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家网首页 | 新闻 | 视频 | 展览 | 博客 | 论坛 | 交易 | 拍卖 | 服务 | 画廊 | 建站
首页 新闻 评论 访谈 品美图 品设计 品时尚 品文学
    紫砂大师篇——汪寅仙访谈录
    2010年07月20日 中国美术家网 责任编辑:jiping 热度:0  

      汪寅仙--个人简介:
      汪寅仙,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高级工艺师。1943年生,1956年入宜兴紫砂工艺厂师承吴云根、朱可心等老人,75年中央工艺美院进修学习,江苏省第六、七、八届政协委员,省工艺美术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省工艺美术学会陶艺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四十年来,勤奋研习,探求创新,施艺严谨,手法独特,善于将自然生态注入壶艺之中,共创新作数百件套,作品被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英国大英博物馆、故宫博物馆、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南海紫光阁、上海博物院、中国工艺美术珍宝馆、南京博物院、香港茶具文物馆、台湾历史博物院等收藏,被选为国家领导人出访礼品,曾在日、美、德、新、澳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展览,并多次荣获国内外大奖。1997年出版《汪寅仙紫砂作品集》。

      汪寅仙,宜兴丁山人,1943年生,1995年被评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拜于名家朱可心门下习艺,创作题材与制作手法深受大师影响,已得真传。习艺期间亦曾获多位紫砂名师指导。作品以花货和光素器见长,为现代陶艺大家之一。

      14岁便开始学习紫砂陶艺,好学精进,17岁已成为紫砂工艺厂的辅导老师。数十年的创作经验,使其拥有精湛的制壶功夫和对紫砂泥性透澈的了解,至今作品已逾百件,常获选为国家礼品,出国参展并受国家博物院收藏。

      其制壶态度一丝不苟、谨慎严密,并长期对创作题材深入观察体会进行艺术的提炼。使作品展现包括形象、神韵与气质上的美感。她以写实的手法刻划自然生态美于花货上,诠释田园中旺盛的生机和饱满盎然的精神。仿真形象惟妙惟肖,在运色上汪寅仙有其独特的美学观念,她尽量保持紫砂特有的光华质感,而不求颜色与实物相同。仅于局部做颜色处理,形成一种画龙点睛的效果,也更能突显作品造型特色及优雅气韵。其光素器则讲究整体结构慎密及线条流畅,以简练的形式表达紫砂器特有的美感与深度。

      1956年进宜兴紫砂工艺厂,师从著名老艺人吴云根学习制壶技艺,后转师朱可心门下习研紫砂素塑器造型设计,1959年随师朱可心成功复制南京博物院藏品《圣思桃杯》,并随文化部艺术交流展送往当时的苏联等东欧国家展出。1979年作品《葡萄杯》选中为国家领导人出访外国的礼品。1980年创作的《高寿梅桩茶具》获江苏省四新产品评比一等奖,1986年作品《回方壶》获全国陶艺评比二等奖,1986年与中央工艺美院教授张守智合作创作的抽象线条形茶具《曲壶》曾送往日本、美国等国家展出,1990年分获全国陶艺评比一等奖、国际精品大奖赛一等奖,并被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

      作品《回方壶》、《圣思桃杯》被中南海紫光阁收藏,《曲壶》、《弯把梅桩壶》、《大一粒珠》、《秦权壶》、《南瓜壶》、《圣思桃杯》收藏在英国皇家大英博物馆等世界六大博物馆。

      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是她的艺术追求,抽象与自然写实相结合是她的壶艺风格。


      刘慧记者对汪寅仙的采访问答实录:


      刘慧:汪老师 您好

      汪寅仙:你好

      刘慧:可以这么说您是第一个走进我们节目的大师级的人物。一般人都感觉大师的生活,可能跟平常人的生活不一样,是这样吗?

      汪寅仙:其实是一样的,不会不一样 。

      刘慧:您平时都做些什么呢?有什么兴趣爱好?

      汪寅仙:平时我在家里一般来说,早上喜欢锻炼锻炼身体,另外有时间我还要搞一些创作。

      刘慧:您现在还在搞创作 。

      汪寅仙:我还搞一些创作,的时候也弄弄园子,搞搞花什么的 。

      刘慧:我看见您的家很漂亮,特别是外面那个小花园特别有特色。有人说紫砂是一门大器晚成的艺术。您到了50多岁的时候被评上了大师。您觉得这是早了还是晚了?

