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家网首页 | 新闻 | 视频 | 展览 | 博客 | 论坛 | 交易 | 拍卖 | 服务 | 画廊 | 建站
首页 新闻 评论 访谈 品美图 品设计 品时尚 品文学
    周桂珍访谈录—现状与未来
    2010年07月20日 中国美术家网 责任编辑:jiping 热度:0  

      问:周老师,我们在宜兴做调查的时候,也去看了很多的紫砂工作室,发现是一种很零散的状态,各干各的。这对紫砂工艺的传承与发展是不是很有利?但是对培养人才方面几乎所有的人都在表示一点点的担忧,因为我们看到的能够很正式的带徒弟的毕竟是少数,能让学徒受到很正规训练的也是少数。



      答:我刚才给你讲的这些,是说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是蛮苦的,但是我们很幸运,我们是真正学到了东西。现在这种状况也不属于我们自私,因为整个国家的传统工艺体制形式全变了。一般的技术员50岁退休。而50岁的年龄正当创作的高峰期,像我们,我想着我年轻七八岁的那些年,五十五岁时候,正是我精力旺盛的时候。就是应该说这一块国家还应该更加重视。从紫砂事业的角度讲,它像一个宝塔,宝塔尖上是顾景舟,顾景舟过世了现在还有蒋蓉,蒋蓉下来的这个层面就是汪寅仙、徐秀棠、徐汉堂、吕尧臣我们这批,如果是我们再下来的一批,还有一批老人,都是过去都很有基本功的,再下来就是些50岁左右的人,也是在我们的培养之下的那批。然后是再下来年轻一点的……。这个“宝塔”作为一个行业,首先老艺人就是它必须要有的一个宝塔尖,那个宝塔尖削掉以后,你的整个事业的含金量就不足,在工艺品牌上你就受到一定的损失。



      当然现在老一辈的大都在家里。一旦在家里,宜兴的家里你们都去看过的,自己的家都搞得很舒适,他到了这个年龄,你要是再叫他去上班也不合适,不过,我知道,他们大都闲不住的。



      问:就现在我们接触到的人来说,他们有的也收了一部分徒弟,还有的在向家中的下一代传艺,比如说儿子、女儿、孙女等,可以说在他们家里直接受艺的这一部分人,各种条件都非常好,而且得到的指教也比较好,可以说在下面的两三代人里面,紫砂工艺传承不会出现大的问题,是现在的社会风气太浮躁了,很多人都表示担心,会不会影响到紫砂工艺的健康发展?在后面的一些学艺人当中,会不会出现某些衰退?



      答:这个担心绝对是必要的。紫砂工艺发展的不错,比之历史上是发扬光大了,做的人更多了,其实不能看表象的有的成名的人,也成天玩麻将什么的,以为他已到顶了。现在徒弟们不大好带,在过去的年代,人心都很静,以孩子吃过苦,社会上也没那么多的诱惑,那是学的人他自己要学,愿意学。正如高海庚他们这辈人,只要老师有什么东西给他,就拼命的学。但是现在的小孩子,动手能力差了,现在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家庭,父母就要求小孩子读书,不会让他们做很多事,不做事动手能力就差,你教吧他死活都不会。

      在紫砂业目前这种看似兴旺的情况下,我们觉得有一种危机感,我们学到了老前辈的,老前辈教会了我们。在后一个过程里面,我们曾带过40岁以上的这批人。那么,他们要是某个部分慢慢的有一点偏移,某个部分他已经熟练了,再通过他们的手再去带一批过得硬的人,那自然好。但现在他们思想意识上已不会成天板着个脸,一定要徒弟一天做多少个,做得不好就不要吃饭,不要洗手,这种时代已经过去了。那不能吃苦的孩子他能学到什么?作为一个已经成名了的大家,他可能吃过很多很多的苦。他肯定是在他的早期有过“量”的积累,他要打下自己扎实的基本功。这个过程是不容易的。现在有的学徒的,一开始就在那里磨蹭啊磨蹭,本来是要求他一天做三个壶的,他三天都磨不出来一个,况且磨出来的那个还不像样,你怎么教他都不懂,这个就麻烦了。

      问:没有以前那种环境了?现在人吃苦的意识也差了!



      答:现在有的人那些成名成家的思想意识倒是比较强,要做了一个品种,他马上就觉得要得到经济效益,马上就觉得自己能做了,成功了。这种思想是真有害的。



      问:对这种情况有识之士都表示非常的担忧,觉得紫砂作为一种传统的手工艺,应该保护。而手艺的保护,关键还是在手艺人,使这种珍贵工艺能够代代相传。



      答:我不赞成吃大锅饭,但集体性的紫砂厂也有它的优点,过去在工厂里,你能看到一些真东西,那是一排的人坐在那儿“啪、啪、啪……”,有打泥条的,有打泥片的,有搓嘴做把的,有马上做好的,一眼就能看到好多好多的镜头。现在,挨家挨户的,有一些你们也看到,真的,有的路子都不知走斜到哪儿去了!做啊做,做啊做的,没学到真东西。如果没有一个好的样品放在面前,要想学到优秀的工艺是很难的,况且,,也没有一个标准的操作过程了。



      问:我看到现在他们打泥条、打泥片,到各家去都看到各种不同的手法。以前像顾老是怎么要求你们的?



      答:每天打泥条、泥片,规定你要打多少泥片,堆多高,很多泥片堆在一起不能是一边厚一边薄,不能是中间厚,两边压瘪一样的塌下来,那要求真的好严啊!然后呢,每天打的必须再喷一点水,用木锤子、榔头捶了,明天再来继续打;明天完了,捶掉,后天再来打;就是这样反复的练习。现在你要求谁去这样练啊?



