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家网首页 | 新闻 | 视频 | 展览 | 博客 | 论坛 | 交易 | 拍卖 | 服务 | 画廊 | 建站
首页 新闻 评论 访谈 品美图 品设计 品时尚 品文学
    陈锡山书法艺术研讨会——方家纵谈
    2011年03月29日 美术报 责任编辑:杨小薇 热度:0  
      点击查看大图
      点击查看大图
       陈锡山书法艺术研讨会
        ——方家纵谈

        刘江(西泠印社副社长、中国美术教授)

        书法本为实用,但随着时代的前进,书写工具的改良,书写者的思想、个性、以及时代精神逐渐融汇于字里行间,使书法表现出不同的艺术魅力。

        陈锡山同志这次来杭州举办展览,作品多,书体全,功夫扎实,有很多可取之处。

        从楷书来看,结体和用笔都讲究章法,来路清晰。而且,榜书的几件巨幅作品,比如《满江红》和127幅《孙子兵法》,显示了他非常认真、勤奋、严谨以及强烈的创作欲望,这是难能可贵的艺术品格;整体的作品气息也是健康、向上,给人美感,引人奋发。

        王小勇(杭州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在主持时说,今天在这里召开“陈锡山书法艺术研讨会”,刚才我们参加了“湖山有情——陈锡山书法展”开幕式,参观了他的书法,真、行、草、隶、篆诸体兼备,特别擅长行草书和楷书,书风“超然洒脱、儒雅豪放”,让我们开阔了书法眼界。陈先生到浙江来作文化交流,给我们带来一份丰盛的文化大餐,也带来不小的冲击,我们南方应向北方人学习浩荡、刚健、大气,北方应向南方人学习委婉、内涵、灵秀乃至变化。    

        蔡树农(杭州市书协副主席、《美术报》书法周刊主编):跟陈主席前几天已经有过接触,也拜读了他的作品,《美术报》专门作了报道。今天看了展览,感觉陈主席有一点非常突出,他是站在专业的立场来进行书法创作,能够与我们这些从事专业的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这是我最大的观感,所以我就强调这一点。    

        任道斌(中国美术学院博导、原中国美院国际教育学院院长):感谢陈先生把他的作品带到杭州,让我们能够有机会欣赏、学习。看了陈先生的作品,我想到董其昌先生说过的一句话,他说,书画家最重要的是要有天性,这是与生俱来的。潘天寿以前叫“天授”,陈先生与生俱来有热爱艺术的细胞,所以,尽管他专业学的不是书法,是学的地理,又做了很多年的领导工作,政务缠身,但他对书法的追求与生俱来,非常勤奋、非常执着。这是能够成为一个书法家的基本条件,他具备了。

        陈先生的书法诸体皆能,他从楷书入手,学书路子正。他的大字写的好,有气势、见功底。他的篆书里有金石味道。这个“金石味”不仅要从笔墨上理解,更要从内涵上理解,要有金石的学问。陈先生有地利之便,山东出土了许多古代碑刻、瓦当,他注意研究,因而他的作品中对古文字把握得比较好。

        陈先生以一颗平常心做事情,他能够带着自己的作品到这里展览,请大家提意见,心态非常好。他跟我说,卸任以后要专门从事书法艺术。要把六十岁以后作为生命的新起点。谦受益,满招损。他在学习书法当中自有一种乐趣,别人以为苦,他觉得乐,这是任何一个从事艺术的人都需要具备的,也是很重要的。热爱是一切艺术的老师,创作过程中,作品的好坏在其次,关键感受创作的过程是一个愉悦的过程。陈先生感受到的也是书法带给自己的愉悦,所以他才有一系列的义举,把自己的巨幅作品捐献当地政府、向慈善事业捐赠等。

        提两点意见。一是书画同源,用笔千古不易。怎样把毛笔把握好,心手相印,我想陈先生有这么深厚的书法功底,不妨画一画梅兰竹菊,在画中体会笔法、墨法的变化,使书画相得益彰,有更大的提高。二是行书用笔还应粗大一些,王铎的行书用笔就粗大,能够避免线条苗细。    

