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世辉,男,1968年生于内蒙古包头市。
1990年毕业于包头师范专科学校美术系。
2001年毕业于内蒙古师范大学美术系本科获学士学位,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会员, 意大利华人艺术家协会会员, 中学高级美术教师,包头市政协常委,包头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1999年 油画作品《黄土地》入选全国第八届“群星奖”,同时在内蒙古地区获奖。
2006年 在《艺术界》杂志中作美苑人物专栏介绍。(贾方舟评论)
2007年 油画作品《西北部·野花》参加内蒙古举办的“视觉草原”提名展。
2014年 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油画高研班进修。
2015年7月 油画作品《鄂尔多斯高原》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绘画系油画高研班2015届结业作品展中获优秀奖。
2015年7月 油画作品《家》参加包头市第三届美术作品展。
2016年在意大利艺术研究院首届油画高研班进修学习并办联展。
2016年12月 油画作品《家之一》参加首届包头油画双年展。
2017年7月 油画作品《空中之梦》参加庆祝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包头美术作品集。
2017年 油画作品《西北部野花》参加庆祝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作品展“立夏·诗与远方”画展。
2017年9月 参加由中国美协举办的第十届中国西部大地情中国画、油画作品展,并获得入会资格一次。
2017年12月 油画作品《葫芦》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油画高研班学员作品展中获优秀作品奖。
2018年7月 参加由中国美协举办的大潮起珠江——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并获得入会资格一次。
2018年10月 参加由中国美协举办的吉祥草原· 丹青鹿城全国中国画· 油画作品展,油画作品入选。
2018年11月 油画作品《记·忆》参加包头市政协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书画展。
2019年3月 油画作品《鄂尔多斯高原》等八幅作品参加现实实现—包头写实主义油画展。
2019年6月 油画作品《海莫日》参加第十三届内蒙古自治区美术作品展。
2019年7月 油画作品《西北部野花1》等五幅作品参加内蒙古自治区美术名家作品邀请展。
2020年3月 参加内蒙古党委宣传部内蒙古文联举办的‘红色百年内蒙古’大型主题油画创作工程。
2020年7月 参加第二届包头油画双年展。
2020年9月 由四川美术出版社出版《许世辉 白其含美术作品集》。
许世辉《中国有稀土》350×180cm 2020年
这幅作品表达的是内蒙古包头的稀土研究和应用钢铁冶炼的场面。历时九个月完成尝试了大型命题材画的画法,锻炼了自己成就了作品有意义!
我眼中的许世辉
我与许世辉相识在1990年9月,那时他刚从包头师范专科学校美术系毕业分配至包钢少年宫,一个星期后,我由内蒙古师范大学美术系分配至那里。
初次见到许世辉,是在三楼大厅里,他正在画大幅电影海报,是由巨幅的一字排开的十二块铁皮做成的画板,待油漆干燥后再安装悬挂在二楼的高处。我看到他熟练地用大板刷、调和漆画巨大的头像,挥洒自如,形神兼备,当时很是佩服这个清瘦的年轻人。
