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现在·未来”专访当代影像艺术家田太权 |
2010年09月02日
中国美术家网
责任编辑:jiping
热度:0
|
|
田太权,中国80年代崛起的第一代观念摄影代表人物之一。2006年,其表现文革的作品《遗忘》、《印痕》、《图腾记忆》以及《神曲》等系列在国际上引起轰动。2010年6月27日,他的《7010》摄影作品展2010年6月27日下午3:30在泰鼎·3807摄影基地成功举办。并持续将在大理、上海、平遥、深圳等地展览,其以思考人类未来的主题再度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
田太权的创作轨迹被他归纳为“三部曲”。过去,属于中国不能《遗忘》的红色记忆。现在,《网络焦点》注视着国内国外的网络名人,从芙蓉姐姐到小布什。未来,《7010》如同神谕,警示着无节制地开采和消耗地球资源的人类,当资源被消耗殆尽的时候,人类之间的相互杀戮与战争就会发生。这种战争是非理性的,将造成人类彻底的毁灭。
过去 中国的红色记忆
田太权200 6年在重庆开始创作以红卫兵墓地为题材的一系列作品——《遗忘》、《印痕》、《图腾记忆》以及《神曲》等。国外杂志认为他是以中国的文革题材为主旋律,用照片向全世界诠释了中国的近代史。对于这个评价,田太权认为不妥当,说得太大了。“我觉得我用自己独特的艺术方式,诠释了1966-1976年的文革历史。”
出生于1960年的田太权,不是文革武斗游行的参与者,他说:“但我是一个在这个年代生活过的人,我看到,感受到的,更多的是一种记忆。它不是我的切身体会,而是由无数的片段组合成的。马路上狂热的人,游行,遍街红旗、传单,红色的子弹在夜色中穿梭,在我脑海中留下了红色的记忆。”
“回想有关文革的一切,就像不可思议的,超现实的,荒诞的东西。所以,我以我自己的方式,把他们呈现出来。”
现在 网络焦点与信仰缺失
田太权的创作方向是对时间的梳理。比如文革,他关注的是1966-1976那十年,中国的一段历史。那么,《网络焦点》,关注的是当下,网络上发生的事。《7010》关注的是人类的未来,人类的终极问题。
“从过去,现在,将来,这三个系列,是我创作中的非常重要的一条主线。表达的是我对社会现实的一种思考。我对文革的梳理,也是对现实的反思。过去的文革和我们的当下有着非常重要的关联。”
田太权认为,文革时期的人们崇尚精神,精神欲望战胜一切。它不是宗教,不是信仰,不是爱。而是不可理喻的,疯狂的,非理智的精神状态,是从反人性的角度来表达的精神欲望。到了今天,道德缺失,信仰缺失,精神缺失,人呈现出极端的两面。人们的欲望更多的是物质的,精神欲望被物质欲望彻底埋没。我们对物质的渴求,对财富的渴求,甚至可以超越一切,包括道德,伦理,良心。
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从芙蓉姐姐到小布什,从以哗众取宠赚取金钱的网络红人到掠夺资源发动战争的政客。田太权创作的《网络焦点》呈现出一种黑色幽默般的荒诞感,他的目光从只属于中国的文革时期收回,开始放眼看世界。
未来 五千年后的人类世界——7010
“到了7010,我质疑并思考人类的未来,与我一直关注的环保问题有关系。我们现在的人类,对物质财富的欲求,同时会造成大量的,无节制地开采和消耗地球资源,当地球资源被消耗殆尽的时候,人类之间的相互杀戮、战争,就会发生。而这种战争是非理性的,会造成人类彻底的毁灭。”
去年,田太权去甘肃旅游,当时飞沙走石的天气突然呈现出来的影像,让他找到了灵感,甘肃魔鬼城的雅丹地貌,成为《7010》系列一个非常完美的载体。
有专业人士认为,7010,超越了田太权以往的作品《文革》和《网络焦点》。因为它是对人类共同关注的问题的呈现,而且是以非常真实、直观的图示呈现。这种作品对于专业人士和普通老百姓都看得懂,看到这组作品就象看到了美国大片,有一种宏大叙事的风格。
北京映画廊那日松评价:“这组作品的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不能与前面两组(指《文革》与《网络焦点》)相比。有深度挖掘可能性。”中国著名的摄影批评家李媚表示,她对《7010》持肯定态度,7010系列一组以雅丹地貌为原型,一组是中国画,李媚倾向于中国画系列。而大部分人则更喜欢雅丹地貌。
对话田太权
Q:您曾在接受采访时说“观念摄影已经过时了”,请问为什么这样认为?
A:这是我针对关于假观念摄影的现象提出的批评,而不是针对观念摄影本身。比如有些人通过数码后期,PS,对图片进行改变,最终出来的东西,可能他们自己都看不懂,他们称之为观念摄影。第二种,有些摄影师,他们希望向当代艺术方面靠拢,简单地在他们的画面里加一个符号,如一个穿旗袍的人,就认为这是观念摄影。实际上,真正的观念摄影,是作者关注和思考的问题的一个持续创作。既不是简单的符号堆积,也不是简单的PS变形。
Q:您觉得人生的意义是什么?什么样的人生您认为是成功的?您成功了吗?
A:人生的意义因人而异,每个人有不同的看法。作为我个人来讲,人生的意义在于当你的肉体已经消失的时候,你的精神还永留世间。我的作品都是我对人生意义的一种诠释。我在创作的时候,就会想50年后,100年后,它们是否还有存在的价值,是否能给后人一种启示或感悟。我无法回答自己是否成功了。
当我登上高峰时,我有一种优越感,当我仰望更高的高峰时,我有一种征服欲。我会觉得自己很渺小。当我处于中间时,我无法回答自己成功还是失败。
Q:生活中,最能打动您的是什么?为什么?
A:人性。比如,我昨天看到绿色和平组织的图片,那是志愿者冒着生命危险,在雪山,深山老林等艰险之地拍摄的关于气候变化的图片。我看到后很感动。其实我自认为不是容易动情的人,真正让我失态的,泪流满面的,就是汶川大地震的图片,当我看到跟我儿子同龄的孩子被埋在瓦砾堆里时,我一个人在北京的工作室里痛哭了一场。
Q:您最近看的一本书是?能不能谈一下您的阅读史,如哪些书对您的影响深远?
A:对我影响较深的是《红与黑》和高尔基的三部曲。尤其是《红与黑》,主人公于连是一个生活在底层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终于得到自己想要的生活。他对我的影响就是,我想成为一个想改变自己的人,能主宰自己的人。最近在看《沉思录》,马可奥列留所写的,一本关于生命哲学的书。
Q:您下一步的创作计划是什么?
A:我将继续地坚持下去,跟社会现实有关的“过去、现在、未来”的三部曲方向,通过我对这三个题材的深度挖掘研究,会呈现出更具有学术或者艺术价值的作品。希望更能起到对社会的一种警示与共鸣。这是一个艺术家必须有的责任感。 |
|
- 品尚品
- 品设计
-
- 品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