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简介】
刘新和(涵木、子江),毕业于清华大学艺术设计专业,先后深造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当代艺术创作研究生班、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中国画创作研究生班,中国社会艺术协会清美艺术创作研究委员会副会长及理事,中国美协、广东美协会员,中国国画家协会理事,中国画院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上海国画研究院院委,内蒙古师范大学鸿德学院客座教授,宁夏文史馆研究员。受教刘文西、史国良、赵建成、包林、余润德等先生。
灵性与心象的流淌
余润德
(国家文旅部中国社会艺术协会副主席,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文化,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声音,任时空跌宕辗转,唯有艺术依然故我。诚然,时代的发展,世俗功利的不断,内心的恐慌与失落形成了当代人新的精神危机,金钱、时尚、消费、欲望影响着每一个人,将人们推向一个无处可逃的境地。古人那种隐迹山林、怡情松泉、心系花草的人生境界,天人合一、物我两忘的精神追求,日趋成为当下人心灵获得休息与陶冶的一种方式,他让我们启发对人生对社会对自身进行思考,使得心灵获得安宁与平静,甚至得到某种解脱。
就现代消费社会而言,现代化物质文明引发的烦躁和焦虑很容易唤起人们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记忆,在艺术语言上的“消散”、“淡泊”正符合当下人们的审美期待。于是,在这种语境下,作为本土文化象征的水墨在当代性的追求中,关注现实与社会批判就不仅仅是一种必然,而应该是水墨当代语言转换各种维度中的一种表达方式,那种自我修养、个人心灵心智的水墨陶冶,对于当代社会浮躁的现象同样具有警醒意义。
从画家刘新和的艺术成长历程和以往的作品中不难看出其自身发展的内在逻辑和存在的价值。画家一直是对传统文人画的眷恋,对个人内心精神的关注,执著于灵性与心象的流淌,他十分看重笔墨意趣给人以优雅、飘逸、淡远的视觉效果,画面涌动着内在的活泼与灵性,简而不浮,清而不飘,空而有实,逸而不狂,肆意泼洒的干湿浓淡的笔墨在水的作用下自然渗化、流淌,在画笔的点染下幻化成山、树、花鸟与人生苦乐交融的生命画卷。
在近期的作品中似乎画家开始重新审视当代中国社会的历史,以及对当代社会文化的关注和新水墨语言的表达,试图在当代文化语境中从形式追求到社会关怀价值追求的转换,在传统的基础上开始对当代性进行尝试,在日常平凡生活和事物中获取一种新的观念和灵感。作品对都市生活状态的那种失落、压抑、焦虑的描绘,含蓄的表达出画家对当下那种人与自然和谐宁静的境界的渴望,对浮躁喧哗都市的警觉,以及对特定历史情境的自觉与反思,构成他在日常生活功利和困扰的超越中,把日常生活的情绪转换成一种新的审美情趣和审美价值,于是,画面开始具有了某种给人以隐喻而灵性、强烈而肆意的生命意识。也因此,从他的画里,更能真切地感受到他那种灵性天真的审美情趣和由物象到心象升华的审美历程。
画家刘新和是一位有思想,敢于向时代挑战的艺术家,他以自己独具的艺术精神和勇气,不断地在对传统的继承与解构中丰富和拓展着自己艺术表现的空间,努力将主观的情思和心中的意绪化为无尽的当代水墨图式,让艺术在世俗的功利中充满生命情怀,这便是刘新和水墨艺术的光彩与价值所在。
中国画写意中的“意象”美学研究
(刘新和文摘录)
意象应该是中国画最重要的精神,对意象造型应该从思想上有清晰的认识,意象的灵魂是人的情思,画家用心感悟,体验空与实,黑与白的意境。中国画的意在笔先,以白当黑,以空为实,虚实相间,这些都是中国画的文化精神。中国画的写意是其最大之特点,之精神。历代中国画大师齐白石先生讲:似与不似之间,这里的含义就是说中国画的主要特征的。中国画讲诗书画印四大范畴,诗词乃艺术家的文学修养,其可以滋润绘画,画中有境界之诗意,还有书法,好的中国画作品必须配娟秀而有力的书法,谓书画同源,欣赏中国画时也同时品味了书法提款,还有印,古为玺,印的刀法,章法,布局都体现出画家的书画艺术修养底蕴。所以中国画不仅仅只是画自身。
写意的艺术精神当然来自于艺术家自身的艺术修为,也是体现中国文化的独立性,灵性与生活均凌驾于那意象空灵之上的笔墨再现。也隐现出中华文化的隐扩性。对意象造型应该从思想上有一个清楚的认识:意象即人之情思,不受物象自身实体的质量、形态、结构、时间、空间的约束,画家用心灵的感悟,人生的感悟去认识对象,把客观实体和造型作为一种移情的媒介物,在感悟中产生画家意象中的视觉形象,这一形象乃是中国传统美学的:似与不似,不似之似。
中国写意中包含佛教的“禅”意境,其中均含:空、寂、远、静、雅。空与雅体现在中国传统艺术中灵魂深处,意象中的写意是中国画的精神,写意难度之高,是画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与升华。书画中有写意,诗文中有写意,意境和中国画的留白和空静有直接的相联,空静应该在优秀的作品内。看王原祁的山水,任伯年的人物,齐白石的花鸟都有很高的空静之感,大雅之品。
艺术家的情感是丰富的,而且在变化之中,情感是作画的前题,但情感是通过意象之表现体现出来。中国画的写意画才是中国画的主要方向,而不是追求西方的写实,写意高于写实,所以中国画的主轴是写意。写意的墨色是由水而生发的,必须体现水墨的美学价值,线的体现,墨的变化,点与面的交错叠加等等都是中国画水墨中写意画的思考。
尚意和写意,古代画家在‘意’重于‘形’的审美思想指导下,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为创‘意’的条件,不求形似只求意境。意只可在生活中所感,情感则是核心,无感悟也不能有意,因而艺术来自生活,感悟也必然来自于生活。
古人张彦远讲:象物必在于形似,形似须全其骨气,骨法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从而阐明了以意使法,法为意用,法在达意的绘画中所产生的巨大作用。凡能桌然成家,无不善于以意使法,笔墨之迹全为意用。写意乃是中国画传统的美学观念,它的要素是似与不似之间。这其中的意境是需要漫漫修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