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波下封存半个世纪 |
2012年08月15日
汉网-长江日报
责任编辑:刘扬
热度:0
|
|
1.80米的个头,身材魁梧,说话时手势大开大合,昨日中午,58岁的宋明政站在记者面前,毫不吝啬地介绍自己的书法作品。当记者发现他的语气和动作似曾相识时,他说:“或许是研习毛体书法的缘故,所以我的神情举止在下意识地模仿毛主席。”
宋明政6岁随父母从北京来武汉定居,在武昌度过了青少年时光。1977年,到洪湖插队落户多年后,他被抽调回城,成为一冶工人。他告诉记者,他对毛体书法的热爱,缘于一个终身难忘的细节:在武珞路小学读四年级时的某一天,他看到在省农业厅工作的父亲从单位带回一张《长江日报》,因为不认识报头上繁写的“报”字,便问父亲。当从父亲口中得知“长江日报”4个字是毛主席所题时,便试着用毛笔描摹,一段时间后,对毛体书法产生浓厚兴趣。
后来,不管是读中学、下放农村,还是在一冶当工人、在省文史馆当馆员,他都对毛体书法艺术情有独钟,只要发现毛体书法,他便一遍遍地临摹,迄今,他已采取临摹或根据毛体规律抄写了《毛泽东文集》八卷等共300余万字,毛泽东诗词约40首以及毛泽东在辽沈、平津战役和抗美援朝期间的电报100多份。
24日接受记者采访时,他摊开了由5幅20米长的书法作品拼成的百米长卷,这是他专门为《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周年而书,洋洋洒洒4万多字,一气呵成。他告诉记者,这百米长卷的创作始于去年10月,于近日完成。
|
|
- 品尚品
- 品设计
-
- 品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