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发展需要“正本清源”——访政协委员、中国画研究院院长龙瑞 |
2010年07月06日
中国美术家网
责任编辑:jiping
热度:0
|
|
与美术界其他政协委员不同,龙瑞委员身上除画家一职之外,还有其他“标签”:中国画研究院院长、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所长、《美术观察》杂志主编等。这使得他的思考不仅停留在美术界的发展,还延伸到文化事业发展的方方面面以及党员艺术家在建设先进文化、构建和谐社会中如何行动。不得不承认,在今年的“两会”采访中,这是记者“遭遇”到的一个最长采访——整整3个小时。
当代中国美术的基础理论研究亟待加强
记者:龙院长,我记得您去年的提案是有关昆曲的内容,今年您又关注些什么新内容吗?
龙瑞:今年我想重点提出加强“当代中国的美术基础理论”建设问题。中国美术基础理论是中国美术历史与现实经验和规律的科学总结与概括,是中华民族精神和文化认识在美术领域的延续,是古代优秀美术理论的继承和发展。目前,在创作实践中出现了许多新现象、新问题,亟待美术理论家做出新的解释和回答。
但是从美术角度讲,美术学科理论很多是借鉴外来的,如范畴、学科建设、美术史论等。另外,各种文艺思想相互交叉,既有马列主义文艺思想、党的文艺观点以及传统文化积淀的东西,这些是主流的,还有西方的文艺观点,处于相互交织的状况。
就比如今天常提的“创作”一词吧,中国传统上是没有的,古人强调“天人合一”,古有画论、诗论、文论,画学中有画论、画史、画品等,这些原本是配套的、和谐的,其背后有民族深厚的哲学思想,形成了基本的文化观。但现在常与外来文艺思想相交织。中国人的审美范畴,与西方美学是不能等同的。现在是无论学校教学、社会认识还是画家的思想方法,总把这些摆在同等位置上,造成了混乱。因此,我建议国家要加强美术基础理论研究,在资金上给予投入和保证。现在的研究,若不把艺术理论从本源上认识、梳理清楚,艺术创作很难有具体方向。
建立文化自信需正本清源
记者:您在很多场合都主张要“正本清源”“建立文化自信”,是出于怎样的思考呢?
龙瑞:对,我主张中国画要“正本清源”。中国画是我们独有的民族绘画,在哲学基础、审美意识方面都有一套完整的体系。若不弄清其本源,而一味强调“创新”,必然会立不住脚。从更深层次说,强调“正本清源”,是不丢掉民族文化立场,不丢掉文化的主体、内核。
中国画的价值观在哪里?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现在无论是办画展、搞评选还是教书、创作中,都存在着将外来概念随意用于评论中的现象。比如中国画重“气”、重“象”,讲求“章法”,黄宾虹强调“阴阳和谐”,而“构图”、“色彩”则是西方人对绘画的评介标准,有的评论家却指着一幅国画说:“这幅画色彩好、构图不错”,套用概念,丧失了品评标准。
千万别小看中国画,那里潜藏着中国人的审美意识和传统文化。比如说中国画讲求精神、韵致,而西画讲求科学,各有不同。我们必须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挖掘出来并扩大到画外。也就是说充分认识我们的民族传统,建立起文化自信。
今天,画家的个性创作容易造成他们对社会、民族的关注少于对个人的关注。如果一个画家一味追求个性,对传统文脉置之不理,那其价值观就有问题。不客气地说,现在有的前卫艺术过分偏激,对原有艺术遗存拒绝、批评甚至否定,总想建构自己的艺术特色。如果连最基本的文化传统都丢掉了,就像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最终不被老百姓接受,也就没有了生命力。
重视美术与构建和谐社会
记者:这次两会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美术对于建设先进文化,构建和谐社会会有怎样的作为呢?
龙瑞:先进文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支撑,而先进文化中有民族性。先进文化中突显民族文化,这也是当代有战略性的思考。中国画作为一个画种,有鲜明的民族性和独特的民族文化特色。建构国人健康和谐的社会心态、文化观念,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中国画从理念上,本来就具备这些特质。现在要将这些特质发扬光大。
作为党员画家、艺术工作者更要意识到,肩负的不仅是寓教于乐的创作任务,更要提高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加以认识和落实。
去年,“法国印象派珍品展”在中国美术馆展出时,我几次去那里,都看到排长队买票参观的队伍。我当时特别感触:这固然是中法文化年的一个成果,但更重要的是有这些被公认为代表西方艺术的经典作品。那么,我们有没有经典?我们对于经典有尊崇之心吗?
美术作为我国一种艺术门类,在当代与表演艺术等相比受重视不够。中国的汽车工业设计在造型和风格上国人无法染指。这里有行业的因素,也与受重视程度有关。 |
|
- 品尚品
- 品设计
-
- 品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