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艺双馨六十年 --记雕刻大师冯久和 |
2010年08月18日
中国美术家网
责任编辑:jiping
热度:0
|
|
德艺双馨六十年
--记雕刻大师冯久和
冯久和,别名求和,出生于1928年,福州市秀岭村人,师承黄恒颂,以擅刻动物、花鸟闻名于世,系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福州寿山石研究会会员。冯久和的作品优美怡人,富于自然情趣,委婉细腻,耐人寻味。他的作品《花果累累》被国家美术馆收藏,选作《中国工艺美术》画册封面,后又印成"寿山石雕"邮票发行。他的《花果》作品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优秀作品奖",《延年颂》获省候选"国石"精品展"金奖",代表作《欣欣向荣》和《丰产母猪》曾获省工艺美术展览会"优秀创作奖",并被收藏。几年来,他多次被邀请出国展览和技法表演。
现代寿山石雕蓬勃发展,争奇斗艳,涌现出许多名师巨匠,冯久和就是其中的一位,经过数十年的努力,他创作的花果、群猪、飞禽等作品,无论在题材、造型和技艺方面都有开创性的突破,带动了寿山石雕艺术的提高和发展,成就卓著,硕果累累,在茫茫艺海中,开一代新风,取得巨大可喜的艺术成就。
部分代表作品:
花果累累
松鹤
求知
花果盘
开拓出新的艺术形式并丰富了题材内容
寿山石雕传统题材的作品多为仙佛人物与古兽、动物,以花果或鸟类为题材的作品很少,且这类题材多作配景使用。几十年来,冯久和运用“取巧”的技艺,将花果与鸟类题材发展为俏色分明的专题作品,开创了花果、花鸟与器皿相结合的艺术形式。冯久和还借鉴中国花鸟画表现手法:在花果、花鸟作品中雕刻猫蝶、蜜蜂、螳螂、甲虫等,增加了作品的情趣与动感,丰富了寿山石雕的艺术语言,为寿山石雕开拓出更加广阔的思维空间。
对传统的造型布局技艺有很大的突破
早年的寿山石雕多为石章、把件等小品,是文人雅士与收藏家的品赏把玩之物。1979年改革开放之初,冯久和选择了一块重达一百多公斤的高山石,设计创作大型花鸟作品。开始造型凿坯时遇害到了难题,好在他十分虚心,凡是有人来观看都非常真诚地请人提意见,使他征集到了许多好点子。经过一年多的辛勤努力,造型优美,巧色分明,布局疏密有致,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的巨作《欣欣向荣》大功靠成了。后来,他又创作了造型宏伟而又格外精美的《鸟语花香》、《争艳》、《松龄鹤寿》等大型作品。从此,冯久和大师成了制作大作品造型的第一高手。
为寿山石雕的“因色取巧”技艺开拓了更高的境界
“取巧”是寿山石雕技艺的主要特点,也是考验艺人的技巧、经验、智慧与艺术修养的试金石。冯久和取巧的想像能力很强,经验十分丰富,他从不避难就易,往往能在平凡之中创造出意料之外的奇迹。三十多年前冯久和就开始了高层次取巧的探索。他在创作果盘时将红色荔枝果上的白色斑刻成裸露的果肉,雕刻花果篮时在黑色的灵芝上取巧镂雕了两只白色的螳螂,十分精巧逼真。正是由于他当年为寿山石雕的取巧艺术屡出奇招,才有今天寿山石雕的五彩斑斓,妙处横生的效果。他创作的许多巧雕精品为寿山石的艺术宝库增添了绚丽的光彩。
通过深入生活使作品达到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
冯久和对形象的刻划总是精益求精。他的宗旨是“内师传统,外师造化”,不断地概括、提炼、提高,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达到“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冯久和不断探索研究,从生活中获得永不枯歇的创作源泉。他不随大流,当许多人跟随着他雕刻花果盘时,他就创作花鸟作品;许多人又雕刻花鸟题材时,他就研究雕刻飞禽与动作物品。他开拓求真的车轮似乎永远都不会停止,即使是古稀之年,他还多次到森林公园观察鹤的动态,精心创作的大型松鹤作品,又带来了共鸣的效应。
为寿山石雕的寓意开辟了新领域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喜欢使用大吉大利、即事多欣、益寿延年、财源广进等吉语,或寄托自己的心愿,或对他人美好的祝福,这已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特色。许多以人们喜闻乐见的民间吉语,多为民间艺术,传统艺术的常用题材,所以有很强的生命力。寿山石雕传统作品有很多吉语的题材,或以形似、或以谐音、或以意会,表达一种吉祥的寓音。冯久和十分重视作品的寓音,他不但开创了许多新的题材内容,而且在这些新形式与新题材中寓入了反映时代精神的新含义,为寿山石雕作品的寓意开辟出新的领域。
|
|
- 品尚品
- 品设计
-
- 品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