后来他被少年宫主任分配至剧组,负责电影海报的绘制和各类大型会议的会标与演出舞台的布置。记得有一次看到他用刻刀直接在白纸上刻画出大块黑体字,根本不用尺子和铅笔打草稿,那份胸有成竹的随意让我惊羡,心里暗自叹服他的能力。
《展望家乡》120×180cm 2018年全国“大潮起珠江”获奖
因为在一起工作,又是同道,上学期间学习的都是油画专业,所以,我们俩经常交流创作方面的体会、心得,也经常相约一起去郊外写生、采风,坐在草地上喝着啤酒迎风对月,畅聊我们的青春、艺术与梦想。白驹过隙,转眼己相识相交几十年。
经过近三十年的油画创作的积累,许世辉从“阴山”系列到“野花”系列,再到目前的超写实系列,完成了艺术上的升华与超越。而在意大利的访学经历又加深了许世辉对古典艺术的理解,使他的油画创作在良好的审美修养上又进入一个新的境界,让人没有理由不相信许世辉的艺术道路会越走越远,催促着我们不得不快马加鞭,迎头赶上。
苗景昌
2019年8月
(油画家、内蒙古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包头美术馆馆长、包头美术家协会主席)
《记忆》120×180cm 油画创作 2018年全国“丹青鹿城吉祥草原”入选
(这是包头北部牧民们真实的生活场景。记录牧民们享受美好生活的瞬间,画面中突出了牛马的神情,乖顺、聪颖、强健、耐人寻味、趣味十足,是蒙古马精神的写照表现。)
油画创作随感
我从小就喜欢画画,加上老师的鼓励坚持了下来,不知不觉成了现在的职业,把生活中的大部分情趣体现在画画当中,觉得很庆幸。画画是最具有独立性的职业,能调动你全部的身心,兴趣浓浓的进入那神秘的画面魅力中,让你迸发着热情。我是一个实在的人,总爱踏踏实实的去做事,绘画是人精神深处的一种表达方式。油画是外来画种,在中国一百多年来的发展历史中已与中国人的情趣生活紧密联系在了一起,体现出了不少中国人的气息。我觉得把油画画好,不容易。有道是:世上的事都是难能才可贵。
《海莫日》120×150cm 2019年
现代社会物质的飞速发展,让人的心里承受力加大,占有欲、享乐欲的刺激,物质丰富而精神浅薄,空虚导致现代人的心理失重,使一些艺术品成为五彩泡沫,转瞬即逝。人性中本身具备的美好重要品质在淡化和消失,这是很可悲的事情。古今伟大的艺术绝不是短命的,好的艺术是从心灵深处伴随着自己的热情自然直接流淌出来的。这么多年来,我着重传统,不管周围刮什么样的风,我都能基本重视自己的内心,安静的潜心体验走自己选定的路。
画家的作品是蕴积和表露个人性格和气质的。地域环境的影响使我生长在黄沙风吹西北部地区的人来讲是心灵的写照和画笔的自然宣泄,外来画家就算刻意去营造也只能是形似而难以企及。大家看到的这些作品都是我近期的作品,起名为西北部·×××表现我们西北地区对我的印象——苍凉、博大、深邃为背景的野花等。野花虽在冬季凛冽寒风中却能枯而不倒,象征着我们这一地区的人们有着坚韧不拔的品质精神。随着岁月的流逝我也在不停的探索新的绘画形式,使他更加成熟起来,给人们的心灵增加一丝喜悦。
许世辉 2008.8
《鄂尔多斯高原》180×150cm 2015年
承传其美,变古通今
——谈许世辉、白其含的作品
在这个重视画家独立个性的图像时代,像许世辉与白其含这样在艺术上保持内在相似,外在迥异的夫妻搭档井不多。他们的作品看似差异巨大,实际上却有着密切的内在相似性。他们在生活和长期的艺术创作中相互勉励,他们所具有的强大的自信足以对抗快速变化的流行风格对他们绘画创作的冲击,并使他们可以沉浸于自我艺术的完善之中,使画面保持着一种温润雅致的美。白其含的《灵感真言》和许世辉的“西北部野花”系列都具有异曲同工之处,这可能得益于他们对古典传统绘画深入的学习与浓郁的兴趣,但又不拘泥于经典绘画的法则,自成体系。尽管许世辉创作的主要媒材是油画,而白其含使用的是中国传统水墨画,但他们都在各自的领域里找到了彼此都认同与追求的价值。常年的探索与尝试为他们的作品赋予了不同形式和材料的合法性,建立、完善了属于他们自己的绘画体系。
