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家网首页 | 新闻 | 视频 | 展览 | 博客 | 论坛 | 交易 | 拍卖 | 服务 | 画廊 | 建站
首页 新闻 评论 访谈 品美图 品设计 品时尚 品文学
    男子30多年痴迷收藏文革瓷器近千件
    2012年06月29日 淮海晚报 责任编辑:杨小薇 热度:0  
       日前,记者来到朱嘉麟家中。他家住6楼,在一间屋子里,朱嘉麟特意定做了几个柜子,上面摆放着大大小小的各式瓷器,有瓷盘、笔筒、茶壶、茶杯,还有瓷片,琳琅满目,犹如一个小型的瓷器展览馆。

        朱嘉麟当初把这些瓷器运到6楼可花了一番工夫,光是搬运工就请了十个人,他坐镇指挥,搬运之后又请人清洗瓷器,自己再列单分类,花费4天的时间,才将瓷器摆放好。

        朱嘉麟说,这么多年下来,他花在瓷器上的钱也有近10万了,而且只收藏,没有卖出一件。

        瓷器收藏受父亲影响

        朱嘉麟告诉记者,他之所以爱好瓷器收藏,还和父亲有关。“15岁那年,有一天吃晚饭时,我不小心将吃饭的晚摔坏了,父亲很心疼。原来,这个碗是他一个江西景德镇的战友在战场上送给他的,后来这个战友牺牲了。父亲为了怀念战友,后来特意去了景德镇买回了一个相同的碗。”

        “当初就觉得瓷器好看,而且很环保,所以就喜欢上了。”读书期间,朱嘉麟将零用钱省下来买瓷器。“当时家里的疙瘩角落里都被我摆上了瓷器,其他几个兄弟姐妹对我很有意见。”

        工作之后,朱嘉麟常常利用出差的机会,到景德镇、宜兴等地逛市场淘瓷器。

        痴迷于“文革”瓷器

        在朱嘉麟的藏品中,记者注意到大部分都是“文革”题材的。朱嘉麟告诉记者,他生于1966年,那一年“文革”刚开始,因为年龄小,所以对于“文革”那段历史他了解得并不多。而收藏文革瓷器,一方面既是对那段历史的记录,另一方面,文革瓷器还有一定的升值空间。

        在朱嘉麟的近千件藏品中,有体现那个时代特色的样板戏题材的,有记录毛主席语录的,还有反映工农兵、下乡知青的。在这么多藏品中,最让朱嘉麟引以为豪的是一片名为“欢度良宵”的瓷板。朱嘉麟告诉记者,这块瓷板产自江西景德镇陶瓷厂,当时厂家仅生产了100片,因瓷器是易碎品,加之岁月更迭,据资料显示,这片瓷器市场上尚存2片。

        几年前,一位扬州瓷器玩家到朱嘉麟家中拜访,惊叹于他文革题材瓷器收藏之完整,并当场出价30万元购买,朱嘉麟只是笑着摇摇头,拒绝了。

        家住清河区清隆花园小区的居民朱嘉麟,爱好瓷器收藏,30多年的时间,收藏了近千件“文革”瓷器。有扬州瓷器玩家曾出价30万元购买,朱嘉麟也没舍得卖,他告诉记者,瓷器也是时代历史的一种记录。(金鑫 )

      相关标签: >>艺术趣闻 国外 收藏 瓷器 不带图
    品尚品
    创想计划:文艺青
    中国艺术片:在边
    法国的时尚经
    渣打:视觉艺术诠释商业洞察力
    Gaga曾着迷小野洋子 流行音乐行为艺术珠联璧合
    日设计师制作气球礼服梦幻时尚受好评
    “VOGUE摩登不夜城”——当时装爱上艺术
    周杰伦版画5000元一幅 玩意识流受母亲熏陶
    绝对伏特加2011绝对艺术奖揭晓
    艺术与时尚结合:两者不再纯粹
    品设计
    灰姑娘的座椅
    所谓设计作品的好创意,不仅仅在于造型和功能,有时候,一种材质上的混搭和一个浪漫的名字,都会给设... 详细>>
    跳舞的杯子
    时计艺术的典范 宝齐莱马利龙系列腕表
    乱糟糟的鸟巢椅
    伦敦新晋设计师:雕塑般的针织作品
    品文学
    胡润:“由暴发户及新贵族”解码中国富豪蜕变
    天津美术学院欲扛当代艺术史研究大旗
    艺术家的悲剧,源于自我认知的迷失
    梁井宇:寻找新的可能性
    是店铺,也是艺术
    张小川:用“小首饰”做“大雕塑”
    张大千吃的艺术
     

    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www.meishujia.cn,All right

    E-mail:fuwu@meishujia.cn beijing@meishujia.cn 京ICP证110842号

     

    Powered by SiteMagic © UC&Manage
    Processed in 0.043(s)   6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