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楣:关于版画制作工艺的思考 |
2010年07月06日
中国美术家网
责任编辑:jiping
热度:0
|
|
版画的创作过程与其他画种不同,它是通过不同质的中介媒体最终完成创作程序的,由而更加突出并强化了创作过程的制作性能的效用。版画家看重版画作品制作工艺的精湛和完美,是必然的,也是应该的。因为制作工艺(包括刻制和拓印等)对版画艺术来说,是创作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制作过程同样融汇了多方面的艺术表现技巧。制作过程的成败,关系到整个版画作品自身的成败。这一点版画创作比较其他绘画门类,体现得更为突出而且至关重要。正因为如此,版画作者必须全面的、准确的、熟练的、创造性的把握和驾驭版画制作程序的功能、技巧和效用。这是不言而喻的。
三十年代创作版画引进中国之初,版画作品制作包括拓印技法的粗糙,直接影响了许多作品的艺术质量。五、六十年代套色木刻在我国的兴起,由于制作工艺没有得到相应的改进和提高,曾经不同程度的损害了许多版画作品的艺术品位和观赏效果。出现这种情况有多种原因,如版画作者专业素质的局限,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和经验,创作环境和物质条件包括材料和工具的简陋;国际交流少,没有市场效应,对一般通用的章程规定,不熟悉、不在意、不执行等。
改革开放以来,国际间文化交流机会增多,画家的创作思想和艺术观念也有所更新,创作的硬件环境也得到改善,我国版画创作有很大发展和提高,其中包括版画制作工艺方面的开拓、改进和日臻完善。应该指出,我国复制木刻版画技法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和丰富的制作经验,可供学习借鉴。20世纪初创作版画传入中国主要是以木刻版画为主体的,半个多世纪以来,广大版画作者在创作实践中吸取了外来的创作经验包括制作技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此基础上几代版画作者的拓展和创新,我国木刻版画的艺术技巧和表现力度,在国际同类版画作品中出类拔革,独树一帜,享有盛誉,这是有目共睹的。
但是,应该看到,在近几年来的版画创作实践中,制作工艺的追求效果并不尽如人意,显然存在着不少误区,影响了版画艺术本体语言的强化和提高。应该引起版画创作界足够的重视。我以为,就木刻版画的制作现状,应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l、制作工艺的高水平、高品位,不能等同于制作流程的复杂、繁琐和工细。其实粗扩、豪放的艺术风格同样需要并可能达到制作的精湛与精粹。素以概括、精练、强烈、鲜明见长的版画语言渐趋纤弱、娇柔和繁琐的主流走向是不可取的。以光洁、工细、精巧为准的制作偏见,使版画画面上的刀触、木味、水韵、印迹正在消去,或许由此也就逐渐失却了版画艺术语言的个性特征和表现力度;使作品流于俗气、匠气和商品气,最终降低了作品的格调和品位。这正是人们不愿看到的。
2、版画制作是完成创作过程的最后一道工序,并非艺术创作追求的最终目标。它只是过程而不是目的。制作工艺必须为版画创作总体目标的需要服务。版画创作的画、刻、印三道工序有机组会、相辅相成、互制互补,但却不能互为代替。三者之间仍应以构思立意、造型架构为本,决不能指望以制作工艺的貌似精巧,哗众取宠,用以掩盖或取代精神内涵的贫乏和造型功底的先天不足。
3、版画艺术的刻制和拓印,是版画艺术独有的创作程序和表现手段,正是这一程式形成了版画艺术本体语言的主要特色。正因为此,版画作品的制作工艺应该着意强化而不是淡化这种艺术语言的本色特征,更不应该事倍功半、合本逐未地追求油画、中国画或工艺设计的艺术效果。让创作版画艺术向复制版画的印刷功能靠拢,这是一条自我消亡的绝路。不同画种之间各自的表现规律,可以互为借鉴,但却不可模拟。一味仿效别人,也就永远失去了自己,对画种,对画家,都是一样。
4、版画制作过程比其他绘画门类复杂而繁琐,特别是其中的拓印阶段包含着很大成分的纯体力劳动,是版画家长期以来摆脱不得的一个重负。艺术创作实践毕竟主要是脑力劳动和思想感情的外化表述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作者需要也必然会保持充沛的忘我的“无人合一”的情感因素和氛围。过分地使制作工艺复杂化并导致延续其乏味的操作流程,最终使其蜕化为一种纯技艺性的表演,必然会淡化艺术创作中的感情投入,使作品失却了灵气、生气、神气乃至认清动人的艺术扭力。
作为版画艺术创作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版画制作工艺的改进和拓展并非穷途末路。但,它必须走出以上几个误区。 |
|
- 品尚品
- 品设计
-
- 品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