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浩昌的油画令人一见钟情 |
2010年07月13日
中国美术家网
责任编辑:jiping
热度:0
|
|
洪浩昌的油画,往往令人一见钟情。他的画面用丰富而明快的色彩组成,由不得你不有所触动,或者为之魅惑,或者为之感动,或者为之震撼……
尤其是他最近这批作品,处处弥漫着春天的气息。乍一看,似乎绚烂的花朵成了画面的主题,但细细品味,他画中的那些花、水、江南的房子……竟是别有滋味。应该说,对于自然,洪浩昌正在突破他以往的创作模式,不再单纯地表现一种美好的风景,而是更多地去挖掘人内心深处的某种美好的情感,并以此来引起观者的共鸣。
商报:您的画作是否有一个系列都喜欢用比较明快、艳丽的色彩?
洪浩昌:这些色彩是最近在春天的时候开始用得比较多的。以前一直认为它们是装饰性的色彩,不是现实的色彩,但是画着画着,特别是在北京这样的环境中,尤其是在春天的时候,就觉得特别喜欢,发觉用这样的色彩更合理。
商报:所以在您的画中经常可以读出非常纯净的感觉,好像能把人吸引到另一番景致里去。此外,您的画作常采用一种俯视的视角,宏阔壮观,仿佛从高山之巅俯瞰世间万般变迁。
洪浩昌:对,你很敏感。
商报:在这样一种语境中,人变得很渺小。
洪浩昌:对。在大自然的环境中,我们不得不承认,人是很弱小的。
商报:即使是在您窄幅的画作里,仅仅选取园林一隅,但还是能给人以广阔的呼吸空间。
洪浩昌:是的,我本人就是喜欢自然、纯净、空阔的空间。比如,我喜欢呆在城外的工作室里。这里处于一种自然的环境中,抬头可见天空,低头踩着真实的土地,这种“原生”的状态特别好。我觉得特别需要呼吸新鲜空气,需要与大自然亲近。
商报:既然您如此喜欢自然的生活状态,为什么还会选择表现园林这种人造而且精巧细腻的景致呢?
洪浩昌:在我看来,园林是中国典型的“天人合一”的文化结晶。除了考虑人的因素,园林中的亭台楼阁也很注重“镂、透、借景”等睿智的表现手法,同时,选择的太湖石,本身就是大自然的杰作,体现了自然、微妙的变化。而且这种自然的形态没有刻板的规律可寻,使坚硬的石头变得柔和起来,体现出刚柔并济的状态。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就是中国文人的一种哲学观。体现出人与自然的一种呼应与和谐。
商报:既然您如此喜欢中国传统文化,却为什么选择了从西方传来的油画的表现方式呢?
洪浩昌:我更多的是从材料层面而不是文化层面来选择油画的表现方式。我实际上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回归,是用油彩来画中国画。
商报:那么您为什么不直接用我们传统的水墨来表现呢?
洪浩昌:水墨技法有它的局限性。仅从色彩层面而言,水墨往往表达的是纸与颜色的混合色,是墨与纸的一种综合体,而不是颜色本身。我更希望按照自己的意志做事,而油彩是有体积感、有肌理、有厚重感的,而这在国画中是没有的。这种肌理也可以说是“天人合一”的。
商报:您虽然选择了西方油画技法,但是骨子里却是纯粹的中国文人式画家。
洪浩昌:我觉得自己是很典型的本土画家。我的创作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运用西方文化中的一些技术智慧,在中国传统绘画的古树上发出了新枝。
商报:纵观您的各个系列创作,人,总是您最关注的主体。
洪浩昌:我最关注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体现着中国传统文化“天人合一”的关系。
商报:而且您表现的都是一种和谐的状态。
洪浩昌:对,我希望都是和谐的。
商报:您可以说是高产的画家吧?
洪浩昌:从油画的角度来讲我算是画得快的。因为从我的性格来讲,不喜欢在画里面纠缠。我希望我的画是简约的、美好的、向上的、阳光的、有希望的、可以期待的状态。人生不一定都是美好的,但我们去画美好的事物,就是要我们的生活因为艺术而感到希望,我希望这是一种善性的终极关怀。
洪浩昌
■1973年生于云南昭通
■1999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
■现为职业艺术家,生活于北京、无锡、昭通
■“70后”中国油画民族化的重要代表性艺术家。近200幅作品被美、日、法、瑞典、加拿大、意大利、新加坡、中国香港和台湾等国内外艺术博物馆、画廊、私人收藏。 |
|
- 品尚品
- 品设计
-
- 品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