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家网首页 | 新闻 | 视频 | 展览 | 博客 | 论坛 | 交易 | 拍卖 | 服务 | 画廊 | 建站
首页 新闻 评论 访谈 品美图 品设计 品时尚 品文学
    青花瓷中国文化符号构建历史演变分期研究
    2023年12月08日 中国文化报 责任编辑:静愚 热度:0  

      青花瓷诞生是世界陶瓷史上的重要事件。青花瓷文化符号被频频运用到现代设计领域:北京地铁8号线北土城站青花瓷设计元素魅力十足、各种青花瓷风格的酒瓶包装琳琅满目、各品牌青花瓷风格手机在市场大火、青花晚礼服频频惊艳亮相国际时装周。中国是青花瓷之乡,青花瓷以其鲜明的视觉冲击力,成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文化符号。青花瓷成为中国文化符号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历经从寡到众、由弱到强的发展规律。从唐宋青花瓷的昙花一现,到明清青花瓷的万里同风,青花瓷的中国文化符号构建,经历“滥觞期—开创期—转折期—确立期”漫长的历史演变。

      星星之火的滥觞期

      青花瓷最早于唐代诞生在扬州。唐青花的诞生与阿拉伯文化东渐、中西文化交流等具有密切关系。唐青花造型以碗、盘、罐等中国传统造型为主,陶瓷纹样设计既有中国传统写意纹饰,又有浓郁的波斯几何纹饰,体现出中西杂糅的艺术风格。唐青花钴料来自遥远的西亚,通过古代丝绸之路来到中国,此时青花瓷尚属于“非主流”,缘由如下:其一,在唐宋“南青北白”制瓷格局中,单色釉是陶瓷主打产品,在浩如烟海的单色釉陶瓷产品中,青花瓷数量微不足道。从经济角度看,唐宋青花生产量太小,无法给统治阶层带来经济收益,因此难以得到统治阶层的重视。其二,从审美方面审视,宋代审美素以为绚、以少胜多,青花瓷与主流审美似乎格格不入。尽管滥觞期青花瓷产能相当小,但已点燃青花瓷中国文化符号的“星星之火”。

      由外及内的开创期

      元青花的出现,标志着陶瓷由单色釉进入彩瓷时代,标志着世俗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元青花主要销往海外市场,是元代典型的外贸商品。元青花设计主要为迎合西域生活方式与审美而创造,具体体现如下:其一,在器型上,大盘、大碗屡见不鲜,满足西域消费者团坐抓肉吃饭之需,属于典型的奢侈品定制,明显不符合国内一般生活方式。其二,元青花设计体现出鲜明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特色,纹样设计大量运用龙凤纹、莲瓣纹、缠枝花卉等中国传统纹样,但表达的意蕴却符合西域审美范式,明显异于中国传统审美。海外馆藏元青花纹样繁密有秩、层层叠叠,遍布器物全身,以同心圆逐步向外扩展,是典型伊斯兰“繁密为美”的艺术风格表达。如方李莉老师所言:“从中心装饰逐步向外扩展,其结果是形成了一种新装饰风格,即题材是中国式的,装饰方法却是伊斯兰式的,其中釉下彩技法也是中国的。”此时陶瓷器型设计并不丰富,功能较为单一,造型设计上受西域影响小。可见,元青花造型设计、题材选择等元素饱含中国传统文化基因,易被国人理解并接受,从数量看,作为外销的青花瓷远低于同时期的青瓷与白瓷。其三,在国内市场,相比青花瓷,元代统治者更青睐贵金属生活器皿与卵白瓷。在国内陶瓷考古中,元青花相继出土数量仅100多件,低于国外数量。当时的老百姓更乐于使用卵白釉、青瓷等单色釉陶瓷,即便使用青花瓷,也多是釉色暗淡、制作粗糙的小件陶瓷,以匜、高脚杯、碗等生活器皿为主,与元青花外贸瓷形成鲜明反差。此时,青花瓷属于“墙内开花墙外香”,国外认可度高于国内,元青花瓷因数量太少,导致传播力有限,青花瓷的中国文化符号构建尚未完成,元末明初曹昭在《格古要论》中甚至用“俗甚”去形容青花瓷这一未来的瓷坛霸主。