      汪寅仙:应该怎么说呢,就是说这次评比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为紫砂厂来讲一共是评了7位。作为我来讲还算是7位里面最年轻的 。

      刘慧:已经算是最年轻的了 。

      汪寅仙:我是最年轻的 。

      刘慧:那最高的有多大年纪 。

      汪寅仙:最高的象顾老已经过辈了,现在健在的就是蒋蓉啦她有85岁了

      刘慧:85岁了 。

      汪寅仙:她也是跟我同一届评上的 。

      刘慧:那么您是怎么开始紫砂生涯的 。

      汪寅仙:我呢就是说怎么开始的呢,因为50年代我是1956年进厂的,那个时候我在丁山小学还在读书。在学校里读书的时候,看到紫砂厂,那个时候还不叫紫砂厂,就是刚刚合作化,那个时候把紫砂的一些作品,拿到我们学校旁边的操场上面做一个展览。这次展览我看了以后很振奋,因为我的家庭出身也是搞陶瓷的。但是我们家搞的陶瓷,就是一般的日用陶瓷,大缸啊什么的,建筑陶瓷卫生陶瓷也都做过。但是就是没有见过这样的艺术陶瓷。小时侯看到紫砂的一些小茶壶啊瓜果啊。就放在我们大操场上展览的时候,我就说我将来能够搞这行多好。

      刘慧:一看就喜欢上了 ?

      汪寅仙:一看见就挺喜欢的很振奋,后来我小学毕业以后,那一年正好紫砂厂招收第二批学徒。我知道这个信息以后,就积极要去报考这个学徒班。

      刘慧:学徒班学了多长时间 ?

      汪寅仙:我学了三年 。

      刘慧:学徒班是三年 ?

      汪寅仙:学了三年,当时进厂的时候也做一些简单的考试。比如说给你一块泥巴。你怎么样做成圆的怎么样做成方的。另外呢也搞一些书画。就是说画了一个《喜鹊登梅》。



      刘慧:还要画画 ?

      汪寅仙:那时侯一个老艺人现在来讲也过辈了,出了一个画稿在黑板上,给我们做了一个简单的临摹,另外呢也做了一些口试,你为什么要来学紫砂,就是一些简单的考试吧 .



      刘慧:当时考的人多吗 ?

      汪寅仙:考的人有30多个 。



      刘慧:都是小孩 ?

      汪寅仙:我报考的时候年龄最小,我是虚报了年龄去的,当时我虚岁只有14岁,我还不敢多虚报,就多报了一岁。报了15岁去考。大的大概比我多五六岁,(大)三四岁五六岁都有,有的是初中毕业 有的是小学毕业 。



      刘慧:你们当时那一批有多少人考上了呢 ?

      汪寅仙:实际上去考的人大部分都考上了,因为只是做一个简单的考试。主要是你为什么要来做紫砂,我觉得问得挺有意义的,现在回想我当时讲,从小我就听到紫砂是中华闻名的陶瓷我是很向往的。



      刘慧:宜兴是个陶都,自然在宜兴做紫砂的人就特别多,但是能称得上是大师级的人,只有很少的几个,您觉得您的长处在什么地方?

      汪寅仙:要说起长处,我也不是有多少特别的长处,但是我就是喜爱这门艺术,我进了厂以后由国家级,就是国家命名的老艺人来培养我们的,从技术上培养我们。



      刘慧:当时是谁呢 ?

      汪寅仙:我刚刚进厂的时候老艺人叫吴云根,后来到了1958年的时候又跟了朱可心,朱可心在做花货方面,也是名望很高的一位老艺人,跟了他以后主要是按照他的特长,来学习他的门类,另外我在工厂里不仅在技术上,得到了老艺人的指导,另外工厂里也培养我们参加,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进修培训,在这方面对我来讲,不仅在做的方面有提高,另外从理论上来讲也得到了提高,还有一个在工厂培养我们的时候,我们也是拼命在学的,另外还有一个机遇在里面,我觉得我们是有机遇的,特别是遇上改革开放的机遇,对我们来讲鼓励是特别大的。



