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家网首页 | 新闻 | 视频 | 展览 | 博客 | 论坛 | 交易 | 拍卖 | 服务 | 画廊 | 建站
首页 新闻 评论 访谈 品美图 品设计 品时尚 品文学
    对焦史学策展人巫鸿(2)
    2010年09月02日 中国美术家网 责任编辑:jiping 热度:0  

      郑荔:很多策展人都会有自己一个固定的选择“圈子”,在策划一些大型展览时,就会选择属于自己的“艺术家圈”,例如什么一线的艺术家或是二线的艺术家等等……那你是否也有属于自己的“选择圈”呢?

      巫鸿:我现在还没有,当然有些艺术家因为长期跟随,比较熟悉。有时甚至给一个艺术家连续做好几个展览,如徐冰、张大力等等。但是如果做群展的话,我就不一定只有这几个人了,跟随艺术家还是有历史跟随性的。如果一个群展有新的概念或者一个主题,我还是希望能找到新人,不要就那么几个人。一个新人,或者一个成名艺术家忽然自己会有更新,那个时刻是蛮有意思的!

      郑荔:最为一个策展人来说,你是如何发掘你认为比较好的艺术家的呢?

      巫鸿:看作品当然是比较主要的,有时在展览里看、杂志里看或者通过个人关系,这是最主要的,我想大概也是唯一的。或者通过其他不同渠道看到的作品,如果感觉有意思的话,就和艺术家聊聊,听听他们想做什么。往往听也很重要,常常问他们最近做什么?有什么计划?在想什么等等?他们对我也比较信赖,告诉我在想.....有时候还不知道真的就要在想什么东西!有的做的比较有意思,或者和我的兴趣比较对,就开始发展。今年我做的几个展览就是从这种谈话形式开始的,因为我对艺术的物质性很有兴趣,对研究古代的、现代的,各种媒材艺术家都用,特别是当代艺术家,他不一定只用油画颜料或者其他,他们喜欢用各式各样的媒材。如果材料我认为很有意思,然后两个人就会开始合作。所以我认为,往往发现艺术家不是发现一个绝对的,发现一个天才或是说发现一个好艺术家 ,其实就是发现一个想法、一个计划,然后慢慢的开始。这些好坏,关键还是要看作品有无真正艺术含量、知识含量,这是最重要的!

      郑荔:您现在主要是在国内还是国外呢?

      巫鸿:主要是国外,因为我在国外工作,在国内还还没有固定的工作室,只是独立策展人,批评家的身份。

      郑荔:由于您长期在国外的缘故,我想你观察的角度与国内策展人可能不一样,因为在国内的策展人可能会接触许多刚刚出炉的优秀艺术家及作品,可以说本土的策展人能够掌握第一手的艺术资料,所以对于您来说,或许无法第一时间的接触这些艺术新人及作品,你或许看到的已经是属于被过滤后的东西,并非属于中国当下最前沿的状况,您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呢?

      巫鸿:有这种可能性!在80年代,90年代更接近这样,传播的媒体比较少,展览相对也少,错过就会错过机会!但是今天不一样!所谓国内策展人整天在国外,比我“跑”的还厉害!有的艺术家也经常在国外,参加不同的大大小小的展览,我曾经问过一个艺术家,他几乎在一年中有二分之一的时间都在国外,参加不同的展览。我不知道国内的策展人在国外的时间有多少,无法进行对比我们之间的时间差距,但是我在每年在国内的时间基本是一年的四分之一以上。

      郑荔:我想可以长时间在国外跑的艺术家估计也是已经有成就的艺术家啦……

      巫鸿:是有这种情况,我在国内也会认识很多策展人,我觉得国内策展人是不一样的。有些策展人很注意发掘年轻艺术家,跑得很厉害,如冯博一,对毕业生展览、组织的活动等方面,活动的比较频繁!我肯定比不上。但有些策展人也不一定花很多时间,这主要也看个人的爱好!在资源方面,也有不同的理解,首先我不在国内,另外我个人认为年轻艺术家过早的把他们带入展览、进入市场,未必是件特别好的事。其实我对这个有点犹疑,也许受史学背景的影响,我更喜欢找已经有些线路可循的艺术家,发掘他的足迹。而不是一下把一个新出现的艺术家挖掘出来。所以还牵扯到个人做展览的不同性格和兴趣,在这个层次上,对我来说跑来跑去看很多东西,并不是最重要的,我更喜欢深入地看作品,找到一个有兴趣的,花一年的时间来做,而不是看了二三十个好艺术家,马上就去做展,然后不停地做展!

