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家网首页 | 新闻 | 视频 | 展览 | 博客 | 论坛 | 交易 | 拍卖 | 服务 | 画廊 | 建站
首页 新闻 评论 访谈 品美图 品设计 品时尚 品文学
    用朝圣的心 圆自己的梦──访青州籍青年画家张长志
    2010年07月15日 中国美术家网 责任编辑:jiping 热度:0  

      早在十几年前就与张长志相识,因为那时他同样是一名新闻记者,凭借自己对新闻的责任和对美术的研究,在圈子里很有知名度。而与他进一步相知,是在其辞掉了记者这个行当成为专职画家后,创作出了巨幅历史画作《矿难日记》——温总理弓腰安抚矿工遗属的体态和含泪欲哭的表情,悲痛欲绝的妇女,背景中伤感的矿难家属,整个画面都透着一种悲凉的凄美,令观者无不动容、感叹。
        这已经完全超越单纯的美术创作艺术,体现出来的更是一种对社会的责任,一种对领袖的爱戴,一种对劳苦大众的情感。
        年龄最小的创作组成员
        张长志1963年出生在青州市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家里有六个孩子,其他姊妹都很听话,一心扑在学习上,只有张长志喜欢写写画画。外人很难明白,在那个吃饭都困难的年代,普通人家的孩子为何会对书画会产生痴迷,就连父亲也曾经强烈反对。但是,当时只是孩子的张长志自己却晓得其中的情缘:街坊张子和老人是个民间书画师,他经常在家中摆上画案写写画画,草草几笔之后,就会生出各种各样的人物、花草或山水,这让张长志的心里感到无比神奇。这种“神奇”,带领张长志步入了书画的道路,张子和也成为张长志最早的书画启蒙老师。
        