      问:所以我们每次采访都会问:“你觉得现在紫砂的现状怎么样?未来有没有什么比较好的想法?”大部分人都回答我们说,现在工具比较好,虽说传统的木转盘还留下来,但是铁转盘还有别的能做到更精致的工具都纷纷的做出来。而且现在的这个时代也比较好,传统文化和传统工艺又受到了重视,紫砂现在看起来是形势一片大好。都说现在是处于紫砂的一个高峰期,人才辈出,当然这是有目共睹的。但是对以后的话,……



      答:人才辈出,也可以这么讲。你说过去只有那么十几个工艺师,整个紫砂厂,就一个顾老、一个蒋蓉,现在大师有那么多,高级工艺师又有那么多,工艺师又那么多。下面还不断涌现出来的一拨一拨的有职称的艺人,可以说是人才辈出。


      不过,就是我刚才讲的,我们要“居安思危”,要有危机意识,紫砂是个有好几百年历史的优秀工艺品种,我们要对它高度负责任,不可以人云亦云,要看到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

      问:总体来看应该说还是比较好吧,就说以前再怎么提高紫砂艺人的待遇,都不可能达到现在这个水平。从紫砂的市场等等一系列因素看,紫砂现在应该属于一个历史高峰期吧!但是对于未来,是不是就是侧重于各家带各家的徒弟?



      答:从市场这一方面来说,各家得有各家作法,各家的风格,工艺品嘛本来也应该博纳众长,雅俗共赏。你的品质,你的等级达到什么程度,你就卖什么价,这是自然的现象。现在是这样,过去也是这样。那么后来办了工厂,基本也是这样,但是工厂的早期,同一个样子,十个人做,做得最差的和做得最好的卖出去是一个价,这个是错的。现在呢,各家做各家的,拿出来的风格全不一样,这也是符合工艺的发展要求的。但是回过来说呢,就是一定程度上现在各家各户从艺的人天地小了,格局小了。大锅饭里培训出来的,基本是一个模式,但他还有师承,哪个老师出来印章打的是反的,哪个老师是正的。我照我的老师教我的做,他就照他老师教的做,还可以互相交流、观摩、学习,还可以转益师门,取长补短,但各自又多少还是有区别。但是现在呢,估计要是到哪一个家里去做的话,真正外来的要学到他家的东西,就是我前面的想法啦,一般是不大容易的。你看我们那时候,老师带上一个徒弟,要教他怎么做,每一个动作都要关心着他,他的工具不好,老师坐下来帮他做,我们的顾老他过去就是这样带学生的。现在已经很难有这样的习艺条件了。。



      问:要教一个优秀的徒弟出来,一方面是好的苗子难找,另一方面传艺者自己投入的精力也太大了,而且完全是传艺者本人自己来承担这一份责任和投资,以前是工厂在承担,现在完全靠个人承担也是不可能的了。如果是这样,紫砂工艺的传承问题就应该引起重视。



      答:现在还不明显,这个意识还没多少人有,还是只有我们这些人才感觉得到,因为我们经历过,我们知道学艺的这个过程应该是怎么样的。



      不过,我对紫砂工艺的前景还是乐观的。曾经有一个台湾的记者问我,以后的大陆能不能像台湾那样,对紫砂如此爱衷?我对他说:“大陆的情况绝对是会的!”解放放大家很穷,吃不饱饭,喝不上茶,也不会讲究紫砂;然后接下来就是“文化大革命”,有几个人玩紫砂?现在正值改革开放,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富起来以后,在生活上就会追求更高品质,这个紫砂壶呢也属于高品质生活的一部分吧;以后呢,大家讲究喝茶了,并不是光吃饱饭,现在就是这个状况!现在呢,我的感觉就是紫砂工艺发展到现在这种程度并不容易,我们要珍惜,我们要把紫砂传承工艺下去,不断的追求,精益求精。同时又要作正确的选择,很努力的学习传统紫砂技艺。任何事情都有一个过程,任何人都不会一炮打响。以前是大工厂的型式,会有工厂来培养学徒,然后培养出了一批人才,现好多人才都是用这种模式培养出来的。但是今天,公司已经不存在了,应该说工厂已不存在了。但我们宜兴,我们紫砂界,我们全体艺人不可能让紫砂这份文化遗产跨掉的。绝对会的!

      相关标签: >>名人访谈 紫砂
    品尚品
    创想计划:文艺青
    中国艺术片:在边
    法国的时尚经
    渣打:视觉艺术诠释商业洞察力
    Gaga曾着迷小野洋子 流行音乐行为艺术珠联璧合
    日设计师制作气球礼服梦幻时尚受好评
    “VOGUE摩登不夜城”——当时装爱上艺术
    周杰伦版画5000元一幅 玩意识流受母亲熏陶
    绝对伏特加2011绝对艺术奖揭晓
    艺术与时尚结合:两者不再纯粹
    品设计
    灰姑娘的座椅
    所谓设计作品的好创意,不仅仅在于造型和功能,有时候,一种材质上的混搭和一个浪漫的名字,都会给设... 详细>>
    跳舞的杯子
    时计艺术的典范 宝齐莱马利龙系列腕表
    乱糟糟的鸟巢椅
    伦敦新晋设计师:雕塑般的针织作品
    品文学
    胡润:“由暴发户及新贵族”解码中国富豪蜕变
    天津美术学院欲扛当代艺术史研究大旗
    艺术家的悲剧,源于自我认知的迷失
    梁井宇:寻找新的可能性
    是店铺,也是艺术
    张小川:用“小首饰”做“大雕塑”
    张大千吃的艺术
     

    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www.meishujia.cn,All right

    E-mail:fuwu@meishujia.cn beijing@meishujia.cn 京ICP证110842号

     

    Powered by SiteMagic © UC&Manage
    Processed in 0.049(s)   5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