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卫民专题在《中国教育报》刊登 |
2012年06月30日
中国美术家网
责任编辑:jiping
热度:0
|
|
|
王卫民专题在《中国教育报》刊登
发表时间:2010-7-5 10:30:47 浏览次数:648
王卫民专题在《中国教育报》刊登。以“在城市里写隐逸生活之趣”为题的王卫民专题在《中国教育报》(2010年7月4日星期日)“博艺”版刊登。(《中国教育报》电子版网址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10-07/04/node_5.htm)
专题内容包括:个人照片、简历、“在城市里写隐逸生活之趣”文章、五幅山水画作品。文章作者为任军伟(《中国书画》编辑部主任)。
同版刊登的还有“‘印缘——李岚清篆刻艺术展’在京开幕”文章。
在城市里写隐逸生活之趣
当山川赋予王卫民创作灵感之时,他便以最为纯朴率真的艺术语言,力求做到“情与景会”,故其作品中描绘的山川、草木、亭舍等,无一不生机勃发,富有浓厚的生活情趣
王卫民在注重学习传统的同时,始终把写生与创作紧密结合在一起。在他看来,只有长期坚持深入生活,面对自然,才能使自己的创作充满生机和活力。基于这样的认识,卫民对身边的自然景物非常留意,认真观察,静心感悟,抓取精粹加以图绘。卫民的画作,既有对传统绘画的承接,又有自己的艺术创新;不但有古代作品的韵味,而且蕴含自己的审美感知。卫民对传统绘画的临摹学习,使他对中国画的笔墨有了精深的理解与发挥;对古代南派画风的汲取,使其作品空灵而又清新;对北派绘画风骨的承接,使其作品在具有水气空灵的同时又有气势。正因为卫民在传统浩瀚的艺术海洋里找到了一种适合自己抒发情怀、表达思想的艺术形式,能融合众家之长,化古法为己意,所以,他创作出的作品既不同于庙堂气之作,也不同于那种千篇一律、靠制作靠修修补补完成的照相机式的作品,更不同于表面恢宏、内容却空乏简单的符号式的导游图之作,而是给人一种笔意姿纵、气韵苍莽的感受。这种完全得自心灵极度畅游的创作形式,不但使画家有着极大的自由表现空间,而且使观者的美感享受也油然而生。
在写景抒情上,卫民始终钟情于自己熟悉的山水草木、花鸟景致。他平时游山赏水,曾多次深入山中腹地,饱受自然山川秀色的熏陶,感悟山川丘壑之美,加上自己深厚的生活积累,创作出的作品丰富而有内涵。当山川赋予他创作灵感之时,他便以最为纯朴率真的艺术语言,力求做到“情与景会”,故其作品中描绘的山川、草木、亭舍等,无一不生机勃发,富有浓厚的生活情趣。这不仅是卫民对熟悉的自然景色的传神写照,而且还寄托了他对隐逸生活的一片深情。
在表现技法上,卫民也精益求精。他早年毕业于南阳师范学院美术系,后又在河南大学艺术学院获得美术学硕士学位,并进修于中国国家画院范扬山水画工作室,受过正规的传统绘画技法的训练。纵观他的绘画,墨色浓淡相宜,树木、山石、房屋等点线结合,皴擦互用,力求线与面、干与湿、动与静、顺与逆、急与缓、轻与重、拙与巧、方与圆、开与合、提与顿的强烈对比,以攫取笔墨构成的最佳效果。他的画,用笔干脆利落,不拖泥带水,涵骨气于墨色之中,藏而不露,并多以圆笔中锋出之,略兼方折,厚重中无板滞之迹,秀逸中无浮华之病,表现出一种抑扬顿挫之妙,无拗戾矜张之气。他的画,轻轻松松,不以形耀人眼目,而以意动人心炫,有一种“万趣融其神思,万物为我所有”的感觉,每一点墨的干、湿、浓、淡和用笔的正、侧、刚、柔,都能契合古人,但在意境的塑造上却有现代气息,加之其本人独得自然的造化滋养,画中有着无限的生机和情趣。
