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家网首页 | 新闻 | 视频 | 展览 | 博客 | 论坛 | 交易 | 拍卖 | 服务 | 画廊 | 建站
首页 新闻 评论 访谈 品美图 品设计 品时尚 品文学
    迎中秋 庆国庆 建国71周年——画家王关棣作品赏析
    2020年09月28日 中国美术家网 责任编辑:静愚 热度:0  
      点击查看大图
      点击查看大图

      【艺术简介】

      王关棣,陕西安康人。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进修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北京大学艺术学院。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人物画创作,兼及水彩。先后二十余次参加省级以上展览并获奖,其中三幅作品被中国国际奥委会、中国美术家协会、周恩来纪念馆收藏。2019年,中国画《远古的祈祷》入选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中国文联、中国美协主办的第十三届全国美展并获进京资格。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主要艺术兼职:陕西省中国画学会理事、民盟中央美术院陕西分院理事,西安中国画院画家,安康学院艺术学院“双师”专家、安康市群艺馆特聘创作员研究员、驻馆画家。


      《远古的祈祷》 200CM×238CM  第十三届全国美展进京作品


      第十三届全国美展中国画展的后续思考

      王关棣


      第十三届全国美展已经过去了一年了。展览前后分别有一些评这届国展(本文专指国画展,下同)的文章,褒贬不一。五年一届的展览我连续看了三届,三届是15年的时间跨度,15年里中国美术应该有些跨越式发展,然而,我觉得实际上这15年中国美术发展基本停滞不前。下面,我就本届展览谈谈我的看法。



      工笔画多。本届展览从中国画评奖结果看,金银铜奖全是工笔(金奖作品李玉旺的《使命》本质上仍然是工笔)。据统计,本届展览约有一半的是工笔画,上两届估计也差不多,有兴趣的读者朋友可以查阅作品集考证。工笔画这些年的盛行,有其比较复杂的成因。参加十三届开幕式期间,有一位比较有名气的的画家说的很有意思:盛世画工笔,是不是这样呢,我没作详细考证。我想说一个现象:很多画家在年轻时候都画过工笔,或者作品都很写实,到壮年以后,作品慢慢向写意发展。这至少说明了一个问题:写意画是随着画家的笔墨修炼、思想沉淀才会达到一定高度。这些年,各院校的国画方向的艺术生,他们的毕业创作往往是工笔画,唯其工笔,才能貌似有成绩,“像画”。因此,我得出一个结论:工笔画是作者不具备扎实的国画(包括书法)修养的创作体现(这个指的是整体而言),说苛刻一些,或者作者不愿意在传统笔墨书法上下功夫,然而为了参展(获取名利迎合世俗),就制作出工笔画来。北京有一个大家说:(制作)工笔画是作加法,每画一个小时,都有成绩。工笔画制作过程很慢,然而,是不是在态度上本质是浮躁的呢——急于求成。展览上,工笔画居多,恰恰是证明了社会的浮躁。当然,工笔画的盛行也说明了社会全体审美的通俗性。另外,评委中有部分具有话语权的专家是画工笔画的,所以,工笔画格外引起他的偏爱。他的话语权越大,写意画入选获奖的机会越小,这真是对中国画有扭转乾坤的作用。容我再说几句:工笔作品落款,往往写“xx制”,一些创作班的指导老师说:稿子完成了,下面就看你咋制作了。大家都知道,中国画是以“写”为灵魂的,怎么就公然“制”起来了呢?


      《大秦腔自乐班》


      二、画照片问题。的确,这些年美展作品画照片的不在少处。本届展览中入选甚至进京作品中竟然被“人肉”出作品的原作照片。现在的媒体很发达,特别是照相技术简直发展到了极致而普遍,一方面为画家搜集素材提供了便利,也为画家偷懒藏拙(速写、写生能力的欠缺)提供了便利。创作中不是不可以用照片,关键是怎么用。有一篇文章挖掘出了本届展览中很多被抄袭照片原图,有几幅确实流于“抄袭”,这种抄袭且不说创作态度如何,就画画这件事客观地来说,抄袭的作品能入选,说明他还是有点判断力,但是,发现自然画面的美那是别人,与画者什么关系呢,是你的审美眼光产生的么?

      照相技术的运用几乎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对相片素材的利用,画家要拿出艺术创造力来“改造”照片,譬如人物画,要深入观察照片,体会照片人物的精神气质、形貌特征,形体感觉,合理处理摄影照片的透视,然后反复画速写、素描稿,直至再造出一个新的艺术形象——如果这样去用照片,即使是利用大众熟知的图片,也不会有抄袭之嫌。可以说,你的作品离原照越近,那抄袭嫌疑越大,反映你的艺术创造力也低。本届展览后有一些文章批评作者抄袭照片,可是批评的结果是“版权”问题,那就成了道德与法律范畴了,与艺术有什么关系呢,所以我说他批评的不得要领。

      抄别人照片一方面大众要质疑作者的艺术创造力,还要经受道德法律拷问。那抄自己的照片呢?画家自己拍的照片素材,在拍照时候对象一定有让你产生审美的地方,这一点是审美发现,属于艺术范畴。但是在创作时候,对素材同样有个“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如果缺了这个过程,机械地去描摹照片,唯恐不像,那也是令人不屑的“抄袭”,只不过少了一层法律追问而已。

