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玉椿(玉春·毓椿·大椿)
生于辽宁·爱新觉罗·毓椿·书香世家,
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班,
(第四工作室)师从导师贾又福先生,
鲁迅美术学院毕业,
国家高级美术师、副教授,
文化部重彩高级研究班研修,
中国重彩画协会理事,
中国诗书画研究院研究员,
中国铁路美术家协会理事,
荣获“中国铁路火车头艺术家”榮譽称号,
中国铁路文艺志愿者协会理事,
中国著名学者、诗人、书法家、老红军柳倩先生入室弟子,
中国铁路沈阳局集团公司文联副主席、美术家协会主席,
辽宁中山画院理事,
北京毓成轩画院院长,
中国国民党民革党员,
现定居北京东城。
美术作品先后被鲁迅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人民大会堂、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中国铁道博物馆、中国诗书画研究院、中央电视台及国际友人、企业家、中央领导收藏。
作品、文章先后发表在《美术》《中国美术》《国画家》《时代美术》《美术报》《美术大观》《人民铁道报》《北京晚报》《山东日报》《中国产经新闻报》《央广网》《新华网》《中新网》《凤凰卫视》《人民铁道网》《人民网》《光明网》。
新华社,中新社专题采访报道。
中央电视台《美术星空》专题采访报道
辽宁电视台《今夜星空》《名家访谈》专题采访报道。
七幅作品入编中央美术学院教学丛书《临摹》《写生》《创作》卷。
2002年应邀参与创作北京人民大会堂正厅《长城万里图》巨幅重彩中国画。
数十幅作品入编国家级画册及刊物,主流媒体网络发表。
出版:中国文联《美术家-刘玉椿》
河北美术岀版社《名家技法》画集及多部合集等。
走近中国铁路史水墨长卷,感受穿越时空的历史厚度
在党的百年华诞前夕,从网上看到中新社记者采访画家刘玉椿先生创作的《中国铁路史》中国画水墨长卷作品的专访视频,令我内心激动和强烈震撼。
画卷以中国铁路史为创作母题,以书写时代豪迈的学术自觉与精神诉求,以当代性、探索性、个性化语言样式,将主题性与艺术性完美融合,透射出了鲜明的时代特征、鲜活的铁路气息与深刻的探索品质,集历史性、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于一体,涵盖了艰辛历程、历史脉动、优良传统、辉煌成就,生动展现了铁路人在党的领导下走过的非凡历程,取得的历史成就。从现实层面看,意义重大、史迹详实、内涵丰富,展示了画家培根铸魂、守正创新的艺术追求,为时代创作精品力作的文艺担当,在铁路绘画发展史上将具有里程碑意义;从艺术层面看,画卷整体气势浩大,奇伟不凡,荡气回肠,恢宏壮美,厚重而深邃,是铁路史的“富矿”、英雄群谱的“宝库”,每幅都是情景交融,史诗般呈现铁路百年历程的时代画卷,虽无仗笔画坛一域之心,确已具有驰骋之力,堪称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惊鸿之作。
恰如沈阳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副主任周维新先生所评:在中国铁路史的画前,需积淀与澄澈心思,细细品读。所绘之大有那种与民族、与时代学密切相联,关乎国家民族地域的各阶段政治经济、文化物质、精神发展,内容宏富,存世而立,不假乎于人的画风有纯美之情,乃成铁路史蔚为大观之鸿篇。可期祖国未来之轨道交通史录,当系于足下笔墨,亦是以绘画而征史论。其更织传统结构并新兴意识及时代风尚之大成。
经千难而前仆后继,历万险而锲而不舍。“今日之世界,非铁道无以立国。”百余年前描绘的铁道强国梦想,在建党百年的重要历史时刻,已真切地照进现实。中国铁路史是一部血与泪铸成的史诗,几多跌宕起伏,多少惊心动魄,历经挫折苦难,从小到大由弱到强,从唐胥铁路到今日铁路密布,高铁飞驰,从时速35到350公里,从高铁0到3.79万公里,实现了多少“不可能”变成了“能”,是一代代铁路人千辛万苦,艰难探索,前仆后继,矢志奋斗,立足国情,独立自主走出了一条成功道路,使中国铁路大踏步赶上并开始引领时代!
