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家网首页 | 新闻 | 视频 | 展览 | 博客 | 论坛 | 交易 | 拍卖 | 服务 | 画廊 | 建站
首页 新闻 评论 访谈 品美图 品设计 品时尚 品文学
    张伟:余兴
    2025年05月12日 中国美术家网 责任编辑:jiping 热度:0  
      点击查看大图
      点击查看大图
      展览名称:张伟:余兴
      展览时间:
      参展艺术家:张伟
      策 展 人:金杜艺术中心
      展览地点: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中路1号环球金融中心东塔2层201
        详细介绍:

        开幕时间:2025-05-21 16:00

        策展人:杨天歌


        “张伟:余兴”是艺术家张伟(1952-2025)去世后的首个展览,于2025年的北京艺术季在金杜艺术中心呈现。“张伟:余兴”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回顾展,不过也将涵盖跨越五十年的作品,尤其涉及张伟创作中关于自由与游戏的核心线索。展览作品包括20世纪70年代“无名画会”时期的风景写生,80年代以来的抽象创作,以及晚年的摩托绘画等。


        张伟:余兴

        张伟画儿中的兴致,是一种余兴,关乎游戏,也关乎自由。

        1971年,张伟刚满18岁,上山下乡、经历工伤后,他再次回到北京,正式开始画画。很快,他结识了一批同样爱在户外写生的画友,并时常结伴赴市内的公园与京郊画画。再后来,他们以“无名画会”为人所知。严格说来,无名画会的成员都是“业余画家”;倒也因此,在六、七十年代,他们不必像职业画家一样,遵循特定的文艺路线。写生,成为了他们共同的选择,借以逃离日常、走进自然,进而觅得了一种不同于官方主流的艺术表达与趣味。张伟同伙伴们想方设法,不仅不断寻觅机会画画,而且还在1974年偷偷在母亲家里办了大伙儿的画展。画画,对于“业余”的张伟,在一开始便意味着追求人性、美与自由。

        80年代初,张伟走上了抽象实验的道路。无拘无束、兴之所至的自由探索,让他成为了“改革开放”后抽象绘画的先行者。他试图在抽象中,调和西方的抽象表现主义与中国的水墨画传统,这与“改革开放”后的国外艺术新知输入有关,也与1978年张伟转入北方昆曲剧院的舞台美术工作有关。这一时期,张伟在北京的家,也成了非官方艺术家频繁往来、自由出入的艺术交流之地。1986年,张伟与李珊和一位美国朋友骑跨斗三轮摩托车,从北京到西藏,用三个月游历了半个中国。这一行即便不是最早,在那时也实在罕见,而行旅的自由与炽热也转化到旅程的抽象风景画之中。这之后,他离开中国、定居纽约二十年,其间,抽象的实验仍然闪烁;2005年返回北京后,他辗转摸索,后又以此推进,直至进入日臻成熟的境界;他却不断向极致靠拢,乃至在他去世之前,抽象创作仍然在毫不停歇地行进中。不过话说回来,对于张伟而言,抽象之当代性也好,中西之融合也罢,都绝不是听上去那般苦大仇深的世纪难题;这不过是他依照天性、乐在其中又游于艺的天然选择。如此,清澈自由的气息,也自然而然地化入他的画中。

        张伟游于艺的极致表现,是撇开画笔的创作(哪怕他的画笔已经不同寻常,是用自制的排笔画刷),具体而言,是借助于哈雷摩托与遥控小车的行动绘画。在这类2011年开始的系列创作中,张伟骑着他的摩托,在画布上碾压;或者,他操纵着各式遥控小车,在画布上留下痕迹。行动的参与,似乎和绘画的结果同等重要;画面中的计划与偶然,好像也缺一不可;它们好像很了不起,似乎又无所谓。总之,这是闲暇的艺术,是认真的消遣,也是严肃的游戏——这些画儿是张伟的余兴。

        借乎这些画,我们复又看到张伟。斯人已去,余兴未尽,他的画儿,是追求自由的生命的延伸。艺术,曾是张伟“业余”的表达、闲暇的乐趣;如今,于我们而言,艺术成了张伟生命的余晖,是永不完结的游艺。人生如戏,张伟度过的、表达的,都充实饱满。