        包辰初(杭州市政协书画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著名画家):当今时代社会稳定,生活富足,百家争鸣,很多学科研究得更深更透,不是泛泛而论,像《史记》、《三国》、《论语》、《庄子》、《老子》都讲出了很多新的观点。这是联想到今天的展览说的,这个展览搞得正规,陈先生写的字符合正统道路。刚才有同志讲,陈先生是官员,写出这样的字不容易。我倒觉得,高标准地讲,官员都应该这样。从历史上看,王羲之、颜真卿、苏东坡是官员,也是书法名家,近代毛泽东、周恩来的字也写得非常好。所以我认为,新的时代也要求官员把字写好,不能字写得差,又到处题,这样的字留在历史上是会贻笑大方的。陈先生来杭州办展,无论对官员,还是对书法家、画家,都做出了榜样。他这样正规地写下去,现在六十出头,再写二十年会更加无量。

        我从画家的角度讲一点,书法家如果学一学画家的用笔,字会更奔放。有的书家看不起画家字,有的画家看不起书家字,这种门户之见不一定对。书家学点画,用上绘画的笔调,能够丰富自己的笔墨。黄宾虹、潘天寿先生是画家兼书法家,他们做出了很好的榜样。对书法,我是外行,但从我的专业感觉,陈先生在练字的基础上再学一点画,那就是好上加好了。    

        范达明(中国美协会员、浙江摄影出版社编审、浙江省美术评论研究会秘书长):美术与书法严格来说有别,但美术的概念宽泛,现在所说的“大美术”甚至把摄影和电影包括在内。中国的书法与绘画关系密切,刚才很多专家已经建议,陈先生今后应该学一学中国画中的梅兰竹菊四君子,丰富用笔技巧。我想倒过来说,如果想画好中国画,没有书法基础绝对是不行的。书法是一门相当独立的艺术,书法家不会绘画可以不必苛求,但一个中国画家,不管你是画人物,还是山水、花鸟,不会书法是不行的,我坚持这个看法。因为中国传统文人画讲求诗、书、画、印四全,甚至加上理论,达到“五全”。我对当前书法界的一股现代思潮,把绘画的东西加入书法,把字写的像绘画,实际上是书法的图像化,以现代书法的名义面世,我对此不认可。我始终认为,传统的中国书法所走的路子应该正是陈先生所走的。从书法的角度讲,汉字的造型是一个民族经过几千年的文化传承下来的,传统的书法是用笔墨作为工具的艺术形式,只要汉字存在,书法的基础就会存在。所以,我认为,书法艺术不仅不会消亡,在当代中国大有发展潜力。

        看陈先生展览的作品,书写的大部分内容是传统文化,比如《孙子兵法》、毛泽东诗词、唐诗宋词。如果书法家对这些传统文化不了解,不可能书写下来。书法家应该有思想,但不能完全是思想家。比如陈先生的作品中有个扇面,写的是“乱生于治”,为什么选择写这几个字,肯定是经过思想思考的,在太平盛世有警示作用。但总的来说,书法是以外在的造型、审美来体现艺术价值的。

        杜巽(杭州师范大学教授、著名国画家、评论家)我讲三点:第一,我觉得陈先生很有胆识,杭州是书画大省,人才济济,高手林立,很多人敢于到北京举办书画展,而不敢到杭州来开书画展。陈先生来杭州办书展,而且受到很高的评价,确实有胆识、有魄力、有勇气,对你一生的艺术生涯是很重要的一步。第二,路子正。现在很多书法我看不懂,我教了四十多年书,现在很多所谓的“现代书法”,路子不正,走歪门邪道,想走捷径,想讨巧,那是没前途的。陈先生的路子正,他的路子跟我们过去学的是吻合的,我的老师都是大名家,像潘天寿、诸乐三等等。老师教我们,都是古典的,从篆、隶、楷、行、草,一路下来。在现代社会浮躁的形势下,他又是一个官员,坚持走传统之路是非常不容易的。第三,发展前途无限。因为路子正了,功底扎实了,基础打好了,下面的路就好走了。书法很难,我感觉书法比画难,一笔不好,马上就能露出毛病,显出功底深浅。过去书法是你的“副业”,官员是主要的,业余时间写书法,从行政岗位上退下来以后可以全力以赴,有这样的基础和功底,往前发展可以说前途无量。

        陈先生的书法现在达到了一定高度,而没有达到最高,我看还有点夹生,就是书法的韵律还没有达到一定的高度。书法的最高境界应该是用心写出来的,不是手写出来的,不是靠技法,应是心境的流露,靠心写字,希望陈先生在这方面再下功夫,下次来的时候令我们刮目相看。    