      郑荔:在目前“当代艺术”已逐渐成为泛滥的现象,您对这此是什么看法呢?

      巫鸿:我认为很好,可以说是很多人奋斗的结果,原来中国当代艺术从不存在到存在,从地下到地上,从地上到全球化那么火红的被世界承认,这绝对是一个好现象!也证明国家的一种变化,社会政治体制的变化,也是一个开放的象征!当然这其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例如:过渡商业化、缺乏批评标准等等的问题,我认为这也是很自然的。并不是只有中国,全世界都存在这样问题。遇到这些情况,不该说因为存在这么多问题就不好,而应该去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解决。比如说缺乏批评标准,那就应该考虑如何去建立批评标准?我们今天的研讨会这样的活动就很好。商业化厉害意味着别的方面还做的不够,比如真正好作品、真正学术性的展览。那就需要好的机构来鼓励这种展览。这时我们只能是往上爬去找平衡,而不能往下降去找平衡,那样就没意思了!所以我不担忧这个问题,最后历史都会有客观评价。很多画都会消失,很多人名即便是现在很红将来也都会消失!历史就是这样,文艺复兴时期,光意大利就有几百上千个艺术家,但书中记录也就几个,历史永远是这样的, 所以我们倒不必太担心!(呵呵……)

      郑荔:在您的文章中不断的会涉及到今天比较敏感的话题就是有关于“图像”学的问题,在那天很多的策展人与评家都不断的把图像学的转向列为当下比较热门的话题,不知道您是怎么看待中国当代艺术有关图像的问题的呢?

      巫鸿:这个问题比较大,不太好谈。因为图像学是一个美术研究的方法问题,和这个方法有关的还有对艺术风格的方式不太一样。对图像学我在研究古代史时确实比较关注,比如汉代画像石的研究等等。但在对当代的艺术研究中,我不是把图像作为一个很重要的关注点。我认为还有很多别的方面更需要关注,比如我刚刚提到的物质性的问题,最近我做的展览中提到的视觉语言的问题等等。图像的问题对于我来说不是作为当代艺术特别大的问题,特别是当现代主义流行以后,很多原来的宗教图像都被解构,很多抽象的因素出现,色彩只是反文学倾向。图像的问题相对而言在当代并不占那么重要的位置,因为这个词本身就是从原来的宗教传来的,包括圣经解释成图像,当代艺术不是文学性的东西,所以图像不是不存在,当然还有些毛泽东的形象,很多波普,都有图像的问题等。但已经不是当代艺术的大问题,还有很多别的问题。

      相关标签: >>名人访谈
    品尚品
    创想计划:文艺青
    中国艺术片:在边
    法国的时尚经
    渣打:视觉艺术诠释商业洞察力
    Gaga曾着迷小野洋子 流行音乐行为艺术珠联璧合
    日设计师制作气球礼服梦幻时尚受好评
    “VOGUE摩登不夜城”——当时装爱上艺术
    周杰伦版画5000元一幅 玩意识流受母亲熏陶
    绝对伏特加2011绝对艺术奖揭晓
    艺术与时尚结合:两者不再纯粹
    品设计
    灰姑娘的座椅
    所谓设计作品的好创意,不仅仅在于造型和功能,有时候,一种材质上的混搭和一个浪漫的名字,都会给设... 详细>>
    跳舞的杯子
    时计艺术的典范 宝齐莱马利龙系列腕表
    乱糟糟的鸟巢椅
    伦敦新晋设计师:雕塑般的针织作品
    品文学
    胡润:“由暴发户及新贵族”解码中国富豪蜕变
    天津美术学院欲扛当代艺术史研究大旗
    艺术家的悲剧,源于自我认知的迷失
    梁井宇:寻找新的可能性
    是店铺,也是艺术
    张小川:用“小首饰”做“大雕塑”
    张大千吃的艺术
     

    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www.meishujia.cn,All right

    E-mail:fuwu@meishujia.cn beijing@meishujia.cn 京ICP证110842号

     

    Powered by SiteMagic © UC&Manage
    Processed in 0.049(s)   5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