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钱币学的一点认识——访中国钱币博物馆馆长戴志强 |
2010年08月17日
中国美术家网
责任编辑:jiping
热度:0
|
|
任何一个事物,包括任何一门学科,都是有生命力的,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发展的。随着历史的演进,新的钱币不断诞生,钱币文化不断发展,作为研究钱币的学科——钱币学的研究内容自然日趋丰富。同时,伴随着时代的推移,科学的进步,人们所能掌握的研究方法、研究手段越来越多,越来越先进,因此,对于钱币的认识也就越来越深刻,越来越全面,于是对于钱币学的研究对象,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也就有了新的认识。
在1999年出版的新版《辞海》中,有了一条新辞目——钱币学。《辞海》对它的注释是:钱币学旧称古钱学。研究历代钱币的学科。过去以研究古钱为主,故称“古钱学”。建国后研究范围扩大,包括了当代钱币,并兼及其他有关文物,故改称为“钱币学”。古钱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是就钱论钱,钱币学则从研究钱币实物及有关文物出发,进而探索钱币发展规律、历史作用、文物价值和社会意义等。从这样的注释中,我们不难看出,时代的发展赋予了钱币学新的内涵和要求。那么,怎样理解新形式下的钱币学?怎样更新学术观念,努力做好钱币学的学科理论建设呢?为此,记者专访了在钱币学研究方面建树颇丰的中国钱币博物馆馆长戴志强。
记者:钱币学是以钱币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怎样正确认识和理解“钱币学”的定义?
戴志强:要正确认识和理解“钱币学”的定义,首先要正确认识和理解“钱币”的确切含义。这里必须说明的是:钱币学所要研究的“钱币”和“货币”是两个不同领域的专用名词。众所周知,“货币”是经济领域的一个名词,是指物物交换的媒介。货币的职能是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储藏手段和国际货币。货币一旦退出流通领域,便不再行使货币的职能,不再是货币,只能说其在历史上某一个时期,某一个地区曾经行使过货币的职能,因此有人称之为“历史货币”。现在我们所说的“钱币”,则是文化领域的一个名词,它既包括正在流通使用的货币,也包括历史上曾经使用过的货币,还包括因为货币和货币文化而产生的其他相关的东西,我们不妨称之为“货币文化的衍生物”。当然,钱币的主体是历代货币,因为只有有了历代货币,才会产生它们的衍生物。钱币学不是货币学,货币学要研究的是货币理论、货币制度、货币政策、货币购买力等等与货币相关的经济问题。钱币学则不注重有关经济的理论问题,而是用货币的视角,研究与货币相关的文化问题,是要通过钱币版别的鉴定研究,筛选出遗存的稀世珍宝;要通过钱币的考证研究,再现中华文明的光辉历程;要通过钱币学的探索研究,总结前人和他人的成败得失,为当今货币政策的制定,货币的设计、制造和发行提供有益的借鉴;要通过钱币的集藏、整理、陈列、展览和钱币文化的宣传教育,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陶冶情操,搞好精神文明建设。
记者:谈到钱币学的研究对象,人们自然想到的是历代货币,而您认为历代货币不是钱币学研究的全部,应该把纪念章涵盖进去,为什么?
