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聊访紫砂老艺人吴坤大一家归来 笑阳·文 |
2010年08月11日
中国美术家网
责任编辑:jiping
热度:0
|
|
最近在忙三件闲事,说是闲事,也就算不上太忙。第一件是背诵唐诗宋词和好句子,这是初中时遗留下的坏习惯,丢不了;第二件是背书背累了,就用自己炼制出来的紫砂泥做紫砂壶;第三件,访民间老艺人,以及有一定影响的民间艺术家,计划今年完成第三届“大武夷文化壶”品牌系列活动任务。
采访吴坤大自然就是计划内的闲事之一,但这对他的家人来说,是给祖宗添光彩的事儿,所以每次他的家人都把我当成贵客来热情款待,以至于让我过意不去,想到了要用一些实际行动来补偿这份工作之外热情债务。于是,从认识吴坤大的第一天开始,我就一次两次三次的带着编辑团队,“私自”拜访吴坤大一家。而这其中,故事就多了。
比较了解我的好朋友经常说,今天给别人登报是要版费的,登一个版就要几千上万块大洋,说我一文不收,是痴了,赔了。很多时候我也只是笑笑。一来,做一个“编外”媒体人是我改不了爱好;二来,想想像吴坤大老人这样对我热情的朋友大有人在,而我又是一个不喜欢欠人情债的人,也知道自己没什么大本事,只能给朋友们在媒介方面牵线搭桥;三来,我这人有个怪癖,就是喜欢收藏好朋友们亲手做的艺术作品,每天看着这些作品,想想这些好朋友,这就是我人生的一大快事。所以,我经常这样回答我的朋友们: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我没有赔!也没有痴!
今年的农历五月初三,我又带了晓寒和晓然两名“编外”记者前去吴坤大家里,为香港《大公报》收集一点资料。对吴坤大老爷子,可以说我是发挥自己作为一个“编外”媒体人的媒介传播能力,快乐地为他服务的,因为无论是我所掌控的网站、论坛、报刊专栏,还是我与老朋友搭上关系的其他报媒平台,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如何让吴坤大这位紫砂老人在上面亮亮相。
这次,不知这么的,在给老爷子的作品和老爷子的爱子吴立军的作品拍照时,我分明感受到老爷子在全家人心目中的威望,就像小说中描写的“族长”一样备受尊重。因为全家人一起来接待我们,也因为吴坤大的两个爱子前来帮父亲的忙。我们三下五下拍完作品后,就在露天庭院里拉家常。
吴立军看见我的两位编外记者在用相机拍懒卧在庭院地上的乖乖狗,拍悬挂在树枝上的鸟笼子,拍石榴花、水仙花、兰草花……,就主动邀我和他在他自己的展厅前合影,我应诺答应。紧接着,老爷子的大儿子吴立新也过来要与我合影。最后,我主动邀请老爷子与我合影,老爷子身材不高,他先是整理了一下衣领,然后站到一个较高的槛上,我站在下面刚好与他同高。可是这个位置不好,我的编外记者晓然说,后面背景比较杂乱。老爷子也只得重新换个位置。这样,老爷子就显矮了,我赶紧躬下身子说:在你老人家面前,我身子得弯着。吴立军在一旁说:“邓小平虽矮,邓小平也是一位伟人,我家老爷子在全家人眼里就是伟人。”
咔嚓咔嚓几声过后,老爷子走到相机前,想看看拍的咋样,看过后,老爷子连声说好好好,晓然可能乐呵透了。因为江南的梅雨季节早早地到了,天气时不时的要落几滴雨,我们也还有要事缠身,急匆匆的离开了老爷子一家。
在车上,晓寒、晓然和我聊起老爷子来。晓寒说:老爷子家真和睦!晓然说:那当然!我说:老爷子对我们有恩呀!晓寒说:像这样热情的人家可不多。晓然说:那当然。我说:别那当然了,回去把稿子写好就是对老爷子最好的回报。晓然接着又说:那当然……晓寒忍不住晓然的“那当然”,在车里大笑起来。
车子拐过几道弯后,透过车窗,我看着蜀山蠡河对面的老街,忍不住背诵起宋人王观的《卜算子》来:“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同春住……”晓寒可能不太明白这首词里的含义,就说我应该背诵一些赞美老爷子家的庭院幽静、家庭和睦和歌功颂德的词句。
晓然打断晓寒的话,说要和我比背诵类似的名言佳句,我也想检查一下自己这些天背诵的词句到底忘掉了多少,就向晓然说:咋比就比。晓然说要把每个句子的出处都说出来,我点了点头。比试由晓然开始:“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刘禹锡《陋室铭》)”;晓寒接着说:“德不孤,必有邻(论语·里仁);我想了想说:这回我用宋词里的句子恐怕不行了。晓寒看了一眼,示意我快点接下去。
我想了可能有三十秒钟,然后向晓寒和晓然说:用来形容老爷子的佳句,可能只有《史记·李将军列传》里的“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句最好,为什么呢?因为桃子李子虽不会说话,但是它们果实甜美,惹人喜爱,人们在它下面走来走去,就走成了一条小路。这个比喻即是说,一个人做了好事,不用张扬,人们就会记住他,一个人只要能做到身教重于言教,为人诚恳,真挚,就会深得人心。一个人只要做到真诚、忠实,就能感动别人……晓寒和晓然听后,全都无言。
其实,这也何尝不是我最想要说的心里话! |
|
- 品尚品
- 品设计
-
- 品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