        郑竺三(浙江省国际美术交流协会副主席):观看陈先生的书法和论著,第一,里面包含了从政者的气息。第二,注重中国传统文化与文脉。百家融汇一家。这一点也是我们交流中很受启发的。第三,具有先天艺术家个性。他以书法的形式展示自己的抱负,展示自己的情操,展示对祖国山河、对社会、对从政的情感等等。

        陈先生的书法,形式多样,真、行、草、隶、篆都有,正楷展现的最多。善书者必善正楷,陈先生以大楷为主,再以行草为主要的表现形式,例如他写自己书法心得的《后记》,写得非常好,很生动。借用他书论中的话,学习书法是一个“学法(有他无我)、用法、活法、破法到至法(有我无他)”的过程,他那个时候完全把自己积累的书法功力、技巧、体验、文思、情感融在里面了。

        书画同源,山水画大师黄宾虹先生非常讲究用笔,总结出“平留圆重变”五字笔法。“平”就是要求笔画用力均匀,形象如“锥画沙”。画沙就要慢,能得一个“平”字慢下来。“留”就是要求行笔稳健、含蓄,留得住韵味。“圆”要求行笔(包括转弯及起止)处处圆厚,不妄生圭角,要像 “折杈股”。“重”指笔画稳重,如金似铁,陈主席楷书写得很厚重。 “变” 指笔墨有变化,陈主席在墨里加入绘画的颜料,这实际上是在求变,是材质的变,更重要的是书学本身的变。黄宾虹先生提倡的“平留圆重变”是一切书法家和绘画家共同的理论、楷模、制高点。    

        陈进(中国书协会员、浙江省书协理事、杭州市书协副主席):昨天知道要来参加书展,在我心目中以为不过是一般意义上的干部书法,今天一走进展厅,感到十分惊讶,他带给观众的是艺术性强烈的、纯粹意义的书法。从专业的角度欣赏,他的书法一是显示了功夫和天然。毫无疑问,陈先生的功夫扎实,真、行、草、隶、篆五体基本在一个层面上,均衡发展,楷书比较有代表性。天然方面,与生俱来的因子就是他的天才,不像那些花时间去写字而缺少才气的人,在他身上我看到了才气,还看到了正气,因为他走的路全部是传统的、正统的。二是书法风格体现了“健”与“美”的结合,而且是双胜。他选择的都是健康的,不矫揉、不造作,结构美、用笔美、章法美。他的书法是带有专业性的书法,他的作品,从材质到章法的选择,都与现代书法展相吻合,一般的作品是白纸黑字,而陈先生的书法白纸黑字的极少,多用原色宣纸、米黄色元书纸、皮纸,各种形式美他都兼顾到了,体现出浓厚的现代气息,不像一般的书家,不在乎这些。

        如果说还有可待提高的地方,我认为,一是在墨韵方面有待增强,墨韵通过笔画的粗细、浓淡枯涩表现,现在看起来平了一点,要注意突出韵味。二是在节奏方面要加强,感觉比较平,用笔速度几乎相当,在行草书上表现比较明显。三是章法上,疏密关系还可以再精细处理。尤其行草书特别讲求疏密,字的大小、笔画的长短粗细、疏密的对比,这样艺术成分会提高、艺术性会更强。

        总的感觉陈先生的书法是健康的,在你身上我们学到了不少东西,十分感谢陈先生来杭州展览。    

        沈炳(杭州市书协理事):看了展览很有感慨,一是整个展览书如其人,有气度,展现了他的政治情怀、处世态度,他对国家大事、民间疾苦、工作生活的感想,在作品中都得到了充分体现。二是三件作品在艺术上对我启发大。《孙子兵法》这样的楷书鸿篇巨制,前后风格一致,即便是专业的书法家,也是很不容易的。榜书岳飞词《满江红》,碑帖结合得非常融洽,像陈先生以工楷榜书,碑帖结合显示的气势罕见,这与他深厚的学养是分不开的。看他书作中所说临过的诸多的碑帖,可见研究之深。《满江红》用笔丰富、内涵,且有金石气,感觉比楷书《孙子兵法》艺术含量还要高,恐怕有时间先后的问题,更表现了艺术的不断进步。《后记》长卷写得最自由,不仅是书法技巧还融思想情感,你步着这条路子走,很随心所欲、很舒畅、很自然地流露出技巧、艺术素养及思想观点。

        至于今后需更进一步提高的,一是行书用笔变化可以向你的楷书靠近;二是几种书体里隶书相对弱一点,可以继续加强。

        感谢你给浙江带来这么好的书法! 