《祈》120×180cm 2017年全国第十届西部大地情获奖
许世辉这些年的绘画创作稳定且逐渐凸显张力,分为三个明显的阶段。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风景为主,表现大西北的枯裂与浑厚,夹杂着一定的生涩之美。跨越二十世纪后转向对静物的表现,追求宁静样和的氛围。2010年以后逐渐走向对人物的关注,表现蒙古族彪悍的壮美之情。早期时,传统绘画无疑是他作品中最为本质之处,近年发展成对欧洲古典美学的探索。创作风格由早期的平面性表达到如今对三维空间的重视,将早年的以润为美发展为浑厚的壮美。
相对于许世辉来说,白其含创作活跃,具有一定的丰富性,涉及油画、装置、水墨,还在作品的美学本质上进行了多样的尝试,将材质的物性与图像的主观运用结合起来,虽然二者难以完美契合,但在多种系列作品中都蕴含着统一的视觉之美。她的作品具有一种散点式的特点,漫步者的阅读节奏,画面中时常流露出对多种文化符号的关注和突发奇想的灵感,表现出温润雅致之美。
张显飞
(中央美术学院博士生、画家)
2019年11月12日花家地
《空中之梦》50×60cm 景物写生 2017年
(超写实画法,注重材料和技法,画面平整细腻入微,以还原真实物体为主的高技巧画法,强调用油的层次覆盖,画面要求极其严谨。表现人物的柔软与有寓意爱护弱小的爱心,与砖块的坚硬产生的强弱对比。非常逼真的表现出了绒布、皮肤、砖块、木条四种不同的材质搭配出了一幅孩子入睡图并运用了中国传统的留白构图形式。)
《葫芦》30×40cm 景物写生 2016年
地域文脉与个人风格
——我看许世辉、白其含的画
在画界,夫妻皆为画家的情况很不少。甚至在历史上还曾经出现过一个“夫妻合作”的时代(即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因为那时只强调一种时代大风格而无视画家的个性特征和性别特征,因此,皆为画家的夫妇一起合作就显得十分便捷。但随着时代的进步,个性的张扬,即便是志同道合、相依为命的夫妻,在艺术上也凸显出各自不同的取向。因此,生活上的相互扶持和艺术上的分道扬镳便是很自然的事了。
许世辉、白其含这两位年轻的夫妇画家就是这众多夫妇画家中的一例。他们所处的地域文脉、生存环境和文化氛围是一样的,这些因素对于他们艺术的影响也是共同的。虽然他们在艺术上还处在进取的过程,还未形成鲜明的个性特征,但从他们的作品看,其艺术旨趣和追求已有明显的差异。许世辉显然执着于在画布上表现大西北寒冷干裂的生存环境留给他的视觉记忆。而白其含则更倾向于在地域的历史遗迹中寻找文化资源,特别是她只在必要时借用却不厮守在画布上,她对材料的敏感常常使她突发奇想,这使她的作品更显出一种寻找语言的激情和表达的冲动。但是,敞开的视野和多向度的汲取又使她的作品缺少一种风格上的连贯性。她没有许世辉体现在作品中的那种相对的“定性”。许世辉也在画布上使用材料,表现语言也有从写实、表现到半抽象的不同探索,但从他的作品中仍然可以看到一种探寻中的脉络和连续性。各自的优长同时也有各自的不足,这都是很自然的。
《家》120×150cm 2013年
从目前两人的艺术取向看,我觉得许世辉仍应坚守他一贯的“西北部”自然景观这一主题,但在表现上不必走过分写实的路。适度的材料介入和近于抽象表现的语言似更适合于他的风格的形成。如在《西部·云》、《西部·家乡》、《西北部·花》乃至《红·绿》中所展示的那样。在他较为写实的作品中,《西北部》I、II和《西北部·野花》较好地传达出他所赖以生存的地域环境的感受。其中《西北部·野花》中对垂直线的运用,加强了这件作品的形式感和构成意味。而凝固的干花和土黄色调则凸现出地域环境的应有特征。但如果与《西北部·花》相比较,后者显然更具有观念色彩和当代视角。在近期的有铅笔背景的西部系列中已呈明显风格特点。
