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家网首页 | 新闻 | 视频 | 展览 | 博客 | 论坛 | 交易 | 拍卖 | 服务 | 画廊 | 建站
首页 新闻 评论 访谈 品美图 品设计 品时尚 品文学
    杨凯访谈:当代艺术利益格局重组的途径和空间
    2010年07月17日 中国美术家网 责任编辑:jiping 热度:0  

        本刊记者:中国当代艺术利益如何分配才比较合理,应该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渠道实现艺术领域内艺术家、批语家、藏家以及相关媒介的利益平衡以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

        杨:拿一幅作品来说,十年前,有人买它的时候可能只花了五百块钱,现在市场上能卖五百万。但这十年中,艺术家、批评家、策展人、媒体、画廊、美术馆、拍卖公司等无数人的工作和积淀,使该艺术家成了艺术界很知名的艺术家,共同成就了该艺术家的影响力及其作品的市场价值,但大家可得到的价值分配回报方式却是不一样的:艺术家、批评家、策展人回报的是其学术权威性和影响力;画廊回报的是品牌和将来的市场份额;拍卖公司回报的是佣金和品牌;收藏家回报的在作品的二次流通后的巨大利润。



        所以,在利润的分配中,并不是哪个环节必须要分配多少利益,而是各个获得了社会意义上的自己想要的东西。



        本刊记者:中国股票市场、房地产市场的不规则运行是否会影响中国的艺术市场,它们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



        杨:在不同的时间段、不同的场域里,都有它们自己的运行规律,股票与房地产都属于资本范围,资本对艺术市场会带来促进作用。



        现在的房地产和股市非常火爆,从这个产业中涌现很多富翁;这些跟艺术有情节的人,有了闲钱后会对艺术市场带来资本,市场就会呈现上升趋势。



        但五十年以后,现在火热的房地产和股票市场可能趋于稳定,可能再不会对艺术品市场有大的影响了。可能又会出现新的火热的资本市场,并给艺术品市场带来新的资本。



        本刊记者:经济体制,国家管理,个人素质对艺术市场各有何影响?政府与个人应该有何作为?请谈一下您的看法!



        杨:这是一个社会结构问题。艺术品市场在过去的文革时代断裂,而是在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经济蓬勃发展,国民素质大大提高,这时艺术品市场才起动的。艺术市场的火爆真正意义上讲是上世纪的90年代亚洲经济危机前和本世纪的2003年的后期开始井喷,所以严格意义上讲,中国的艺术市场跟社会稳定、经济繁荣、国家政策和国民素质有密切的联系。



        国家要不断出台有利于资本和艺术市场结合的好政策,进行宏观调控,多建美术馆,多收藏古今中外经典的艺术品,普及美术教育,提高全民的艺术修养;而艺术市场的良性发展最终也需要有文化视野和文化理想的人积极地介入。



        本刊记者:中国当前的艺术品税收机制不健全,有没有必要实行税收立法,该如何操作才能使之行之有效?



        杨:你要问政府,不是我说了算的。艺术品交税具体来说应该是国家政策调控的结果,如果过于强调个人对它的介入是不正确的。中国的拍卖行,买卖作品需要交纳3%的个人所得税,通过画廊也是有相关的税收政策的,只是中国画廊乃至于艺术品市场还处在一个培养的阶段,建议政府对进入艺术品市场的企业的税收出台减免政策。进行大力扶持。

      本刊记者:在中国,艺术品私人交易猖獗,艺术品越过二级市场,破坏艺术品交易的正常运行,如何限制诸如此类的艺术品市场不规则运行方式?有没有必要严厉打击(艺术家)私人交易?


        杨:从法律的角度来讲,市场经济,就允许有各种各样的交易方式,只要让他们交税就可以了。

        从行业的规范和可持续发展方面来看:

        对于艺术家直接递送到拍卖行拍卖这要看具体情况:1、该艺术家有没有代理签约画廊?如果有,那他就是违约;如果没有,是可以理解的。

        艺术家直接送拍不外乎两种情况:1、是自己没有代理的画廊,而且作品市场很好,是拍卖公司直接到艺术家手上征作品;2、是艺术家的市场不好,自己上拍做价格,就是为了拉动自己的市场,对这种艺术家的行为我很鄙视!同时我提醒画廊和藏家对这样的没有学术地位的艺术家和作品的合作和收藏要谨慎。

        就我个人而言,我认为艺术家将自己的作品直接拍卖是艺术家对自己不自信的表现,而且非常缺乏合作精神和长远的市场规划

        本刊记者:中国持有资本的第一代富裕人士很少花钱来消费艺术文化,而是消费汽车,高档别墅此类奢侈品,这种文化引领模式会不会破坏中国的文化体系?富裕的企业家以及其他人士有没有责任去关注中国当代文化并使之良性运行?是否有必要实行强制措施让持有大资本的人士进行艺术欣赏能力的回炉再造

        杨:这是一个全民素质教育和社会问题。

        从人性的观点出发,富裕人士为什么非要买艺术品呢?

