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家网首页 | 新闻 | 视频 | 展览 | 博客 | 论坛 | 交易 | 拍卖 | 服务 | 画廊 | 建站
首页 新闻 评论 访谈 品美图 品设计 品时尚 品文学
    范瑞华:三象水墨蔚大观
    2014年08月04日 中国美术家网 责任编辑:jiping 热度:0  

      三象源起——破术归理

         中国艺术网:您提出三象理论的时代背景是怎样的?当时美术界的环境如何?

         范瑞华:那是20多年前了,中国正处在改革开放初期,美术界的气候还不稳定。当时南京有一位艺术家李小山,发表了题为“中国画穷途末路”的文章,在美术界引起很大反响。还有艺术家提出“废纸论”,认为当代中国画家的作品是一钱不值。后来吴冠中先生站出来说“笔墨等于零”,他谈到中国绘画如今已没有思想和灵魂在里面,完全是程式化的东西,这样的笔墨就等于零。我是认同吴老先生的,因为不能单独的绝对的去讲笔墨,笔墨是有灵魂的,但它不能仅靠手上的功夫,最重要的是用思想去体现意境。整个来说,当时的美术界气氛是思考与混乱并存,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我也是画画的,在当时那种情况下我就思考,怎么办?总按照传统的路子走下去,不可能产生新东西,更谈不上画出自己的风格。然而创新又不是滥创,从历史上来看,凡是能代表一个时代的画家,他们的风格一定是前无古人的,但同时他们作品的背后都有很坚实的理论作支撑。就像西方绘画由具象转向印象最后到了抽象,理论的革新必然引起风格的变化,技法也会随之而变。那时候许多人真是无所不用其极,有的把毛笔尖剪掉用方头来作画,有的干脆改作大板刷,还有的在玻璃上泼墨拓像,这些都只在绘画工具上做文章,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画的创新问题。纵观当时整个绘画界的现状,再加上个人的切身创作体会,最后我回归到自己的思考,我意识到必须要“破术归理”。

         中国艺术网:您怎样理解“术”和“理”的关系?您认同“笔墨当随时代”吗?

         范瑞华:创新不是靠技术上的,比如弄个什么独出心裁的方法,不是把纸揉皱了就可以证明说这是我画面的肌理。因为那不叫画画,而是制作了,完全脱离了创作的概念。所以纯粹“术”的改变和创新解决不了问题,必须回到理论根源上来,回到中国文化艺术的本体思想上来找到突破。真正有价值的艺术创新是有思想内涵的,创作思维一旦改变了,绘画形式跟着就变了,自然笔墨方法也改变了。

         “笔墨当随时代”是石涛画语录里面的一句,我非常认同他的观点。因为笔墨不能落后于时代,它是随时代一起发展的。我们当今社会科技的发展要高于古代,我们的思想也要超越古人,在古人的高度上再有所发展和提升。但现在很多人思想差远了,学问上和古人不能相提并论,境界就更甭提了。所以现在也有理论家提出,当今画家没文化,充其量只是画匠而已。

         中国艺术网:三象水墨艺术作为革新的学术理论,它的理论来源和根基是什么?

         范瑞华:我们先来看西方绘画的发展脉络。西方具象绘画以文艺复兴三杰为代表,由达芬奇、拉斐尔、米开朗琪罗将其推到了最巅峰,从技法到表现等各个方面形成了一种庄重而严谨的具象绘画风格。但照相机的出现冲击了这一极度写实的绘画语言,随之而出现了以色彩分离为理论依据的印象派画风,莫奈的《日出印象》从名字上就确定了这一画派的风格。当印象派发展到极端,其实就接近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禅学意境,但西方文化思想中没有这一理论来作承托,因此最后发展不下去了。它最终又回归到西方的哲学思想,即绝对抽象的理论,随之毕加索提出了立体几何的画法。到现在毕加索的画有些我也看不懂,但我能够接受,我也赞成它,因为这背后是有它的一套理论的。

         可以说西方的抽象来源于西方的哲学思想,而西方的哲学思想也导致了抽象的绘画艺术形式,这是西方的“三象”演进模式。同样,回归到中国,我们的哲学思想起源是什么?易经,道家思想,阴阳学说。中国两千年的绘画史有一个主导思想是意象,意是主观的东西,它来自道家思想。意象是一种思维方法,用“意”的思维去完成“象”,这种方法产生的画面就是意象。

         我的三象理论,是把道家思想消化之后重新命名的。在道家思想阴阳学说里本身就存在三个象,一是意象,二是物象,二象和合产生升华后,叫法象。而我们从古延用至今的就是道家的意象思维,这个根找到了,等于打开了我研究绘画寻求“象”理的大门,一下恍然大悟了。

         三象辉映--意象、象意、悟象

         中国艺术网:三象理论的旨要是什么?三象之间有怎样的内在关联?