《西北部·野花之一》80×100cm 油画创作 2007年
(野花系列是我探索十年形成的有鲜明个性特点的作品。表现了包头周围地域里荒芜的野草,夏季盛开的野花枝在冬季依然挺拔不凋,象征了一种坚韧挺拔的意志。画面采用了中国画的构思意境,中西结合趣味盎然。)
相对而言,白其含更敏感于对材料语言和形式语言的选择,而她的不定性或易变性也正在于此。在可能的条件下,她更适合作装置艺术,因为她属于那种有能力发现材料并将它有效地转化为艺术的一类艺术家,如她在《井田》和《无题》所表现的那样。但因各种条件的限制她未能充分展示出这方面的优长。在架上作品上,《物语》、《门》、《源》是三件比较完整的作品,在斑驳的肌理中表达出一种丰富的内涵,已显现出一种成熟的倾向。
《西北部·雨后的野花》150×120cm 2007年
以上这些作为他们的“同乡人”(我曾在包头生活和工作多年)的议论,既想说明他们艺术上的现有进展和未来可展示的更大空间,也想说出他们面对的各种问题和可能解决的方案。但也只能是“仅供参考”,对于他们艺术的未来,更重要的还在于通过他们自己的独立思考来完成。相信他们在不长的时间内对自己会有一个更大的突破。
贾方舟(中国美术批评网主编,著名美术评论家)
2006年1月
《西北部·野花》120×120cm 2007年
人未动,心已远
——观许世辉和白其含的艺术作品
好画总能让人们感受到生命的冲动,体验出灵魂的颤栗,许世辉新的力作让我们有了这样的感觉,他用现实主义的手法表达出忧郁的情感,就像泰戈尔的名篇【金色花】所描写的那样:“每一朵金色花在风中摇摆,又在新生的树叶上跳舞……”细致又不失整体,色彩也更为意象了,他终于远离了‘西部,西部’的徘徊,也放弃了‘北方,北方’的抒情。心灵的远行总会使精神得以超越,也会为我们提供温情的慰藉,使自己的灵感飞向更广阔的空间,画面中闪闪发亮的野花让我们感觉到呼吸或是血液在枝干中流淌,冷静而客观,敏感而不暧昧。这些画面早已不是他过去的那种“写真”了,不论是雪地中的花束,还是苍茫大地上丛丛的野花野草,透过遥远的天际吸收着阳光空气,使我们感受到了精神家园里的片刻安慰。这些具体生长在何处的生命在许世辉的眼里早已无所谓了,他那看似平静的面孔背后是激荡不安的灵魂在跳动,在呐喊,他试图把色彩和线条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在对生命深刻的体验过程中,他要用画笔建立一个完全属于自己的王国,于是,我们通过他的作品看到一个孤独的国王和他持之以恒的最本质的心路历程。
《西北部·野花》150×120cm 2007年
白其含更像是位行为艺术家,因为她的作品多是立体的,让我们看到她充沛的体力和不安的艺术基因在舞动,她擅长与材料对话,并把这些东西赋予鲜活的艺术生命。自豪又自信,直视着你象镜子一样,折射出我们生命的轨迹和岁月流逝的痕迹,对传统元素的应用又让我们感受到女性特有的温柔和细腻,曾经有过的生活经历早已穿透这些作品表面,那是艺术家对家乡故土的思念和对美好童年的回忆,对这种情感无休止的追问,也正是对艺术最本质的探索过程。她希望通过对传统符号的应用来引发出现代艺术所要表达的无限生机。比较许世辉和白其含绘画作品,她比他更加写意和概括,她追求色彩上的雅致清新,造型上的洗练质朴,我很喜欢那些被她称其为“小品”的大作。但他们这种差异其实是表面的,本质上他们是一样的,都是试图通过对传统语言的探索,尽可能的转化为对当下生活的关注,使自己的作品具有当代艺术的精神实质,是的,我们都生活在当下,我们没有理由不关注不记录当下人的现实生活。要拒绝那些装腔作势的诗情画意,或是痴狂的呓梦,现实生活具有无穷的力量,会让我们的灵感飞扬。许世辉和白其含早已是走向成熟的艺术家了,他们又是志同道合的夫妻。我们是多年的朋友,这次他们的画展开幕和正在编辑出版的画册想让我写几句话,其实这些又是大家平时聊天的内容,那么还是让我们一起感悟自由自在的美和那温暖的深呼吸吧!