中国画创作历来讲究“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师造化是“外受”的积累,得心源是“内养”的阐发。如果画家缺乏外受或者内养不丰,就会变得麻木迟钝或浮躁浅薄,也就很难在艺术上有所发展和建树。多年来,卫民跋山涉水,登林穿石,在生活中搜集素材,把心血倾注于山水画的同时也注重对人品与画品的修炼,事事至严,事友至诚,画出了一批批感人至深的佳作。他对艺术有执著的追求,常常挑灯面壁,苦心探索,并研习古典诗词,苦练书法、篆刻,欲集诗书画印于一身,很注重个人的全面发展。卫民正是在自己的艺术征途中不急不躁,以自甘寂寞的精神一面深入生活,一面翻检典籍史料,在历史和现实中发他人所不发,见他人所不见,然后将这些感受、发现进行静心的筛选和提炼,连带自己对自然、对人生的思考一同熔铸到创作之中。卫民现如今执教于西安美术学院,在繁忙的工作之余用心创作着自己的作品,既有惨淡经营之苦,又有清幽自怡之乐,别人的毁誉并不在意,心无旁骛。唯其心境如此,才展现出他疏离于当今无所不在的商业氛围的个人情怀。他虽多次入展全国重大书画篆刻展览,但更多的是自娱自乐。或许,画画对他来说,正是现代都市下心灵皈依的真正家园。
王卫民 字维白,斋号游清园。现任教于西安美术学院,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书法家协会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国国家画院范扬工作室画家。作品入展全国第六届书法篆刻展,全国第七、八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展,全国第一、二届扇面书法展,全国第二届楹联书法展,全国隶书展。出版有《墨海弄潮——王卫民书法作品集》、《中国国家画院范扬工作室六人画册——王卫民卷》、《21世纪书法技法基础教程——〈多宝塔碑〉楷书技法》、《怀素〈小草千字文〉临写指南》、《孙过庭〈书谱〉临写指南〉》。
由文化部恭王府管理中心举办,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国美术馆协办的“印缘——李岚清篆刻艺术展”6月29日在北京恭王府开幕。
在开幕式上,李岚清讲述了自己在生活中与印结缘、乐此不疲,将艺术与生活相结合,在生活中处处融入音乐、篆刻的审美情趣,他在获得审美愉悦的同时,也获得了身心健康。在随后的参观展览中,李岚清兴致勃勃地向嘉宾们介绍了印章的创意、构思、创作过程及其背后的故事与趣闻。
本次展览共展出李岚清自2003年以来创作的篆刻作品397方,内容分为“游心印海”、“情系神州”、“印迹人生”、“与时同行”、“艺海拾贝”、“他山采玉”6个方面,并配以精美的书法、精粹的题记、诗词、音乐、图片、紫砂陶艺作品等,充分反映出李岚清“石言美、石言志、石言情、石言事、石言趣”的独到的创作理念以及“篆刻要成为大众的艺术,不断传承发展,必须要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大众”的艺术思想。
李岚清在领导岗位任职期间,长期分管教育、文化工作,且个人兴趣广泛,对文化艺术有着诚挚的热爱和执著的追求。从领导岗位退休后,李岚清致力于文化艺术尤其是高雅音乐和中国篆刻艺术的普及推广,先后创作篆刻作品近500方,撰写了《李岚清教育访谈录》、《李岚清音乐笔谈》、《音乐?艺术?人生》、《石言志——李岚清印痕》、《原来篆刻这么有趣》、《李岚清篆刻艺术俄罗斯巡展作品集》、《突围——国门初开的岁月》、《李岚清中国近现代音乐笔谈》、《李岚清篆刻艺术法国展览作品集》等著作,并在国内外举办“音乐?艺术?人生”系列讲座78场、“李岚清篆刻艺术展”30次、篆刻艺术讲座15场,深受广大听众、观众特别是青年学子的欢迎,得到了各界专家学者的广泛好评。
据了解,整个展览在恭王府府邸嘉乐堂及东西配殿展出,将持续到8月28日。 |
|
- 品尚品
- 品设计
-
- 品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