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利特古董公司的故事 |
2012年07月23日
三联生活周刊
责任编辑:刘扬
热度:0
|
|
中西方在家具上的看法完全不同,中国重材质,西方看重的是“谁曾经使用过”。
年轻的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三世,到巴黎学习现代知识。他爱上了一位公爵的女儿Enville,她的父亲Rochefoucauld是当时法国国王路易十五的贸易大臣。古斯塔夫三世没有说明自己的身份,他假扮成公爵暂住在姑娘家中。没有身份与地位的约束,两个年轻人无忧无虑地相处在一起,渡过了一段美好时光。可是,古斯塔夫三世毕竟是一国之君,他必须回到瑞典管理他的国家,加之贸易大臣女儿的地位不高,古斯塔夫无法迎娶心爱的姑娘。
回到瑞典后,古斯塔夫三世命工匠制作了许多精美的礼品送给贸易大臣,感谢他们一家人的悉心照顾。这些礼物中有一对地球仪,是由瑞典当时最好的绘图师安德斯·阿克曼(Anders Akerman)制作。其中一个是天球,绘制了各种天文星象;另一个是地球,此时的地球仪还将澳大利亚标为“新荷兰”,新西兰则被标注为南极洲的一部分。古斯塔夫三世的心思不言而喻,虽然两人身在异地,心却在一起,共赏美妙的星空。
真正的爱情如同晨露一般,清新却短暂。200多年过去了,这对地球仪一直在这个家族中延续,只剩它成为这段爱情的见证。1968年,贸易大臣女儿的后裔将地球仪出售,如今陈列在马利特(Mallett)古董公司。我轻轻地转动着这个地球仪,听马利特古董公司总裁贾尔斯·哈钦森·史密斯(Giles Hutchinson Smith)娓娓道来的故事。
马利特是世界上最早的古董公司之一。专门从事18世纪摄政时期的家具和艺术品收藏,包括绘画、钟表及其相关经典的艺术品。1865年作为银匠和珠宝商的约翰·马利特(John Mallett)在伦敦开办了这家公司,之后他的儿子沃尔特·马利特扩大规模,范围涉及18至19世纪欧洲宫廷中的精品,到1937年马利特古董公司在英国已首屈一指。伦敦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以及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有将近70件收藏品是由马利特古董公司提供的。极为不易的是,到1955年马利特家族的成员相继去世,公司顺利渡过这一关,成为股份制古董公司,并在1988年上市,成为全球唯一上市的艺术品公司。
贾尔斯·哈钦森·史密斯1981年进入马利特古董公司。他没有耀眼的学历和家世,从公司底层一步步做上来。20多年的时间,使他具备了良好的专业知识和客户资源。贾尔斯的第一个客人是法拉利的老板。“他那时在社交圈非常活跃。”贾尔斯向我回忆说,“法拉利先生那天买了非常多的东西,然后就说了一句话,把这些送到我家里。可他并没有告诉我地址,那一年我才19岁,他这么一说,让我不知所措,站在那儿好半天。后来我才明白,法拉利先生认为只要他报上了大名,我们就理所应当知道东西该送到哪儿。这对我来说,是很好的一课。”
我与贾尔斯的初次见面是在2011年香港古玩及艺术品博览会上。他带来参展的艺术品显然是经过特别搭配的,一半是欧洲古典家具,一半是中国的外销瓷及玻璃画。贾尔斯说:“这是公司首次参加亚洲地区的艺术博览会。17世纪的时候,我们把东方来的东西看得非常非常高,不管是艺术品还是哲学方面。欧洲的贵族们疯狂迷恋上东方风格,一方面引进中国的艺术品,一方面尝试创作出带有东方气息的欧洲艺术品,所以这个时期的东西精致漂亮。”
