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家网首页 | 新闻 | 视频 | 展览 | 博客 | 论坛 | 交易 | 拍卖 | 服务 | 画廊 | 建站
首页 新闻 评论 访谈 品美图 品设计 品时尚 品文学
    快乐就是收藏的最好理由
    2014年04月21日 金羊网-羊城晚报 责任编辑:jiping 热度:0  
      点击查看大图
      点击查看大图

        走过了澳大利亚的悉尼、墨尔本,意大利的西西里和托斯卡纳,1月9日—12日,“欢乐岭南——许鸿飞雕塑世界巡展法国站”在法国巴黎卢浮宫卡鲁斯厅展出。这是“肥女人”雕塑外交的第5站,也是中法建交50周年“文化中国”大型文化艺术展的重点主题活动,许鸿飞也成为了首个在卢浮宫举办个展的广东雕塑家。

        到艺术文化之都巴黎举办艺术个展,特别是雕塑个展,那是需要莫大的勇气的。据不完全统计,巴黎街头有大大小小1500多座雕塑,其中近千座是1900年以前的作品,卢浮宫博物馆更是收藏了无数的雕塑精品。可以想象,在这样一个深受艺术熏陶的城市,巴黎人的眼睛有多挑剔。

        与此同时,从1月8日许鸿飞代表团登上前往法国的航班开始,广州街头很多广告牌,还有高速公路上的广告牌,也都换上了许鸿飞的“肥女人”亮相法国卢浮宫的宣传海报。对此有不少人议论:广告费谁出的?这是不是在自我炒作?还有很多人奇怪:许鸿飞的雕塑为什么能走进卢浮宫这一世界顶级艺术殿堂?带着读者的疑问,羊城晚报《名家话收藏》采编人员随团采访了展览的台前幕后。

        A广东雕塑在世界巡展

        主持人:许老师,在“胖女人”抵达巴黎之前,你的雕塑世界巡展从中国美术馆起步,去年已走过了澳大利亚的悉尼、墨尔本,意大利的西西里和托斯卡纳。其他艺术家一年能在国外举办一次展览就很满足了,你为什么要这么马不停蹄地世界巡展?

        许鸿飞:对我来说,每次展览都不是终点,而是重新出发的起点。其实一开始的时候我的世界巡展是没有这么多站,这么密集的,但每次展览之后,都会有其他国家的政府或机构找上门来,希望我到他们那里去展览。就像这次在卢浮宫的个展,还进入官方的视线,成为中法建交50周年“文化中国”大型文化艺术展的重头戏,我想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之前澳大利亚和意大利的个展引起了他们的注意。他们觉得我的作品很适合国家层面的文化推广,于是就直接和广州文广新局对接,最后定下来巴黎罗浮宫展出。

        这次卢浮宫的展览一结束,我马上又飞去了意大利看场地,因为米兰和都灵都邀请我去他们那里展览。下一站,6月份的时候我还要去英国伦敦举办个展。

        所以现在我的世界巡展步伐,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被推着走的。就我个人而言,世界巡展的最大收获,就是所到之处都有观众、艺术家、评论家表达、交流自己对“肥女人”雕塑的看法,这都会给我带来很多新的灵感,创作出更多新的作品。

        所以我在每个国家的巡展,都会带去不同的新作品,这次为巡展法国站就创作了十多件新作,当然还有过去的一些代表作如《吻》、《飞轮》、《春天的故事》等,材质上除了传统的铸铜、汉白玉、玻璃钢等,还有翡翠、紫檀木、鸡翅木等中国雕塑的传统用料。展览对我来说,永远都是挑战,挑战自己的极限。

        主持人:举办中法建交50周年“文化中国”这么一个大型文化艺术展,中国有那么多艺术家,为什么单单选择了许老师的雕塑个展作为重点主题活动?

        佟爱明:之前很多人就向我推荐过许老师的作品,我也看过他的作品图册,觉得他的作品非常有个性。但卢浮宫对艺术家筛选的严格性和学术性是众所周知的,能不能在这里展出,我们前期还是要提供资料给他们审核的。

        作为“文化中国”的一个重头戏,选择什么作品,选择哪个艺术家我们之前也是做过很多考虑的。虽然瓷器也能代表中国,但最终我们还是觉得许老师的作品更能展示当下中国的生活状态。巴黎是艺术之都,观众的眼睛都是很挑剔的,我必须挑选和他们不一样的东西,才有吸引力。

        主持人:这次展览为什么以“欢乐岭南”为主题?