戴志强:国外有很多博物馆都是把货币和纪念章交由一个部门来收集、管理、分类和研究的,称之为币章部或者叫币章博物馆。例如英国的大英博物馆的币章部、美国史密森国家博物馆的币章部、法国国家图书馆的币章博物馆等等,我们的中国钱币博物馆实际上也是币和章的收藏和研究部门。
众所周知,纪念章和货币,包括流通货币和各类纪念币在文化上有很多共通之处。特别是由造币厂设计生产的纪念章,与货币有着更加密切的关系,因为它们拥有共同的设计师、共同的雕刻家,甚至是一样的操作技术,大致相仿的工艺流程,所以造币厂设计生产的纪念章和同时代的金属货币诞生于同一个母体,它们之间的手足之情、血缘之亲是不言而喻的。其实,从文化意义上讲,一枚好的纪念章,或许更能比较充分地反映这一个时代的钱币文化。因为,它可以突破货币设计生产中的很多条条框框,清规戒律,设计人员的思想可以更加解放、更加活跃、表现的手段可以更加灵活多样,技术运用可以更加充分,甚至淋漓尽致地不受任何拘束地去探求、去创造。一般纪念章的发行量都比较少,所以对于造币厂来说,纪念章是小生产,是试验田,是练兵场,先进的生产技术可以在纪念章上试验、实践,成熟后再推广到货币生产中去。对于那些数量极少、档次很高的纪念章,在操作工艺上,更可以精雕细刻,反复锤炼。从这个意义上讲,高水平、高质量的纪念章又是钱币文化的开拓者、先驱者。所以不研究、不了解纪念章的情况,也不可能对当代货币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当然,很多纪念章是民间制作的,工艺水平、制作程度良莠不齐,甚至有的粗制滥造,不堪入目,应另当别论。
纪念章和货币的关系,当代是这样,历史上也是这样。古代钱币中所谓的压胜钱,或许就可以理解为各个历史时期,各种不同用途的“章”,当然,其实际应用的范围要宽得多。压胜钱门类极其繁杂,从各个角度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钱币文化、民俗风情,成为古钱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有的甚至有极高的文物价值和学术价值。综上所述,总结的简单一点,我们现在所说的“钱币”就是指纪念章和货币的合称。
记者:一旦有了货币、货币文化,便产生了它的衍生物压胜钱、纪念章,由此引生出新的意义上的文化。那能不能说货币文化和它们的衍生物的文化就是我们所说的钱币文化?
戴志强:当然。钱币文化就是货币文化和它们的衍生物的文化的总合。实际上,自从有了货币,钱币文化就应运而生,它可以追溯到实物货币时代。实物货币和金属称量货币都具有两重性,它们除了行使货币职能之外,同时还具有其它使用价值,在中国历史上,海贝的使用便是一个实例。金属铸币诞生之后,由货币文化衍生出来的其他相关文化,也相继而生。有人认为战国齐的六字刀是田单复齐时齐国特制的纪念币,若此说成立,那么,六字刀可能就是我国最早的纪念币了。还有以后相继出现的宫中行乐钱,吉语钱、打马格钱等等。随着时代的前进,钱币文化也在不断的推陈出新,它们不仅越出了经济领域,而且与民俗民风交织在一起,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
记者:您能谈一谈,21世纪的钱币学研究,更看重的是什么?
戴志强:旧时,不少人批评古钱学家只会就钱论钱,因此,所得者只能是一孔之见,一得之见,成不了大气候。如今的钱币学研究,不仅要注重钱币实物自身的考察,而且要尽可能地掌握和了解其他相关资料;要熟悉历史知识,了解钱币产生的时代背景、历史条件、当时的科学技术、人文思想,把钱币融入社会之中,而不是孤立的东西;要掌握文献资料,并要了解后人对这些资料的应用和认识情况;要关心考古学的新成果,及时掌握相关出土资料,对新出土的钱币,更要了解其出土的详细真实情况,以及其他伴出物的情况,以便作出正确的判断;要在继承和发扬古钱币的传统鉴定方法的情况下,吸取和借鉴其他兄弟学科的研究成果,引进先进的科学分析技术,在看到钱币的表层情况的同时,更可以了解它的内在实质。
现在的钱币学研究,对于钱币的鉴定,不是一个“真”字,或者一个“假”字,就可以草率打发的,也不是一个文物价格的高低就可以了结的,而是要在此基础上,再作进一步的探讨,通过每一枚钱的研究,积累起更加丰富的资料,去探索和了解钱币发展的历史,钱币发展的规律,从而为繁荣新时代的钱币文化,提供学术成果,服务现代货币,这对于我国的钱币事业,应是百年大计。 |
|
- 品尚品
- 品设计
-
- 品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