我印象特别深的是,贾尔斯带我看的一件约1790年中国出口的竹制漆器折叠茶几,茶几以竹节精工制造,桌边带状镂空装饰,竹子上漆以美化外观,并饰以格状的云纹图案。茶几每个部件都以中英文编号。据贾尔斯介绍,两个类似装饰的竹制桌子现藏于斯德哥尔摩附近的皇后岛宫(Drottningholm)内的中国馆(Chinese Pavilion)。皇后岛宫是瑞典王室最大的住所,18世纪时尝试打造各种中国式装潢,使用漆器屏风和各种壁纸,但真正纯正的中式家具却非常稀少。
我与贾尔斯的第二次见面是在今年荷兰马斯特里赫特的博览会上,所展出的艺术品与在香港展出时的风格完全迥异。“这次是在欧洲,所以完全保持了我们自己的风格。”贾尔斯带着我看了一张红木书桌,这是在英国国王威廉四世还没继位前为他制作的,他成为国王后也一直使用着这张桌子,在上面签署过很多重要文件。最重要的是,这张桌子后来送给了牧师威廉·艾利斯(William Ellis)。
1794年威廉四世与爱尔兰喜剧女演员多罗西娅·乔丹(Mrs.Jordon)恋爱,共同生活了20多年。1772年《王室婚姻法》规定,王子的婚姻必须得到君主的同意,否则婚姻无效。于是,他们生的10个孩子都被当成私生子,包括5个儿子和5个女儿。自然,这些孩子都没有继承王位的资格,他们都姓“菲茨格拉伦斯”。因为是私生子,就不可以公开受洗,所以威廉四世以这张桌子“贿赂”神父,请他在私人教堂里为孩子们受洗。现任英国首相戴维·卡梅伦就是其众多后代之一。
贾尔斯告诉我,中西方在家具上的看法完全不同,中国重材质,西方看重的是“谁曾经使用过”。是给路易十四做的,还是给英国王室做的,设计师是谁,是否是御用的,就是这多方面来决定这件东西的价值。你也知道在欧洲王室国王很多,其实每一个国王的品位就会反映那个时代的特征。就像中国的瓷器,明朝的永乐、万历、宣德风格完全不同。欧洲每个国王继位后,会根据自己的品位来创作艺术品。
“你来看这三个法国1768年制作的塞夫勒(Sèvres)紫色鎏金铜蛋形花瓶。”贾尔斯介绍,每个花瓶分为两段,支撑在倒漏斗形高足上。塞夫勒的记录中记载,这三个蛋形花瓶是路易十五为赠给达努维尔(Jean-Baptiste Machault d’Arnouville)而委托Jean-Claude Duplessis所作。达努维尔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与金融家,在彭巴杜夫人的熏陶下,也成为艺术爱好者。他与彭巴杜夫人一同联手成功说服路易十五创建塞弗尔陶瓷厂。陶瓷厂成立初期,国王于1752年投资了25%股份,并于1752年封此厂为皇家御用陶瓷厂。到1756年,国王买下陶瓷厂所有权,工厂因此迁至巴黎西南方的塞弗尔,而达努维尔则成为路易十五与彭巴杜夫人的宠臣。这些花瓶最令人惊奇的是瓶身的深紫色,这属尝试烧制的颜色,成分中含碱,极难调制,因而产量极少。除了现在看到的这三个蛋形花瓶以及两只藏于塞夫勒陶瓷博物馆(Musée National de Céramique-Sèvres)中的锥形花瓶外,无其他相同作品留存于现今。
在贾尔斯的介绍过程中,我十分好奇每件艺术品来源出处的详尽。“从1864年开始,我们公司就为每一位客人建立了档案系统,现在最早可以追溯到1912年我们买卖的记录。”贾尔斯说,你知道战后1945到1965年,英国的税极高,使得很多有钱人承受不了高额税款,所以会卖家具来维持生活。在那个时期,我们买了很多好家具及装饰品,每一件都存有照片,并在照片背面记录详细的资料。马利特公司花费4年时间,请了很多学生,把所有档案照片录入电脑。贾尔斯说:“我们经历了‘一战’、‘二战’,所幸的是这些重要资料都保存下来了。‘二战’时,我们隔壁的那家对手被炸掉了,我们幸运没有受到什么损失,而且在战争期间仍在做生意。”
在贾尔斯看来,今天已不分东西方,这个世界是越来越小,首先中国人会越来越多地去欧洲旅行,欧洲人也会来中国,生活方式、品位以及对艺术的欣赏逐渐融合,已经不存在国界的问题了。
|
|
- 品尚品
- 品设计
-
- 品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