赵海 2009.4.2.宋庄工作室
《西北部.野花们系列》150×46cm×3 2007年
独特的视角
欣赏你们的作品,能感觉到地域资源以及内蒙的地貌生活触及到的文化背景,并找到各自的一个点,许世辉对野花的观察、表达及白其含在老物件上进行自己的构思绘制,显示出你们在艺术追求上语言有一定的深度。包括对意境的追求,从文化的角度,通过对比不同时代、时间、不同的感觉放在一起,在视觉上给人很多的遐想。在这方面的探索确实有自己的艺术方向。我喜欢许世辉这组野花系列画,并可以再进行一系列的拓展。这个主题非常好,意境包括那种苍凉感,深邃的忧郁伤感情节在艺术美上有很高的格调。这种美不同于一种艳俗的美,而是追求一种深沉的朴素的美,特有的自然环境会带给人们一种视觉的联想,在你的作品中都能够感觉到。同时你们夫妻俩的作品又有互补性。白其含的作品放得开,很自信。在她的作品中感受到一种历史文化的积累和厚重。蒙古族这个民族有很深的底蕴、文化及苍凉野性沉甸甸的美。她的作品利用物件表达的那种沉甸甸的感觉,这里面会挖掘出很多的东西来。即使内蒙有很多画家在这个方向上有各种各样的探索,大家在大方向上追求的内容差不多,但作为个人视角的变化和表达出来的角度还是不一样的,艺无止境。你们的作品是非常感人的,是能够想进去,在创作上有自己的面貌和经验,是很有潜力的。艺术潜能的发挥会让你们的作品沉下去,思考进去,这个过程当中的油画内容、形式、创作与探索是必要的。能够在这个主题系列中挖掘到位,把握住就是你们的艺术生活。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王铁牛
于北京香山中间艺术区工作室
2015年6月3日
《初春》180×45cm 2008年
花挺好的,是一个系列,挺完整的。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王君瑞
《西北部·野花之十四》80×100cm 2007年
花系列相对比较成熟,有个人的面貌,从手法和精神面貌的趋向比较清楚,相对的稳定在一个成熟的语言状态中。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李睦
2015.06
《西北部·午后》60×120cm 风景创作 2006年
(题材选自包头市昆都仑水库一角,把远山坡拉近概括处理,将水岸前的一支小草放高加大重新布局了画面的构图,变的完整不空洞,并赋有诗意,让人心静淡泊。)
许世辉的油画创作取材于西部地区的生活,这里是生育、养育他的土地。他对西部大地及其一草一木的情感,融入在他的血液中。宽阔、厚实,干裂中闪现出明丽,是西部土地上的人与草木共有的性格。他作品中的土地、花草呈现出这样的性格,那些旷野里闪动的无名的野花,虽不名贵,不娇媚,但是它们如星星般撒落在灰褐的大地上。无名的野花是倔强生命的象征,也是雄浑、苍茫的西部大地的生命精灵。他以细致的写实油画技巧刻画一草一木,一沟一壑,让西部土地的生命精灵充盈自己的绘画世界。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周爱民
2015年6月30日
《西北部·野花之十三》80×100cm 2007年
《西北部·家乡》100×80cm 2005年
创作感言
展出的这些作品包含人物画、静物画、风景画和创作画。这是油画主要的四种表达方式,都进行了尝试,占用了我30多年的时间,把年轻的岁月融入了无情的时间中放在了自由的画布上充实和快乐!
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年的我沉稳了许多,作品取向鲜明。我认为画画是在画自我心态,画人生的喜怒哀乐,每当坐在画布前时心情都能平静,觉得每天都很充实。古人讲:“画如其人”我是在画自己,通过画面的气氛来看真实的自己,而画面也像我自己一样能够审视它自己。让自己不骄不躁,踏实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