         范瑞华:道家思想是辩证的,一阴必有一阳,一正必有一反,因此由研究意象的起源自然想到了象意,这样字面上的转换带来的却是思想上的大转变。意是主观的意识,象是客观看到的现象。象意,“象”在前,“意”在后,以客观作为描述的对象,加上自己主观“意”的感觉,这种思维方法一变,画画方法自然也产生了变化,画出来的东西耳目一新。我的画里面是没有线条的,但还是能够看到并体会到线条的存在,这就是象意运用的出奇效果。

         而悟象,是意象、象意两象和合之后的升华,这种升华是一加一等于三,是真正推进世界宇宙发展的一种动力。就如男女结合产生宝宝,这个宝宝就是三,它是一个新的生命。道家思想里的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就是这个道理。这就是所谓的法,运用到绘画艺术里面,就是开悟,明白,是一种悟到的象。

         意象、象意、悟象这三象之间既是独立各成系统的,又是互相关联融合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三个“象”我都做了大量探索和实验,有意象画,象意画,最难的是悟象画。到了真正成熟的阶段,这三象之间在每一幅作品中都会有所体现,是融汇一体、浑然天成的。

         中国艺术网:您提出这个理论之后的创作跟之前有什么不同?

         范瑞华:三象水墨艺术理论的形成一下打开了我认识事物的方法。在这个基础上再去画画,就不考虑什么创新不创新了,这个时候每画出一笔都是新的。还是那句话,思维变了,方法跟着变,用不着把笔头剪平,或改用大板刷。不管是画面形式还是传统的技法,这些自然而然就破了。比如我看到的山,是山的灵魂,那它表现到纸上来肯定会不同于写生或临摹的山,它是心里悟出来的山,是人跟天的精神的交融,即天人合一的境界。

         三象改变了我的思维方法,画出了很多不同的东西。我的思想解放了,不再囚禁在意象思维里面,这个太重要了。

         中国艺术网:您觉得一个好画家应该具备哪些条件?

         范瑞华:作为画家,文史哲谈不上精通,起码要懂。文化底蕴要有,这是最基本的,它不是会背几首诗那么简单,是你在文化的基础上,对它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理论,而且还要能够解决问题。其次,中国绘画发展史要清楚,历朝历代的发展流变要了解,绘画的理论,古人的经典画论一定要精读。再上一个层次,就是对中国的哲学要有一定的认识和研究,中国画代表中国文化,而中国文化的核心思想就是儒释道的哲学。

         另外,西方绘画发展史也要了解,可以作为一个参照。把这些最基本的问题都搞清楚了,再去做深入的研究,总结提升以后寻找出自己的理论根据。这是一个画家的立足之本,也是一个画家日后能否成为大器的决定因素。

         三象大观--中国画向何处去

         中国艺术网:在中西结合、古为今用这些问题上,您觉得艺术家应该怎样把握?

         范瑞华:中国画的特点是三远--即平远、高远、深远的运用,一步一景,而西方画是焦点透视,一五一十毫不掺假,相当于照相机的功能。中国独有的绘画构成方式来源于道家思想,西方绘画则来源于雕塑。因此,用西方的思想来套中国的绘画形式,本身就是本末倒置,大错特错。很多艺术家就是因为没有认识到这个问题,一味在“术”上求变,结果搞出来的东西不伦不类。

         笔墨必然反映时代,发展到今天有一个新的面貌,和古人自然有所区别。笔墨工具是相同的,哲学思想是同源的,但表现出来的内容和风格是截然不同的。同样是一支笔,一盘墨,我们要注入的是现代的精神面貌。这做起来太难了,我在这个领域研究了最少三十年,到了五六十岁时才刚刚明白,才敢说我明白了什么是画画。真正的能称得上大艺术家的,首先有坚实的理论,这个理论要能指导后面很多人的绘画方法。艺术家要追求一种能能够经得住推敲的,可以流传的,有历史价值的作品。不要为现象和形式迷惑,要找到自己的文化和思想根源。