      抄袭这事情,其实包括的范畴多了,譬如照搬别人的构图(包括略作变动的),照搬别人的处理方法,照搬自己过去的某件作品。对抄袭的发现与惩戒,评审机构要有一套科学有效的办法,因为它关乎中国艺术发展的生命力。


      《岜沙晨光》180CM×235CM


      三、国画创新问题。本届展览中我参加了在中国美术馆的进京作品研讨会。有专家说,这届中国画与其他画种有交融互鉴现象。在展览中有若干幅作品引起了众多观众的质疑。观展中一些观众问我:这是国画么?观看作品,其材质、面貌、气息,要么是油画、丙烯画、水粉画,或者综合材料绘画,可以说,既没有中国画的思想内核,也没有中国画的模样。中国画毕竟是中国画,它是一个根脉不曾中断的艺术门类,核心思想在于中国的文化精神哲思,在于承载着气韵生动的笔墨形式。这些年国家倡导文化自信,落实到中国画,就是要坚信这一艺术门类在其他艺术门类前毫不逊色。研讨会上,有位专家说:“西方的绘画在向我们的写意奔跑,我们却向写实奔跑”——写实不是不可,但是专门朝材料、表现语言发力是舍本逐末,求其表去其质。十一届全国美展开始呼唤中国画的写意精神,这十几年过去了,每临全国重大展览,写意画依然不受重视,一方面确实写意画强差人意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这个工笔的欣赏惯性和当代审美思潮,恐怕一时难以纠正。我们呼唤有更多的中国画家坚守中国画的写意精神,不必过于关注“现实”、“立场”,多一些文化精神和对生命的思考。

      中国画创新要像人类的繁殖,上一代孕育下一代。下一代要有变化,那是根据成长环境与个体生命努力。不可能上一代是人,下一代就变成了猴子。

      西化的“国画”作品,是典型的文化不自信,何以入了评委的“法眼”,而进入这么重大的展览的?

      那种西化了的“国画”,作者可以画,建议移步其它画种。


      《正月里来是新年》176CM×230CM


      四、作品大。本届(也包括往届)展览,作品普遍比较大。展览征稿启示中载明“装裱后宽不得超过200cm,高不得超过240cm”,大部分作者把这个规定用到了极限(包括本人)。全国美展作品大的问题,这些年也是“广为诟病”之一方面。本次展览后,有作者发表文章,质问大的问题。

      作品好坏主要靠艺术思想、艺术语言来评定,画无论大小,只要这两方面充分表达,都是好画。中国古代山水画也有规格达到两米及以上的作品。既然能接受小画,为什么不能接受大画呢?小品画逸笔草草,尽可以欣赏其趣味性,也可以彰显作者的心性,但是以小品画的创作态度画大画,恐怕有问题。依我看,基本上小画就像小夜曲,你一个人哼哼,两三个人同时哼哼,都有它的趣味性。而大创作就像一部交响曲,弦乐、管乐、打击乐,小到三角铁,大到锣鼓钢琴,各司其职,这个庞大的乐队,演奏出的作品意蕴丰厚、气势宏大,现代的美术馆那么大的展览空间,如果墙面上挂着咫尺小品,估计会有小气之嫌。

      大小画容量不一样,适宜气场不一样。大画朝小画,要简略很多,欣赏体系也发生变化。小画朝大里画,要增加许多绘画元素,要有大格局。

      几届展览上,有几位非常优秀的写意画家,他们的作品就简略的几个形象,一两块大墨,画很大,但吃亏,吃亏在空。他的画如果缩小了,那无疑是好画。

      当然,那些为大而大,充斥密集物象的作品,画大而格局不大,看起来乏味而累。


      《民国名士辜鸿铭》


      《八月泥土香》



      《国乐之梦》


      水彩画系列


      水彩 《田畴》


      水彩 《秋云》


      水彩 《雨润秋色》


      水彩 《老墙》

    品尚品
    创想计划:文艺青
    中国艺术片:在边
    法国的时尚经
    渣打:视觉艺术诠释商业洞察力
    Gaga曾着迷小野洋子 流行音乐行为艺术珠联璧合
    日设计师制作气球礼服梦幻时尚受好评
    “VOGUE摩登不夜城”——当时装爱上艺术
    周杰伦版画5000元一幅 玩意识流受母亲熏陶
    绝对伏特加2011绝对艺术奖揭晓
    艺术与时尚结合:两者不再纯粹
    品设计
    灰姑娘的座椅
    所谓设计作品的好创意,不仅仅在于造型和功能,有时候,一种材质上的混搭和一个浪漫的名字,都会给设... 详细>>
    跳舞的杯子
    时计艺术的典范 宝齐莱马利龙系列腕表
    乱糟糟的鸟巢椅
    伦敦新晋设计师:雕塑般的针织作品
    品文学
    胡润:“由暴发户及新贵族”解码中国富豪蜕变
    天津美术学院欲扛当代艺术史研究大旗
    艺术家的悲剧,源于自我认知的迷失
    梁井宇:寻找新的可能性
    是店铺,也是艺术
    张小川:用“小首饰”做“大雕塑”
    张大千吃的艺术
     

    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www.meishujia.cn,All right

    E-mail:fuwu@meishujia.cn beijing@meishujia.cn 京ICP证110842号

     

    Powered by SiteMagic © UC&Manage
    Processed in 0.048(s)   6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