        我觉得富裕人士和艺术品的消费之间没有特别的关系。有人要买高档车那是他自己的事情,艺术品作为一个高端的文化消费品,它主要应该是由有文化情节的人来消费的。

        有钱人并不是全有艺术修行、有文化、有文化情结和文化使命的人,当然不必收藏和投资购买艺术品。

        让然,我们可以培养他们学会消费艺术和欣赏艺术品,去美术馆和画廊看艺术展览,培养情操;买画册,买艺术衍生品,甚至是艺术印刷品,这都是在消费。

        消费是一重理念,消费艺术是一种高贵的文化自觉和文化情结。

       在西方消费艺术品的人主要是贵族阶层。

        后面这个问题是一个艺术教育问题,应该说是我们国家近年的美术教育是失败的。艺术欣赏需要专业知识,从美学到艺术学,应该是社会教育需要改革的问题。

        本刊记者:有人说,中国现在艺术市场不规范,是机制的问题,能否谈一下运用哪些有效手段能使之合理,是通过大的艺术机构之间行业自律,还是等待姗姗来迟的国家政策推动?

      杨:市场之所以规则,主要是中国画廊不够强大,就会受制于艺术家。这包括它团队的专业性和资本两方面。


        中国的画廊产业是一个新兴产业,它的专业积累不够,文化眼光还不够高,而且最要命的是资本的积累还不够,所以现在的艺术家只会认为中国画廊是一些小企业,不是国际权威文化机构。

        有文化内涵和专业性的画廊,它会更受到收藏家、艺术家与批评家的尊重,别人也不敢小视他们。好的画廊也不完全是靠资本,最重要的还是要靠文化立场和价值判断的影响


        国家政策只是辅导作用,最根本的是靠画廊只身的免疫力。

        本刊记者:艺术圈内利益格局分配对艺术市场良性动作有何重要意义


        杨:从文化载体上来讲,我觉得它不是由利益方面来促成的,要从文化影响力方面去影响别人,例如相信宗教的那些人可以无偿地把钱和财物捐到庙宇里面去,是没有回报的。如果是回报的话,回报的是精神寄托。到布达拉宫去你就会明白,那些教徒为什么把自己终身所有的积蓄都换成金条等,无偿的捐给庙宇。它没有什么目的,仅仅是精神需求。

        如果你觉得艺术市场是生意,那就不一样了,大家会即使为一分钱都要去抢。

        这就是市场经济

        本刊记者:当代艺术实际上是一个相对狭小的圈子,如何实现跨界的交流,让更多企业家、银行金融界人士、其他外界文化人士更加关注中国当代艺术,共同促进中国当代文化的发展,请您谈一下您的看法?

        杨:这种力量是有限的,如果消费艺术的人有文化内涵与文化情结,自然会去消费它,关注它。主要是我们当代艺术的社会教育推广的影响力还不够。如果从公共艺术教育方面能做很好的引导,市场潜力是很大的,便可能产生非常深远的影响。

      来源:顶层

      相关标签: >>名人访谈 当代艺术
    品尚品
    创想计划:文艺青
    中国艺术片:在边
    法国的时尚经
    渣打:视觉艺术诠释商业洞察力
    Gaga曾着迷小野洋子 流行音乐行为艺术珠联璧合
    日设计师制作气球礼服梦幻时尚受好评
    “VOGUE摩登不夜城”——当时装爱上艺术
    周杰伦版画5000元一幅 玩意识流受母亲熏陶
    绝对伏特加2011绝对艺术奖揭晓
    艺术与时尚结合:两者不再纯粹
    品设计
    灰姑娘的座椅
    所谓设计作品的好创意,不仅仅在于造型和功能,有时候,一种材质上的混搭和一个浪漫的名字,都会给设... 详细>>
    跳舞的杯子
    时计艺术的典范 宝齐莱马利龙系列腕表
    乱糟糟的鸟巢椅
    伦敦新晋设计师:雕塑般的针织作品
    品文学
    胡润:“由暴发户及新贵族”解码中国富豪蜕变
    天津美术学院欲扛当代艺术史研究大旗
    艺术家的悲剧,源于自我认知的迷失
    梁井宇:寻找新的可能性
    是店铺,也是艺术
    张小川:用“小首饰”做“大雕塑”
    张大千吃的艺术
     

    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www.meishujia.cn,All right

    E-mail:fuwu@meishujia.cn beijing@meishujia.cn 京ICP证110842号

     

    Powered by SiteMagic © UC&Manage
    Processed in 0.040(s)   5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