        再说一些或许多余的话:张伟生前知道这个叫作“余兴”的展览。只是当时的“余兴”,还是一个群展。张伟的创作是展览灵感的渊源。当时,我与他讨论这个展览时,源于对于展题的喜爱与认同,他给我分享了一段写于2009年的文字,最后一句写着:“我崇尚在人生路上的游戏态度,艺术大概算是游戏精神的最高体现。”后来,那个展览虽然顺利办成,也最终呈现了张伟共5组13件作品,但是,“余兴”这个展题,却因为外部的原因,而不得不更改替换。命兮运兮,“余兴”最终还是由喜欢它的张伟呈现出来。所以,这次展览,或许并不是对他的纪念,而是张伟与我们余兴未尽的联欢。

        文/杨天歌


        关于艺术家ABOUT THE ARTIST

        张伟(1952-2025),1952年生于北京。19岁(1971年)开始习画。1972年结识马可鲁、谢亚力、李珊、彭刚等人。1973、1974年认识赵文量、杨雨澍、史习习、郑子燕、韦海、王爱和等人,并结成松散的团体,后称“无名画会”。1974年,在北京福绥境大楼三楼五号自己家中同赵文量和包乐安等人举办“十一人画展”,为1979年举办“无名画会”首届公开画展奠定了基础。1979年,参加北京北海画舫斋“无名画会”第一届公开画展。1980年代,认识朱金石等人,并与他们结成新的群体。在这个阶段,张伟创作了大量抽象画,并在家中多次举办画展。1985年5月,张伟组织在北京朝阳剧场举办的“涂画展览会”10人画展。同年,与朱金石、马可鲁、王鲁炎等人在外交公寓举办“七人画展”,美国艺术家劳申伯格前来参观。1986年,参加在美国举办的“中国前卫艺术展”,从此出国。在纽约期间,张伟延续着他以抽象为主的艺术创作,并以街头画家为生。2005年,张伟搬回北京继续从事艺术创作。


        关于策展人ABOUT THE CURATOR

        杨天歌,策展人、艺术史研究者。北丘当代美术馆顾问策展人,北京大学博士生。

        杨天歌曾于云美术馆、69ARTCAMPUS、北丘当代美术馆、户尔空间、歌德学院、中间美术馆等地策划“兴之所至”“多少次呵,我离开了我日常的生活”“晦暗里,身体循光深潜”“合作,为了污染,不为完善”“佛系青年:冷漠与共”“海面之下是火山”等群展,以及诸多艺术家的个展。他是新世纪当代艺术基金会“墨缘:艺术史研究与写作资助计划”中国当代艺术写作方向的首届获奖学者。他长期关注二十世纪以来的中国本土艺术与国际当代艺术,并在近期的研究中聚焦于人文地理视角下的身体、身份认同与民族形式建构问题。

        相关标签: >>美术展讯 北京 书画 艺术 美术 北京
      品尚品
      创想计划:文艺青
      中国艺术片:在边
      法国的时尚经
      渣打:视觉艺术诠释商业洞察力
      Gaga曾着迷小野洋子 流行音乐行为艺术珠联璧合
      日设计师制作气球礼服梦幻时尚受好评
      “VOGUE摩登不夜城”——当时装爱上艺术
      周杰伦版画5000元一幅 玩意识流受母亲熏陶
      绝对伏特加2011绝对艺术奖揭晓
      艺术与时尚结合:两者不再纯粹
      品设计
      灰姑娘的座椅
      所谓设计作品的好创意,不仅仅在于造型和功能,有时候,一种材质上的混搭和一个浪漫的名字,都会给设... 详细>>
      跳舞的杯子
      时计艺术的典范 宝齐莱马利龙系列腕表
      乱糟糟的鸟巢椅
      伦敦新晋设计师:雕塑般的针织作品
      品文学
      胡润:“由暴发户及新贵族”解码中国富豪蜕变
      天津美术学院欲扛当代艺术史研究大旗
      艺术家的悲剧,源于自我认知的迷失
      梁井宇:寻找新的可能性
      是店铺,也是艺术
      张小川:用“小首饰”做“大雕塑”
      张大千吃的艺术
       

      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www.meishujia.cn,All right

      E-mail:fuwu@meishujia.cn beijing@meishujia.cn 京ICP证110842号

       

      Powered by SiteMagic © UC&Manage
      Processed in 0.069(s)   6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