        许鸿飞:广东人的生活状态,我想对于很多外国人来说都是很陌生的。为什么不去表现?我认为岭南还有更多的文化和生活场景值得去挖掘,身为广东艺术家,不必舍近求远,做最熟悉的题材,才可能有饱满的情感。不必为了迎合别人,做自己不熟悉的东西。很多艺术家为了迎合老外的喜好,要么就丑化中国,要么就故意画些特偏远的西部题材,其实自己根本驾驭不来,这都是没有必要的。

        B快乐就是收藏的最好理由

        主持人:巴黎被誉为文化艺术之都,街头随处可见著名的历史雕塑,卢浮宫博物馆里更是收藏了无数的雕塑精品。可以想象,在这样一个深受艺术熏陶的城市,巴黎人的眼睛有多挑剔。“肥女人”凭什么打动巴黎的观众?

        许鸿飞:东方艺术家可能习惯把奋斗、希望这样的东西放在重要位置,但我认为“爱”这个主题是没有国界的,西方人对于“爱”的感受很直接。另外,直接在艺术中表现生活,表现人情味,就可以让“肥女人”跨越国界,打动巴黎观众。

        我创作“肥女”雕塑尊重“艺术来源于生活”。它没有讲述深奥的哲理,直接来源于生活里的情感。我想,这让“肥女”雕塑有了审美上的共通性,所以西方人可以看懂,所以他们主动参与到我的展览中,是发自内心的喜欢,而不是被动欣赏。

        ORNELLA CASAZZA:我看许先生的雕塑觉得可以看出3点:一是他对生活的感恩,第二是非常轻松,第三是一种特有的美。其实“肥女人”的很多姿势现实中是不可能做到的,许先生的雕塑是一种夸张的表达,带来了一种视觉的震撼。

        许鸿飞:对,“肥女人”的很多姿势现实中是不可能做到的,但我雕塑中的很多场景,其实生活中经常也能见到,感觉上可以接受,比如《吻》的动作,生活中做不到,但可以接受。

        ORNELLA CASAZZA:我想“肥女人”是他脑海里的一种场景。看他的作品,有种剑走偏锋的感觉,再过点就过了,可是他刚好就在那个点上停住了,这就是为什么人们看他的雕塑会有一种强大的视觉冲击力的原因。我想他有个自己的世界,然后他用一个反差特别大的手法表现出来了。我想问一下许先生,这批雕塑反映的是你内心的世界吗?

        许鸿飞:很多雕塑都带着我自己的感觉,这跟别人有点不同,我可以用幽默的眼光发现很多有趣的东西,也可以用幽默的手法做出很多雕塑。我会将雕塑有些细节放大,有时用一些对比、反思维的方式去表达,之前也引起了几个国家评论家的共鸣。

        很多人都说看我的雕塑第一个感觉就是“快乐”,其实严格来说,欢乐并不是我创作的目的而是作品达成后的客观结果。我只是喜欢站在人性的基础上,关注平凡人的恬淡生活和挖掘生活的乐趣,说到底这些都是爱的衍生感觉。艺术有很多种,不一定是苦大仇深的才是好作品,现在生活压力太大了,大家都需要放松。

        我的雕塑想传达一种积极的信息,很多人的感觉是纯净、童真、积极向上。这也是我雕塑创作的一种追求,有些人硬要把艺术创作搞得很复杂,以此表现自己的深度,但其实这是自己欺骗自己。

        如果你稍微注意,就会发现,很多著名艺术家的艺术世界其实都是紧扣一个主题世界进行挖掘,对我来说,欢乐是个非常大的主题,肥女人也是,可以挖掘的东西太多了。

        ORNELLA CASAZZA:没错,毕加索就说过的,只要挖掘到一个好的主题,这样的艺术创作是可以做一辈子的。我强烈建议许先生应该把“肥女人”这个题材好好深挖下去,这是个广阔的题材,有很多空间可以发挥,“肥女人”值得做一辈子。

        主持人:意大利有类似风格的雕塑家吗?

        ORNELLA CASAZZA:没有,否则就变成了模仿。但是哥伦比亚有个雕塑家叫布达罗,也是喜欢做“肥女人”。但是他们两个人的风格是不一样的,前者是充满讽刺,是变形夸张、抽象的,而许先生的作品虽然也是夸张的,但这种夸张依然建立在具象雕塑的基础上。

        主持人:你最喜欢的是哪一件雕塑?

        ORNELLA CASAZZA:我个人比较喜欢《睡美人》、《月光曲》、《转体》、《天轮》,这几件雕塑都展现出一种生命力,非常神秘,你得走上前去慢慢看,会给你一种发现的乐趣,可以给你很大的想象空间。其他作品如《吻》,造型一目了然,我也喜欢,但相比之下我更喜欢能够激发想象力的东西。

        主持人:许老师的雕塑,欧洲的收藏家会喜欢吗?