         拿实验水墨来说,它从开始起步那天就错了。现在很多画家由于受西方的教育太多,生硬的把西方的理论套用到中国的本土现象,用完全西化的思想研究中国的东西。其实西方的东西在我们中国传统文化里全都有包括,比如焦点透视,古人提出“石分三面”,黑白灰三面完全已经是立体的概念,只是我们没有用相应的语汇来进行描述而已。

         中西不是不能融合,关键在于怎么理解。很多人因为自己的文化没有悟到,又没有把西方的东西吃透,因此受了不良的影响,在美术界造成相当的混乱。

         中国艺术网:您在十多年前出版了重要的学术论著《中国画向何处去》,现在回头看过去的人生历程,您有怎样的体会?

         范瑞华:在这本书之前还有两本著作,《中国佛教美术源流》和《禅学与禅意画》。87年我在民族文化宫的画展上,展出有佛教题材的作品,也是首次以禅学理论提出禅意画的概念,之后这种叫法在社会上就广为流传了。相继完成《中国佛教美术源流》和《禅学与禅意画》后,使我对中国传统哲学有了更深的认识和体会,在这个基础上才产生了《中国画向何处去》,可以说理论根基是非常坚实的。

         提出这个理论之前,我的绘画跟现在很多艺术家没什么区别。当时什么绘画形式都学过,从线条开始,工笔,写意,兼工带写,中国画十八描也描。后来我意识到,即使绘画功力再强,画出的东西依旧还是古人的,没有脱离传统的形式。画的再精彩还是等于零。有了这个理论根基之后我再画,就大不相同了,比如我笔下的弥勒佛很简单,没有线条,但还是中国水墨画,可是又跟传统不一样。它运用的是“阴”与“阳”、“色”与“空”的对立统一关系,阴阳相生,空中妙有。同时我把西方的光融入到绘画创作里,完全用笔墨的浓淡关系,墨与留白的布局来完成,没有线条,没有色彩,却能达到西方油画效果的光影,层次,立体透视和色彩丰富感。这些是我研究将近二十年的成果,也是在提出三象理论之后用实验来探索中国画可能去向所作出的努力。

         中国艺术网:展望一下您未来几年的创作。将会把重点放在哪些方面?

         范瑞华:过去我所谓的画都是试验品,是探索过程中画的,很多还是不成熟的,直到最近几年把“三象”都吃透了,才真正体会到在笔墨问题上怎样去表现。

         我提出了三象水墨艺术理论,究竟能不能实现,我自己首先必须要做到,否则就成了哥德巴的猜想。我必须用实践来证实我的理论是可行的,是成立的,将来拿出来再谈,是有理有据,这样才能服人。山水,花鸟,动物,人物,各个题材我都会去尝试,去探索。

         下个月将举办一次画展,算是对这些年探索成果的一次总结和展示,用直观可见的作品来证明中国画并没有走到穷途末路,中国画还将大有可为。

      相关标签: >>名人访谈 水墨 人物访谈
    品尚品
    创想计划:文艺青
    中国艺术片:在边
    法国的时尚经
    渣打:视觉艺术诠释商业洞察力
    Gaga曾着迷小野洋子 流行音乐行为艺术珠联璧合
    日设计师制作气球礼服梦幻时尚受好评
    “VOGUE摩登不夜城”——当时装爱上艺术
    周杰伦版画5000元一幅 玩意识流受母亲熏陶
    绝对伏特加2011绝对艺术奖揭晓
    艺术与时尚结合:两者不再纯粹
    品设计
    灰姑娘的座椅
    所谓设计作品的好创意,不仅仅在于造型和功能,有时候,一种材质上的混搭和一个浪漫的名字,都会给设... 详细>>
    跳舞的杯子
    时计艺术的典范 宝齐莱马利龙系列腕表
    乱糟糟的鸟巢椅
    伦敦新晋设计师:雕塑般的针织作品
    品文学
    胡润:“由暴发户及新贵族”解码中国富豪蜕变
    天津美术学院欲扛当代艺术史研究大旗
    艺术家的悲剧,源于自我认知的迷失
    梁井宇:寻找新的可能性
    是店铺,也是艺术
    张小川:用“小首饰”做“大雕塑”
    张大千吃的艺术
     

    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www.meishujia.cn,All right

    E-mail:fuwu@meishujia.cn beijing@meishujia.cn 京ICP证110842号

     

    Powered by SiteMagic © UC&Manage
    Processed in 0.042(s)   6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