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建录职业画家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
河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
中国主题性花鸟画研究会理事
中国画全国展获奖入展经历:
《西园鸣禽》在全国展《丝绸之路翰墨通渭首届中国画 油画作品展》中获入会资格;
《秋烟笼翠2》入展同心筑梦第二届中国民族双年展 获入会资格;
《听蕉图》获《丝绸之路翰墨通渭第二届中国画 油画作品展》获入会资格;
《秋烟笼翠》入展翰墨青州中国画作品展;
《清秋晴影》入展丹青扬州第二届全国中国画(花鸟画)作品展;
《东园过雨》入展写意中国大美辽宁第二届中国画水墨大展。
汗水铺就艺术路,墨气淋漓大家风
——邵建录的艺术之路及作品谈
文/李志向(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书画高研班导师)
花鸟画自唐初从人物画背景中脱离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画科以来,在一两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有数不胜数的艺术家在这条道路上孜孜不倦地求索、丰富、充实、完善花鸟画艺术,形成了独具民族特色的,反映了民族文明进步的花鸟画艺术形象。
清末民国以来,更有一批批艺术家以爱护民族文化和远大的艺术抱负,文化责任和文化使命,在继承、研究民族文化的基础上,立足民族放眼世界,极大地推动了中国花鸟画的发展,极大地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把中国花鸟画推向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在中国花鸟画领域的各个不同方面,筑起了一座座不可逾越的高峰。然而他们自己在这探索过程中,也成为一个个宗师级人物。像吴昌硕、齐白石、潘天寿等。
中国画要发展,花鸟画要创新,这是历史的必然规律,为实现这一目标,有一大群花鸟画家进行不断地探索,呕心沥血地进行研究。主题性花鸟画的创研队伍,是这一群人中走在学术最前沿的探索者。邵建录正是这个队伍中的佼佼者,是这个队伍中的一个中流砥柱式的年青画家。说其年青,建录年龄仅三十多岁,说其是主题性花鸟画中的中流砥柱式的人物,是指他的绘画水平,艺术造诣。其虽然年轻,但笔墨柔中见刚,苍劲老辣,完全没有年轻人常有的稚嫩纤弱的通病,绘画面貌元气充盈极具张力。
建录具有敏锐的艺术洞查力,他意识到主题性花鸟画是继工笔、小写意、大写意之后的第四个绘画形式,主题性花鸟画是未来花鸟画发展的方向,主题性花鸟花发展成长的过程就是中国花鸟发展的第四个高潮,主题性花鸟大行于天下之时一定会伴随着出现一批名家。为观察生活,去全国各地画出了大量写生作品。体悟生活留下了深厚的积淀,他夜以继日,辛勤创作,画出了大量的优秀作品。他的创作作品出手不凡,独具面貌。
《听蕉图》所画的内容是花鸟画家常画的芭蕉体裁,但他的芭蕉造型及表现手法与众不同。所画的内容,在表现手法上,有双勾有点垛,使画面显得丰富多变,既工整严谨,又感觉水墨淋漓,既清新雅致又感到畅神痛快。在形象的塑造上,一反常见的传统造型方式,既概括又写实,既有抽象的因素,但又是结构严谨的写实造型,这里有常态的形象,但也有不少非常态的残叶、断叶、病叶形象,使画面造型生动形象,看他的作品感到就像是从生活中汲取的一捧清泉,醒目又提神。从构图上看,右边是大块的蕉叶,或双勾或点垛,造成一定的份量,占去了大部分画面面积,而左边一棵雅嫩的芭蕉用浓墨写成,痛快淋漓,和右边形成了“称与砣”的关系,整个的蕉叶,或双勾或点垛,造成一定的份量,占去了大部分画面面积,而左边一棵雅嫩的芭蕉用浓墨写成,痛快淋漓,和右边形成了“称与砣”的关系,整个画面有轻有重,有大有小,但给人感到画面非常稳定,在构图上可谓是造险破险的典型范例。
《清秋》也是双勾和点垛相结合的表现手法。但这幅画的最大特点是其在色彩上的运用。后面的重墨蕉叶的黑托出了前面双勾的白,黑白分明,再后面大片的桔红色的色块和前面的墨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整个画面对比鲜明,调子响亮。让人看到这幅画眼睛一亮,非常提神。
观邵建录的作品,有一种丈夫气、大家气。明代李日华有诗云:“蓄雨含烟五百峰,吞吐常在老夫胸”。造成这种丈夫气、大家气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的作品墨韵激荡,元气淋漓,每一幅作品都是在气的吞吐中产生,缤纷世界在他的笔下幻化成了墨韵的激荡;主观精神在他疏密生动的线条舞动下更加彰显;整个画面在他精心营造下更显加有节奏感,韵律感。通过他的画笔,给我们营造出了一个特殊美的艺术境界。这种感觉是弥足珍贵的,希望建录以后的每幅作品都能让观众留有这种感觉。
中国花鸟画在发展,主题性花鸟画成了这个时代花鸟画发展的标杆和风向标,我们殷切地希望邵建录在主题性花鸟画的探索中再出佳绩,也殷切希望在主题性花鸟画发展过程中,在主题性花画大行于天下之时,邵建录也能成为一名人们期许的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