        ORNELLA CASAZZA:为什么不呢?让人开心就是最大的收藏理由!其实单纯看他的作品,很多人会以为是西方艺术家的作品,这也可以看出许先生应该是在西方雕塑艺术上吸收了丰富的营养。他想表达的跟西方的雕塑家是相同的,都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美,我并没有感觉这种艺术离我们有多远。

        但在欧洲当前的经济形势下,艺术品收藏都放慢了速度,即使是对欧洲顶尖艺术品的收藏,也都是放慢了速度。

        C警惕中国艺术品在国外盲目炒作

        主持人:CASAZZA,随着中国国力的强大,近年来中西方艺术文化交流不断深化。据我的观察,中国目前走出去的文化艺术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传统的文化艺术,另一种就是当代艺术,但这两种艺术样式,都不能完全代表中国当代的文化艺术。不知道你对中国艺术当下的状况了解吗?

        ORNELLA CASAZZA:你这个问题不太好回答,当代艺术就在眼前,因为距离太近,反倒不如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时期的艺术好了解。近几年中西方文化交流的确多了很多,之前已经有一些中国的雕塑家到罗马、威尼斯做过一些展览,但规格不如许先生这次的展览高。

        佟爱明:我作为一名常年居住在法国的华人,说一说我自己的感受。对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比如杂技、剪纸、书画等等,外国人也是很喜欢的,但他们更多的是带着一种好奇的心理。

        而之前经常在国外露面的当代艺术,很多又带着丑化中国的色彩,有些绘画完全歪曲了中国的现状,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拿去宣传。我就知道一个真实的案例,法国一家著名的公司,收藏了一位中国艺术家的很多作品,去年发现这位艺术家的作品市场价格开始走下坡路,于是他们开始炒作,在地铁里铺天盖地做广告,一下子又把这名画家的作品价格炒了上去。最后这些被抬高价的当代艺术品,还是回流到了中国买家手里。但这名艺术家的作品题材,明显歪曲中国人形象,我们很多在法国的中国人看着都觉得特别郁闷,中国人哪会愚昧到这种地步。

        许鸿飞:之前我去米兰筹划我下次展览事宜的时候,中国驻米兰的总领事也跟我聊到这个问题。说是之前一位中国当代艺术画家在都灵举办了一个展览,他去到现场后心里很不好受,因为很多作品都反映的是中国的负面,给人传递了一种很不好的负面情绪。所以看到我的作品他很开心,觉得我反映的是中国目前生活的另外一种状态,所以他邀请我去都灵、米兰举办个展,想要通过我的个展,改变意大利人对中国的印象。

        佟爱明:我们也希望把有限的资金更好地应用到对好的艺术家的推广上,我也希望外国人觉得中国人现在不仅仅是有钱了,还是个有文化的民族,而不是土包子只会买LV包。正是这个原因,文化部的专家选中了许鸿飞和他的“肥女”雕塑,送入法国卢浮宫展出。中国的经济强大了,文化艺术的输出也应该带有正能量。

        回应质疑

        艺术宣传并不等同于炒作

        主持人:许老师,中国艺术家能在世界如此高规格、高频率地举办艺术巡展,您是第一个。您觉得艺术家怎么样才能走出去?

        许鸿飞:作品首先需要有共通性和个性,另外要注重传播。就像我的雕塑,就是当下情感的直接反映,摆在那里大家一看就明白。能让人快乐,这是当代艺术的一大特点,快乐是有共通性的。另外,艺术家必须有市场意识和自主意识,什么都等着伸手向政府要钱要各种资助,就别谈了。

        佟爱明:到西方举办艺术个展一定要有个人的特色,如果只是学别人的东西学得很像,那永远只是模仿。

        主持人:很多人还有疑问,为什么您舍得不断投入巨额费用作世界巡展?

        许鸿飞:之前在欧洲举办展览的中国艺术家,有些是画廊赞助的,目的是卖画,创作的作品许多是迎合西方人观念和口味的。但我不是,我的展览都是我自己在推进,作品都来自于我的创作激情,来自于我想表达的东西,而维持我这种激情的一个方式就是不断举办展览。

        在一站又一站的世界巡展中,我不断找到激情,这让我自己都很惊讶。我的每一次世界巡展都有新作品,而且许多作品都超乎了我的想象。所以,我也愿意投入很多钱去做世界巡展,因为我认为这是一个艺术家艺术创作生命力的表现。举个例子,这次法国展览中的《嫁衣》这件作品,是我在意大利办展期间订做皮鞋时产生的灵感。我在那里看到一个古老的缝纫机,缝纫机刚好也是当代中国人儿时熟悉的东西,我把这个元素吸收过来,用的是意大利的道具,但表达的是岭南人的情感,所以中国人、外国人都很喜欢。

