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白石
1968年生,笔名得源,斋号碧芸轩
作品《欣欣向荣》被人民大会堂永久收藏
现为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许昌市美协副主席
荣宝斋(天津)签约画家
九三学社画院美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中国美术人物志书画学术委员
河南省荆浩艺术研究院副院长
河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
河南省花鸟画研究会常务理事
《满堂红》265cm×220cm
向传统要笔墨,向生活要构图
近些年来,我秉承着这个理念,踏遍大江南北,力求创作与生活同频共振。
当今时代,置身于火热的生活中,要想把生活的真实转变成艺术形式,便需要从写生开始。可以说,写生之路像灯塔一样,导引着艺术家们的航程。中国画的写生创作,其主旨是画面必须要充溢着浓烈的生活气息,这是躲在画室里编造不出来的,只有长期坚持深入生活,去接受生活的浸泡,触景生情,才能使我们的创作充满生机与活力。
《松烟听雪》220cm×200cm
从自然之象到意中之象,进而创作出让人观后宛若身临其境的作品。这也是中国画家借助大自然神力,再行精神深层陶冶与沉淀后的飞跃。传承千年的中国画,需要在继承中创新,学习传统是每一位画家的必修课,许多画家亦正循着前辈们的足迹,推动着中国画艺术继续阔步前行。我潜心临摹古人技法,掌握山、水、云、石、树、动物的画法,了解各家各派的艺术风貌,熟能生巧,穷则思变。惟有熟读古人的艺术结晶,才能更快捷地知道自己面对大自然的乏术,才能找到自己的疏漏,并学以致用。写生是学习和继承传统的最佳纽带,也只有在写生中才能将所学到的传统技法在大自然中加以验证,并深切地体会到前人的高明,也只有在写生中,我们才能对前人的技法加以改造,活学活用,并逐渐揣摩自己的笔法,进而形成自己的艺术语汇。
《四扇屏》135cm×35cm×4
山川河流,云卷云舒,枝繁叶落,朝暮的变化,四季的更迭,多样性与复杂性的交织,人文与自然的辉映等等,都会拨动我们的心弦,引发画家心生奇思妙想。写生,就是要取大自然之精粹,取其生动之处。面对自然景物,观察仅仅是开始,就如同牛的反刍,还需要将千姿百态、变化无穷的山川林壑,加以归纳和取舍,抓住最能打动人的一刹那,付诸笔墨加以强化和夸张,最终泼洒出由自然景观到艺术符号的升华。
概而言之,便是要先深入生活,然后再走出生活,进而走进艺术。生活是艺术创作的唯一源泉。在“走进大自然”的过程中,我多次深入密林、山涧腹地写生,受益匪浅。在与自然对话的情感交融中,深切感悟到自然山水中有其无与伦比的魅力,从充满生命的山林景象、飞禽走兽中,去体验去发现并印证美。
《红火图》96cm×180cm
在我的水墨写生中,偶然对自然与生命客体的刻画,很少用较长的时间去深入表现景观的内在之美,更多的是用笔墨表现主体对客体的现场感受,最终实现以现实自然情趣为参照的意象表达,重点把握画面意境及大的结构关系,深入、细致地对自然做“目识心记”的观察,在心中形成大致腹稿,然后才从容落笔。画时须果断、大胆,去粗取精,抓住瞬间之气象。有时勾线,有时直接用墨块,使墨色在纸上自由发挥。面对动物与自然之美时,将胸中气象化成笔下意象,使有限的画面生发出无限的空间。这其中,有着诸多偶然和随机性。一幅水墨写生,有时须臾片刻便可完成,且极具生动,别有趣味,有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在写生过程中,还应深入了解大自然反复无常的规律,使偶然的画面处理、转化成必然的成熟的艺术创造路径。中国画十分强调抒发画家灵性的能动性,抒情性是中国画的主要内涵。在写生的互动过程中,更能发挥画家自由的灵性。画家只有把目光投向自然,在自然中吸吮其精髓,搜寻表达自己主观情思的感性符号,以自然作为创作的出发点,才能达到“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境界。
《望月》260cm×186cm
写生让我们更真切地去亲近大自然,用心灵去感受人与大自然的和谐共处,获取更多的创作素材,所以写生是学习中国画的一个重要环节,更是我们进入艺术自由王国必经之路。
《硕果累累》180cm×96cm
《红火图》180cm×96cm
《木蓝迎春》180cm×96cm
《仲秋清露》242cm×126cm
《和谐》138cm×68cm
《合欢》138cm×68cm
《秋爽图》138cm×68cm
《紫荆双鸡图》138cm×68cm
《绽放》138cm×68cm
《夏趣》100cm×68cm
《趣》100cm×68cm
《凤凰木》180㎝×196㎝
《福田心耕》68㎝×68㎝
《荷》68㎝×68㎝
《国色天香》68cm×68c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