      刘慧:紫砂艺术素有“方非一式圆无一相”的古训,您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

      汪寅仙:是这样的,因为紫砂的造型千姿百态,方的话你讲方的什么叫“方非一式”,方有八方 六方四方,所以“方非一式”,方有好多种还有大小还有高低,所以说是“方非一式”,“圆无一相”圆的东西更加多了,有胖一点的有瘦一点的,有大一点的 有小一点的,有下面大上面小的有下面小上面大的,都有所以说类型是各种各样,这句话来形容紫砂的造型,确实是很贴切的,说明紫砂不仅门类多花样多,造型是各式各样的 。



      刘慧:听了您的介绍,我对紫砂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是我对紫砂没有什么研究,也不懂得怎么样去欣赏一把壶,现在我们就以您刚才拿来的供春壶,以这个壶为例,我们应该怎么样去鉴别它或者欣赏它?

      汪寅仙:这个壶我讲给你听,这个壶实际上是我们老祖宗,就是说它是由明代开始万历年间,紫砂有历史记载的第一件作品,就是从供春开始的,那么供春壶是怎么样命名的呢,实际上这个里面讲起来,还有个故事在里面,因为过去吴颐山在金沙寺,我们宜兴有个金沙寺,在读书他(供春)是他的书童,他有时间在闲暇之余就照着传说,照着银杏树的瘤捏了这把壶,所以这把壶象银杏树的瘤,它高高低低,它的痈结实际上就是,从瘤的高高低低上来变化的,这个壶比较自然,一个它有历史价值,还有一个紫砂有花器实际上是从它开始,也可以说是历史上比较早的一件,另外象这些地方怎么样来品它呢,象这些地方都留有我的指纹在上面,这就有这种手感有手捏的味道,还有一个它的造型古朴很古雅的,这里面还有“供春”两个字,这是一个比较古朴的造型,但是这个里面手工的味道,要细细地看才能看得出来,它实际上这个里面,树皮的裂纹都做出来了,这个地方手捏的一块一块捏上去的,都可以看得出来指纹在上面。



      刘慧:您有不少作品是在全国获奖的,那么您自己最满意的一件是什么?

      汪寅仙:这件作品应该讲,还是我挺满意的一件作品,因为整个这把壶线条非常流畅。

      刘慧:这叫什么壶 ?

      汪寅仙:这叫“曲壶”歌曲的“曲”,为什么取它叫“曲”呢,因为它有象音乐的旋律在里面,等于这把壶是用一条线来贯穿,非常柔和的一个造型,你看它也没有断线的地方,每一个线和面都有变化的,从这面看这个里面的线,线条非常流畅象一只蜗牛,实际上这把壶 来自于蜗牛的形象。

      相关标签: >>名人访谈 紫砂
    品尚品
    创想计划:文艺青
    中国艺术片:在边
    法国的时尚经
    渣打:视觉艺术诠释商业洞察力
    Gaga曾着迷小野洋子 流行音乐行为艺术珠联璧合
    日设计师制作气球礼服梦幻时尚受好评
    “VOGUE摩登不夜城”——当时装爱上艺术
    周杰伦版画5000元一幅 玩意识流受母亲熏陶
    绝对伏特加2011绝对艺术奖揭晓
    艺术与时尚结合:两者不再纯粹
    品设计
    灰姑娘的座椅
    所谓设计作品的好创意,不仅仅在于造型和功能,有时候,一种材质上的混搭和一个浪漫的名字,都会给设... 详细>>
    跳舞的杯子
    时计艺术的典范 宝齐莱马利龙系列腕表
    乱糟糟的鸟巢椅
    伦敦新晋设计师:雕塑般的针织作品
    品文学
    胡润:“由暴发户及新贵族”解码中国富豪蜕变
    天津美术学院欲扛当代艺术史研究大旗
    艺术家的悲剧,源于自我认知的迷失
    梁井宇:寻找新的可能性
    是店铺,也是艺术
    张小川:用“小首饰”做“大雕塑”
    张大千吃的艺术
     

    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www.meishujia.cn,All right

    E-mail:fuwu@meishujia.cn beijing@meishujia.cn 京ICP证110842号

     

    Powered by SiteMagic © UC&Manage
    Processed in 0.040(s)   5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