传承红色基因,抒写时代华章。铁路史系列画卷围绕铁路百余年历程,以时代为经纬,以铁道为坐标,以历史画面为背景,以开天辟地的京张之路,改天换地的城楼之声,翻天覆地的改革之举,惊天动地复兴之路为主线,串起铁路的百年历史故事,镌刻着极具感染力的史记,伴随着画面上浊浪拍礁、乌云阴沉、积贫积弱等场景的烘托,拉开了百年画卷的帷幕:列强侵略时的顽强抗争,山河破碎时的浴血奋战,抗美援朝战争上的无惧无畏,一穷二白时的发愤图强,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坚毅忠勇,改革开放进程的果敢决绝,伴时代发展的与时俱进,迈入高铁时代的坚定豪迈,取得一个个胜利,一代代铁路人勇往奋进以赴之,瘅精瘁力以成之,谱写了一首首感天动地的红色诗篇,矗立起一座座不朽的发展丰碑,透过130余幅形式新颖又庄重生动的水墨画,铺开了中国铁路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波澜壮阔场景,让世人从中感受到了铁路人的奉献之美、忠诚之美、坚韧之美!
笔耕墨舞当随时代,直抒胸意礼赞盛世。几年的寒来暑往,我见识了玉椿创作的辛苦付出及专家学者、知名画家、文化企业老总的座谈研讨会等过程。经过数年孜孜不倦的构思筹划,多次走访考察,与专家学者交流研讨,数次参观首都博物馆、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铁道博物馆、中央美院档案馆,潜心记下了大量笔记,历时四载的笔墨耕耘,多少个不眠之夜,多少个风霜雨雪,多少个沟壑悬皑……都没能停止去攀登。在正式绘画前他幻想过无数次,从技术角度看没有任何难度,可内心有诸多不确定与担心,一是难在题材重大,二是难在线索庞大,三是难在场景盛大,四是难在有文字记载却少有图鉴,刚开始难免会感到慌乱和无从下手,特别是四面八方充满善意的、期待的目光向他投来时,在巨大压力中就连握笔都显得小心翼翼起来。
艰辛路程积满经纶,绘就画卷彰显韬略。创作中除学习研究,翻阅查找了大量史料,借助多次国铁集团党组、铁路文联抽调参加送文化慰问活动,从白山黑水到青藏高原,从昆仑山脉到云贵高原,在沪通高铁长江特大桥建设工地、秦岭山脉铁总扶贫县、成渝线大巴山深处养路工区都留下了深入实地采风的足迹,还先后参加国家新闻媒体组织的“发现中国最美高铁”釆访创作系列活动、与央视联手的“坐着高铁看中国”系列活动、路地联合的“祝福祖国送文化到列车”文艺志愿服务,到京张高铁、官厅水库大桥、隧道深处的八达岭站施工现场及成渝、宝成线慰问写生创作,并专程沿京张铁路实地探访詹天佑的青龙桥站“人”字形铁路线,一次次见证中国铁路的奇迹与智慧,被眼前火热的画面震撼,正是这心中有信念,胸中有大义,肩头有责任,脚下有力量,才会欣赏到了笔下有乾坤的系列画卷:一幅幅极富时代感的精彩画面,一串串极有代表性的感人故事,把一个个“敢叫日月换新颜”的大事件娓娓道来,把铁路的百年奋斗史描绘得栩栩如生,让先贤英雄的壮举活灵活现,令观者仿佛穿越时空又回到了那硝烟弥漫的革命年代、激情如火的建设时期,触摸到气壮山河的历史脉动,回味了光辉璀璨的百年华章,感受着改革开放的磅礴伟力。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在聊起感悟时他动情的说道,我们从历史中走来,终归还要向历史中走去。身处新时代之中的绘画人,既是见证者参与者,也是记录者,使命是记录也是讲述,更是塑造历史记忆,要紧跟时代步伐,以赤诚的挚爱之情、文化自信,用文化感召力,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手中的画笔仿佛不只是捕捉当下的工具,而是与世界和现实及历史对话的桥梁,能用手中饱蘸浓墨的画笔,以绘画语言,向世界讲述属于中国铁路的故事,为未来留存下属于中国铁路的国家记忆,将伟大瞬间永远定格在画面里,觉得真是光荣而自豪!也更希冀新时期的铁路人,接过历史的接力棒,在迈向第二个百年新征程中,继往开来,再创铁路辉煌,续写铁路荣光。从这番话中,又看到了他艺臻化境而谦虚谨慎,名满路内而内敛低调的一贯作风。
昨日勿忘,今日奋起,未来可期。号角催征,壮歌以行。我以为这就是玉椿绘制这部大作的初衷吧,绘画者的脚步无止境,思考的路更是没有尽头,这何尝又不是每名铁路人的心愿,更是每位国人的期待!
作者:衍水•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