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的粤剧博物馆 |
2012年07月31日
南方网
责任编辑:刘扬
热度:0
|
|
依我看来,作为粤剧发源地的佛山和作为粤剧艺术发展中心的广州各有一间粤剧博物馆,这是再顺理成章不过的事情,也是一件再好不过的事情。
南都报道,荔湾恩宁路今年年底将开建粤剧艺术博物馆。然而就在一河之隔的佛山禅城,广东粤剧博物馆建成已近9年,两家粤剧博物馆相距不过10公里。不知道结果会是较劲还是双赢?
我虽是广州人但是对粤剧真是不甚了了,惭愧!不过长期来往于广州佛山两地之间,对于这事倒是可以插得上几句嘴。
首先我们必须搞清楚的是,两个粤剧博物馆的10公里距离到底是怎么回事?这个10公里是从地图上量的直线距离,据我所知,哪怕是直线距离也应该不止十公里,大概15公里。如果自驾车的话,全程20公里左右,按照非繁忙时间也要开50分钟到1小时。其次,地理上的距离并不是太重要,重要的是广州和佛山毕竟还是两个不同的城市,与粤剧的关系渊源也不一样。所以提出10公里有两个粤剧博物馆给人以重复建设的印象是不妥的。不好意思,老广佛人实话实说。
佛山2004年建成广东粤剧博物馆,这是作为粤剧之乡的一种文化自觉。那时候广州还在忙着建设国际大都市,顾不上粤剧。佛山人敢为天下先,也敢为(了)传统先。当时我就拍案叫好!广东粤剧博物馆占地面积约3000平方米,展出明清至当代的粤剧剧本、木鱼书、海报、戏桥、戏服乐器以及早期的粤剧电影、唱片、剧照、名伶书画等藏品3000余件。从今年5月18日世界博物馆日开始实行免费开放,每天约300人次参观,有粤剧表演时,每天超1000人次。我不得不说,对于博物馆来说这是一个相当了不起的成就,也可以从一个侧面让我们看到粤剧在民间的巨大的影响力!
而广州作为省城,历来(当然不包括近年)是四乡粤剧戏班的向往之地和成名之地。粤剧通过省城广州而散发到省内外各处地方,成为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南都的报道说,“西关几百年来汇聚粤剧文化精粹和名伶、名家,是粤剧艺术发展的中心。”自今年年初,广州市市长陈建华走访荔湾,将恩宁路列为粤剧艺术博物馆的首选地后,不少粤剧名伶、专家,均力挺粤剧艺博馆落户西关。这也是顺利成章的事情。
依我看来,作为粤剧发源地的佛山和作为粤剧艺术发展中心的广州各有一间粤剧博物馆,这是再顺理成章不过的事情,也是一件再好不过的事情。探粤剧之源去佛山,察粤剧之流到广州,对于粤剧新旧戏迷和对岭南文化的痴迷者,这是多么美好的事情!对于弘扬粤剧扩大粤剧的影响,这更是功在千秋的文化善举。
报道说,即将在恩宁路开建的粤剧艺术博物馆初步估算投资额达到2.63亿元。既然有这么大的投资,我倒是有个想法,能不能把这个博物馆建成一个既有粤剧艺术藏品展示,又有粤剧演出场地的新型博物馆。一般而言,博物馆收藏和展示的都是在现实中脱了水风干了的历史遗迹。但如果在恩宁路的粤剧艺术博物馆里市民可以亲临其境“睇大戏”,这对于粤剧艺术的弘扬一定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而对于正在为粤剧观众的后继无人而苦苦奋斗的粤剧艺术家,这也应该是一种强力的鼓励。而在实际上这也是对粤剧艺术在做一种动态的展示,如此也可与佛山的广东粤剧博物馆实行错位发展,各得其所,相得益彰。(来源:南方都市报 南都网)
最后不得不说的一句话是,希望广州能够认认真真地建好这个粤剧艺术博物馆。所谓认认真真的意思就是不要指望这个博物馆能够挣大钱,不要打着弘扬粤剧艺术岭南文化的旗号来搞旅游。如果有旅游收益,那是意外之喜,而非天经地义。众所周知,博物馆的使命是文化保留而不是挣钱。像北京故宫(微博)那样人山人海能够挣到盆满砵满的博物馆,世界上也许只有一个。也许未来恩宁路上的粤剧艺术博物馆注定是寂寞的,但是一定有我们这班岭南文化的孝子贤孙的一路同行。 |
|
- 品尚品
- 品设计
-
- 品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