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统筹】:赵彦青
【策展人】:邢 之
【策展执行】:宋 海、曹艳婷
【开幕时间】:2017年8月9日上午9:30
前 言
中国山水画至北宋初,始分北方画派和江南画派,唯不见草原画派。古时草原乃胡地游牧民族,主流文化艺术盛于中原,此乃历史地域所然。历代画草品种之多,应算清代石涛,石涛之草,乃点缀画面而已,并非草原之草。古诗有“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却无水墨草原之图。明代董其昌言:“画家以古人为师,已自上乘,进此当以天地为师。”
草原之作,转换纸上,却无古人之法可效,原野之草,单调不入画,平整难构图。刘凤林感情细腻,心静内敛,善于思考,与草原有丰富之情结,对草之生态观察入微,经写生与创作结合探讨,笔墨语言挖掘与生成,乃草原创造主客观相结合转换纸上之过程。慢慢深入掌握草原物理之变化,不断探索与尝试,找到表现草原之笔墨形式,构成草原画风外在形态与内在意蕴之达体系,区别于他人笔墨符号之特征,形成自家之法。故,今人皆称刘凤林为“草原画家”,他之独特草原风格,为奠定当代草原画派之先锋。
刘凤林画草,技道相辅,心游造化,经营得当,线条苍劲飘逸,墨色苍茫,场面震撼。作品画面起承转合,疏密有致,风吹草动,或高或低,草浪阵阵,跌宕起伏,仿佛瑟瑟有声,观草见风,动静有别,草之生命得水而长,得风而活,遇雾而静。刘凤林对积墨法深入研究,无疑将为草原创作打下良好基础,故,墨气浑厚,笔笔生发。以自己之情怀造本家之象,成为自家画笔墨语言走向成熟之起点。刘凤林画草原,并非写其形,乃得其神,入其魂矣。
余常以刘凤林交流探讨,故知他对山水整体之认识,他认为山体犹如人体,草木乃人之毛发,石头乃人之骨头,水流乃人之血液,山脉乃人之脊骨,烟岚乃人之呼吸。故,山水亦有生命之气象。余惊呼刘凤林对自然与画论理解之深透,解剖自然之理,诠释宇宙万物,恰合理于“堪舆学”人与山水之理法。难怪每幅作品滋润而鲜活。然而,他亦有更多想法,自以为作品还不够成熟,不够超脱大气,离自己满意还相差甚远。勇猛精进,乃内心世界之表达,亦是他走向大家风范之品格。
天道酬勤,“纳百家之长,补我之短。”不断完善自我,刘凤林作品终于脱胎换骨,形成自家独特风格,可喜可贺。今日之作,乃阶段水平,并非平生之力作。他已看到面前的艺术高峰,有望不断攀登。相信他孜孜以求,厚积薄发,大气晚成,来日定成正果。
吴秋雨 2017年6月于宋庄思逸草堂
刘凤林,内蒙古赤峰人,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2009年就读于中国国家画院,师从黄格胜先生、卢禹舜先生;2014年就读于中国传媒大学艺术学院,师从谢振欧、张道兴先生。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美展并获奖。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人民书画院艺术创作院副院长,民建中央画院画家,创作题材多以草原及北方山水为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