        王建(黄宾虹研究会副秘书长):陈主席的书法确实很值得我学习!鉴于时间原因,简单说两句,行书用笔还可以厚一点,楷书笔法融入行、草书,线条会更加丰富,气度、韵律会更上层楼。    

        魏梦龙(浙江现代画院副秘书长):在这次陈锡山书法展的筹办过程中,我有幸与陈先生有过多次接触,也相互交流过对书学的体会。我感到陈先生在书学上,一是治学态度严谨,能够不为时下浮躁的风气所动;二是学书路子正,尤其是在楷书上下了不少苦功夫,基本功非常扎实;三对学习传统文化也倾注了大量精力。记得先师张宗祥先生曾经多次教诲我说:“要多读书,多积累学识,须知字中求字由来弊,功夫在字外。”我想,陈先生能够在书学上取得今天这样的成就,与其长期来对国学的孜孜研习是分不开的。 

        徐福根(中国美协会员、浙江省美协会员、浙江省书协会员):从展览中我感受到你在碑帖上下的功夫非常大,你的著作还没来得及看。山东是文化大省,自古以来齐鲁文化给中华民族的文化创造了奇迹。从你的字里行间,我领略了山东人的个性,大气豪放,你的作品章法表现得很严密。

        谈一点个人看法,我觉得书法主要是线条的美和结体的美。这里只说线条美,线条的美需要用手驾驭毛笔来表现,讲究韵律的美,包括线条本身的美和水墨的韵律美,我觉得陈先生作品中的韵律美弱了一些,今后在驾驭线条方面可以继续探索研究。    

        宋涛(杭州市政协文史办主任):我与锡山先生既是同行,都从事政协工作;又是同道,都有对书法艺术的执着追求。正因为是同行与同道,我早已听说过锡山先生的书法成就。因为有缘,前段时间锡山先生带领东营市政协的同志专程来杭州作客,我们得以相识。谈笑之间,我们彼此都感到非常亲切,天下政协本来就是一家,更何况我们之间都有同样的追求,真是一见如故。

        今天看到锡山先生的书法力作在杭州展出,我由衷地佩服。锡山先生作为一名长期从事党政工作的领导者,平时政务繁忙,余暇之中勤于书法研习和创作。那要安得住多大的寂寞,要有多大的毅力,要付出多大的心血。这一点,我亦体会颇深。

        锡山先生的书法,真草隶篆皆有,尤其是行草书功底扎实,笔力遒劲,落墨酣畅、气势磅礴,耐人寻味。这样的成就取得,与他几十年执着追求分不开;与他虚心拜师,向同道讨教分不开,与他潜心研究,努力实践分不开。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愿锡山先生在浩瀚的书田里,继续耕耘,取得更多、更大的收获。我亦愿与锡山先生淬历共勉。
      相关标签: >>名人访谈 书法 艺术研讨会
    品尚品
    创想计划:文艺青
    中国艺术片:在边
    法国的时尚经
    渣打:视觉艺术诠释商业洞察力
    Gaga曾着迷小野洋子 流行音乐行为艺术珠联璧合
    日设计师制作气球礼服梦幻时尚受好评
    “VOGUE摩登不夜城”——当时装爱上艺术
    周杰伦版画5000元一幅 玩意识流受母亲熏陶
    绝对伏特加2011绝对艺术奖揭晓
    艺术与时尚结合:两者不再纯粹
    品设计
    灰姑娘的座椅
    所谓设计作品的好创意,不仅仅在于造型和功能,有时候,一种材质上的混搭和一个浪漫的名字,都会给设... 详细>>
    跳舞的杯子
    时计艺术的典范 宝齐莱马利龙系列腕表
    乱糟糟的鸟巢椅
    伦敦新晋设计师:雕塑般的针织作品
    品文学
    胡润:“由暴发户及新贵族”解码中国富豪蜕变
    天津美术学院欲扛当代艺术史研究大旗
    艺术家的悲剧,源于自我认知的迷失
    梁井宇:寻找新的可能性
    是店铺,也是艺术
    张小川:用“小首饰”做“大雕塑”
    张大千吃的艺术
     

    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www.meishujia.cn,All right

    E-mail:fuwu@meishujia.cn beijing@meishujia.cn 京ICP证110842号

     

    Powered by SiteMagic © UC&Manage
    Processed in 0.046(s)   6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