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树勇:中央财经大学文化与传媒学院教授,有“中国最激进的摄影批评家”之称。
陈小波:新华通讯社摄影部高级编辑,《人民摄影报》专栏作家,从事图片编辑工作20多年。编辑的报道摄影作品上千组,对报道有独到的见解。
昨天,在顺德展览馆举办影展的同时,也为发摄影烧友请来了摄影名家鲍琨、陈小波、刘树勇举办了一场高端讲座,三人分别从艺术性话题、意义性话题、沙龙话题对当前摄影发展及现状展开论述,并对广东的摄影发展给出了充分肯定。
这里群众基础太好了
刘树勇:我挺吃惊,这里有这么多的(摄影)爱好者,有非常好的摄影氛围。广东是做文化事特别好的地方,一是经济发达,二是它的世俗化形态,广东是世俗生活非常发达的地方,相对于北方的政治中心来说,它更有利于文化和艺术的发展。
摄影对普通百姓来说,它可以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做得很好,它可以很优雅,给生活添很多色彩。
对摄影热爱者来说,要提高摄影水平,不能老讲技术,很多技术的问题已经被工厂给解决了,我们要知道的是作为艺术的领悟是什么。我想告诉大家,你拍的任何一张照片都有可能是艺术,我们要展示出这种可能性和合理性。
我们若觉得艺术就是拍得美好、漂亮,看着舒服,那对艺术的理解就简单狭隘了。从1975年以后,艺术重要是提出问题、干预社会,以及个人表达的意义,与美不美没有关系。
在广东这个地方,摄影的群众基础实在太好了,它的缺陷就是在观念上让自己受限制了。
摄影发展已经生态化
刘树勇:摄影发展已经生态化了,多元并存,这是有价值的。生态化就是什么都有,有花、有草、有树,热热闹闹的,不往一条道上挤。在广东,媒介生态化早就很发达了,而艺术类影像在广东也是最早出现的。在影像器材,发烧友、技术水平,包括作品数量,广东都是走在前面的,这种发展环境很好。但让摄影成为艺术还要提升。
拍摄要有社会意义
陈小波:现在摄影行业的一个普遍状况是急燥,看见什么好就去拍什么,只看到主流圈子,不能坚守自己。一些有才华的摄影者,可能一转方向后在很短的时间内能够取胜,但对长远来说没有多大意义。
拍摄要考虑它的社会意义。有大批的摄影爱好者,为了摄影,投入很大的财力、物力,跑到全国各个地方去拍民俗,比如泼水节,你拍我也拍,照片拍得很好,但是大家都拍就失去了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