        其实只要我能够做出一批新的雕塑作品,我的所有花费都是值得的。我认为,艺术家永远不能提过去,最好是昨天都不要说,回顾就意味着他的艺术要死了,停止了进步。

        主持人:与卢浮宫的展览同步的,从1月8日我们登上前往法国的航班开始,广州街头上很多灯箱广告、地铁广告、报箱广告、户外LED大屏幕,还有高速公路上的广告牌,也都换上了许鸿飞的“肥女人”亮相法国卢浮宫的宣传海报。对此有不少人议论:这么不遗余力地宣传,广告推广的费用谁出的?你是不是在自我炒作?

        许鸿飞:广州的宣传费用都是我自己出的,不计算制作费用,单纯的发布费已经过百万元。

        传统政府主办的展览,想宣传但总是遮遮掩掩觉得不好意思,觉得艺术家自己宣传就是在炒作。但其实我走过这么多国家,国际成熟的策展公司、画廊在大型活动时都会要求有广告公司介入,要有推广。艺术走出去,传播推广一定要跟上。就像我这次在卢浮宫的个展,这么重要的一个展览,还是中国艺术‘走出去’的一个成功案例,为什么不让多一点人知道。如果老是捏着预算,想着省钱,用广东话说,就是“买了只鸡,却不舍得酱油”。所以国家强大,艺术家也要跟着强大,凡事都依赖政府出钱那也不行。

        主持人:我们还留意到,许多中国艺术家出国展览,习惯集中在当地唐人街或者华人社区,由当地华人社团赞助,主要的参观者也是当地华人。但许鸿飞的世界巡展不同,他的展览要走入欧洲人生活的中心。2013年,在悉尼歌剧院广场、墨尔本联邦广场,在意大利西西里扎菲让纳埃特纳市市政广场、托斯卡纳大广场,许鸿飞的“肥女”雕塑进入当地人生活的中心,此次更是直接进入了西方艺术的顶级殿堂——卢浮宫,吸引了包括《欧洲时报》在内的近30家欧洲媒体采访报道。

        许鸿飞:我到欧洲、澳洲办展,不会选择去当地的华人街。我希望“肥女”雕塑能真正进入西方人生活的视野。我在意大利办展的时候,当地的主流媒体都来报道了,许多媒体我事先没有邀请,但那些跑街区新闻的记者都来了,第二天在酒店的电视、便利商店的外文报纸上我看到了他们对“肥女”大量的报道。这样的反响也是我之前没有预料到的。所以我也在想,我们讲文化走出去已经十几年了,但什么样的文化能真正走出去?我觉得除了国粹京剧和民族歌舞外,应该有更多掌握世界共通艺术语言的中国艺术家走出去,影响西方观众。

        特邀嘉宾

        嘉宾主持许悦

      相关标签: >>名人访谈 收藏 许鸿飞 雕塑 人物访谈
    品尚品
    创想计划:文艺青
    中国艺术片:在边
    法国的时尚经
    渣打:视觉艺术诠释商业洞察力
    Gaga曾着迷小野洋子 流行音乐行为艺术珠联璧合
    日设计师制作气球礼服梦幻时尚受好评
    “VOGUE摩登不夜城”——当时装爱上艺术
    周杰伦版画5000元一幅 玩意识流受母亲熏陶
    绝对伏特加2011绝对艺术奖揭晓
    艺术与时尚结合:两者不再纯粹
    品设计
    灰姑娘的座椅
    所谓设计作品的好创意,不仅仅在于造型和功能,有时候,一种材质上的混搭和一个浪漫的名字,都会给设... 详细>>
    跳舞的杯子
    时计艺术的典范 宝齐莱马利龙系列腕表
    乱糟糟的鸟巢椅
    伦敦新晋设计师:雕塑般的针织作品
    品文学
    胡润:“由暴发户及新贵族”解码中国富豪蜕变
    天津美术学院欲扛当代艺术史研究大旗
    艺术家的悲剧,源于自我认知的迷失
    梁井宇:寻找新的可能性
    是店铺,也是艺术
    张小川:用“小首饰”做“大雕塑”
    张大千吃的艺术
     

    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www.meishujia.cn,All right

    E-mail:fuwu@meishujia.cn beijing@meishujia.cn 京ICP证110842号

     

    Powered by SiteMagic © UC&Manage
    Processed in 0.041(s)   6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