可以看到,作为一名中国艺术家,他在当代艺术包裹下的环境中究竟选择了哪些东西。
何多苓既传统又现代。论传统,他的写实功底十分扎实,早已尽人皆知;讲现代,三十年来他始终对自己油画的表现语言进行革新。如今的上海美术双年展早已蔚为大观,殊不知何多苓就是首届上海美术双年展上参展的二十九位艺术家之一。八十年代初期,何多苓就以《青春》《春风已经苏醒》连夺全国美展大奖,一举成名。后来他远赴西洋,亲眼目睹了珍贵的国外大师原作,也一早就接触了至今在国内方兴未艾的当代艺术思潮。何多苓的绘画会形成今天的面目正是他主动思考,有所选择的结果。“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在自己选择的方向上做到极致,“由一技以通道”,恰恰回归了中国文人价值取向的根本,与中国绘画的精神不谋而合。
大儒顾炎武有云:“吃紧功夫,全在涵养。喜怒未发而非空,万感交集而不动。”何多苓专心于艺,思维和眼界却又开阔不凡;从未寻求闻达,其名却如日中天。
士者如斯--何多苓。
|
|
- 品尚品
- 品设计
-
- 品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