        上了小学后,张长志又有幸遇到了王冠中、唐增文、谢立章几位美术老师,他们学而不厌的学风、诲人不倦的教风,深深地影响了张长志。他虚心向老师们请教学习,书画天赋很快显现出来,从三年级开始,学校的黑板报全部由他来书写、绘画。张长志仍然依稀记得,就在他上小学五年级的时候,全校几百名学生参加运动会,因为他的书法写得漂亮,所以让校长叫到主席台给获奖运动员写奖状,“校长的事情我来做”,这是对一个十几岁孩子来说最高的奖赏和肯定;围观老师和同学们的赞叹,让他感觉很有脸面很自豪,他甚至认为书画是最至高无尚和神圣、光荣的职业。他的母亲更清楚记得,就在儿子刚刚满12岁的时候,就被选入当时年龄最小、唯一一个未成年人的“益都县美术创作组成员”,与很多年过半百的老前辈一起走乡入村,通过各种书画艺术创作进行政治宣传活动,并且和大人“平起平坐”,领到了一天八毛钱的补助。这让张长志感到很有成就感,因为这个“工资” 的确为家庭减轻了不小的经济负担,他也因此被视为家中另一个“顶梁柱”。沾沾自喜的张长志对书画开始产生崇拜和信仰,这更加坚定了他的书画追求。
        高中毕业后,正遇父亲生病退休,作为家中唯一的儿子,张长志接替了父亲的工作,成为一名工人。但是他一直对自己的书画爱好念念不忘,总是利用各种时间去学习书画,一心考取专业的美术院校。1977年,恢复高考之后,他又积极复习,考取了当时的专科院校,开始正规的美术学习。
        为求学一年扔掉十几万
        1987年,张长志到了青州日报社工作,成为一名让无数人羡慕的新闻工作者,主要从事美术和摄影编辑工作。期间,他开始用新闻的敏锐性和责任心,去研究、尝试绘画和新闻摄影艺术,创作并发表了大量反映社会问题的作品。1997年,又调入专业美术创作単位深造。
        2005年春天,张长志在中国美术家协会的机关刊物《美术杂志》上看到,当时的美协副主席刘大为和冯远面向全国招收9名人物画研究方面的研究生。这个信息让他很动心,但是遭到了家人的反对。因为当时他在当地已是很有名气,其书画作品开始产生不菲的经济效益;同时,他创办的高考美术培训班,每年也有十几万元的收入。他的朋友劝他说:都四十岁一大把年纪的人了,还要抛弃一年近二十万的收入,花六七万元去北京学习,这不是有些迂腐了吗?何况女儿当时刚刚考入中央美术学院,每年也得三四万的开支,你能承担的了吗?你妻子下岗在家,她拿什么来养家糊口啊?
        面对这些难题,张长志毅然决然地做出了去“赶考”的决定。在经过几次筛选后,张长志与上百名来自全国各地的艺术追求者,参加了刘大为和冯远研究生招收考试的“独木桥”。当时是现场考试,题目要求结合当前社会背景,在一小时内创作一副六尺整张的人物主题画。张长志马上想到了到青藏高原写生的场景:纯洁美丽的藏族女孩,鲜艳的民族服装,奔跑在草原上的骏马,圣洁的哈达……灵感来了,创作激情立刻调动起来,很快,几名兴奋的藏族女孩冒着雪花赶集的场景跃然纸上,张长志取名为《步步高》。
        当这幅作品使全场惊叹。刘大为连用三个“非常生动”给打了个最高分,并且当场决定录取张长志。
        将责任和真情渗透画作
        张长志的作品,不但表现出深厚的功力,更主要的是表现出来一种可贵的责任,他经常留着眼泪作画,每一滴墨迹中都渗透着他的情感。
        2006年5月份,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美术馆、解放军艺术学院、中国工笔画学会要联合举办“全国第六届工笔画大展”,组委会通知张长志创作一幅人物主题作品。当时,全国不少煤炭生产地的矿难事故接连发生,无数矿工罹难在矿井之下,造成大量的家破人亡。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强烈的责任感使他夜不能寐,凭借较强的新闻敏感性和深厚的人物绘画功底,张长志决定构思创作《矿难日记》。当时他正在刘大为工作室攻读研究生,所有的绘画全部在学习之外的时间完成,除白天课余挥毫作画外,他每天晚上坚持画到12点,动情之时,画面上的人物在痛苦,他的泪也在流……就这样,在历时两个月时间后,一幅八尺的巨幅人物画创作成功完成。
        不出所料,画作《矿难日记》在“全国第六届工笔画大展”展出后,立刻成为关注的焦点。温总理弓腰安抚矿工遗属的体态,含泪欲哭的表情和悲痛欲绝的妇女,都刻画的毫发必现、真切动人,令观者无不动容、感叹;背景中矿难家属的群像,更透着一种悲凉的凄美,使人不禁感到人民总理体恤民情的真诚,同时更对唯利是图的黑心矿主产生憎恨。巨大的社会反响,使《矿难日记》成为该展在中国美术馆学术研 讨会的代表作。
        全国著名美术评论家、中国美术馆研究员刘曦林在该展前言中写道:“佩服《矿难》作者的勇气,当他把对人的摧残和关爱的巨大矛盾呈现于视觉形象时,为自己,为评委,也为怕丢乌纱帽的官员出了一道难题。但我相信,知难而进者能有所突破,惟有深感于中者能出感人之”心画“,就此寄希望于青年工笔画家”。
        不善张扬勤于耕耘
        面对各种成绩和荣誉,张长志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人生有涯,学海无涯。当上下求索,笔耕不止”。
        小时候刚学画画时,张长志就表现得勤奋又刻苦。当小伙伴们都在玩耍取乐时,他总是习惯躲在家中狭窄的小偏房屋子里练习,特别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更是他画得最投入、最有收获的时候。父母经常半夜听到屋里传出“沙沙”的声响,原来是张长志将废弃的风箱当做画案,将画纸贴在上面用铅笔练习速描。

      相关标签: >>名人访谈 国画
    品尚品
    创想计划:文艺青
    中国艺术片:在边
    法国的时尚经
    渣打:视觉艺术诠释商业洞察力
    Gaga曾着迷小野洋子 流行音乐行为艺术珠联璧合
    日设计师制作气球礼服梦幻时尚受好评
    “VOGUE摩登不夜城”——当时装爱上艺术
    周杰伦版画5000元一幅 玩意识流受母亲熏陶
    绝对伏特加2011绝对艺术奖揭晓
    艺术与时尚结合:两者不再纯粹
    品设计
    灰姑娘的座椅
    所谓设计作品的好创意,不仅仅在于造型和功能,有时候,一种材质上的混搭和一个浪漫的名字,都会给设... 详细>>
    跳舞的杯子
    时计艺术的典范 宝齐莱马利龙系列腕表
    乱糟糟的鸟巢椅
    伦敦新晋设计师:雕塑般的针织作品
    品文学
    胡润:“由暴发户及新贵族”解码中国富豪蜕变
    天津美术学院欲扛当代艺术史研究大旗
    艺术家的悲剧,源于自我认知的迷失
    梁井宇:寻找新的可能性
    是店铺,也是艺术
    张小川:用“小首饰”做“大雕塑”
    张大千吃的艺术
     

    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www.meishujia.cn,All right

    E-mail:fuwu@meishujia.cn beijing@meishujia.cn 京ICP证110842号

     

    Powered by SiteMagic © UC&Manage
    Processed in 0.047(s)   5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