      由上及下的转折期

      明代初期到中期,是青花瓷中国文化符号构建的转折期。国内统治阶级对青花瓷的高度认可,成为青花瓷中国文化符号构建的重要推力。具体表现为:其一,青花瓷正式替代金银等贵金属,成为官方礼器,参与国家庆典、重大祭祀等大型活动。实行“定夺样式”,计划生产,官窑与民窑生产泾渭分明,为保护官窑制瓷制度,官方组织全国最优秀的能工巧匠,垄断最好的制瓷原料,不惜代价地推动青花瓷生产登峰造极。在青花瓷造型、纹样等设计元素上,对民窑刻意制造种种限制,确保官窑的绝对权威。“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统治者的青睐,为青花瓷的民间流行提供条件。其二,郑和下西洋的伟大壮举,加速了青花瓷与世界的互动互融,青花瓷在实现经济价值的同时,还加速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步伐,世界通过青花瓷认识中国。永宣时期是中国青花瓷设计的高峰,工匠们从西域传统器型中汲取灵感,成就中国古代陶瓷史上的文创设计实践,彰显出中西文化融合与创新的巨大魅力。其三,在陶瓷装饰设计上,繁缛多层、密不透风的元青花风格逐渐消退,逐步走向萧疏隽秀,而纹样装饰仍然遍布瓷器全身,体现出中西审美折中后的中和之美,实现美美与共。装饰题材以中国传统动植物纹为主,一些西域胡桃、苜蓿花卉等纹样也融入陶瓷装饰。在手工制瓷时代,装饰越繁缛,生产效率越低;反之生产效率越高。装饰纹样的简化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证明青花瓷市场需求量逐步扩大。从消费群体看,青花瓷设计不再是单纯满足国外市场,而是转向兼顾国外、国内两大市场。“诸料悉精,青花最贵。”青花瓷售价高于其他陶瓷品种,但产能有限,高品质的青花瓷消费对象仍然是国内外达官贵人,与普通百姓无缘。平等青国产钴料的诞生,为青花瓷中国符号构建提供了重要的物质条件,实现了中国青花瓷产业链的独立自主。

      万里同风的确立期

      晚明时期的民窑大繁荣,成为构建青花瓷中国符号的决定性因素,同时满足青花瓷大产能、多种消费群体与中国文化对外传播影响等多重条件,形成青花瓷万里同风的文化景观。青花瓷彻底完成从奢侈品到日用品的身份转变,主要有如下因素:其一,“官搭民烧”政策,推动民窑兴盛,而官窑走向衰落。民窑、官窑与外销瓷成为中国陶瓷的三极,而景德镇青花瓷成为三极中的绝对主力。景德镇产品“瓷质化”现象愈演愈烈,以青花瓷为载体,创造出大量生活用品,各种造型、功能的青花瓷生活用品层出不穷。其二,官窑放松监管,画工随心所欲,生活中的真实场景、物象等都可作为题材进入青花装饰,青花瓷成为一部活生生的“晚明百科全书”。随着青花瓷的大量产出,价格不断下探,多元化的青花瓷进入寻常百姓家,消费群体不断扩大。其三,海外陶瓷市场需求量巨大,葡萄牙、西班牙、荷兰等前赴后继,夜以继日地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将青花瓷运往世界各地,造就万里同风的文化视觉景观,青花瓷风靡全球。克拉克瓷是外销青花瓷主要品种之一,买方在不完全理解中国文化的情况下,结合本土文化,进行来样定制。鸟立石上,双鹿图、渔读耕樵图、郁金香与大风车等中西纹样相映生辉,显示出文化融合的巨大魅力。国外工匠对这些图案趋之若鹜,对中国元素进行模仿,显示出对“中国风”的高度认同。他们或者在继承的同时进行微改造,或者实现老元素新组合,但不论如何创新,始终以中国青花瓷题材、艺术风格为基础,新创造的青花瓷始终闪耀中国文化的影子,这进一步推动了中国风刮遍全球。晚明时期,青花瓷实现了国内国外的同步大流行,引发欧洲餐饮革命。人们弃银用瓷,青花瓷成为大众餐具,引发“茶瓷相依”生活方式的巨大转变,体现出“设计—生产—消费”的良性互动,实现青花瓷的多文化融合与跨文化传播。

      晚明时期,青花瓷成为世界陶瓷主流产品,融入大众日常,在全球拥有庞大的用户群。中国作为世界青花瓷生产的唯一原产地,以瓷为媒,不断推动中国青花瓷文化的世界传播,青花瓷与中国国家形象浑然一体。从星星之火到万里同风,青花瓷的中国文化符号构建在晚明时期得以完成。

      结语

      青花瓷上千年的发展历史,形成了不同时期不同的审美特点,逐渐完成了青花瓷的中国文化符号构建。如今在新的历史机遇下,青花瓷设计守正创新,实现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必将焕发出新的文化艺术魅力。

      [李锋系景德镇陶瓷大学设计艺术学院副教授,王智鸿系景德镇学院陶瓷美术与设计艺术学院副教授。本文系2022年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青花瓷的中国文化符号身份构建与传播研究”(编号:22YJA760036)的成果之一]

    +more品尚品
    创想计划:文艺青
    中国艺术片:在边
    法国的时尚经
    渣打:视觉艺术诠释商业洞察力
    Gaga曾着迷小野洋子 流行音乐行为艺术珠联璧合
    日设计师制作气球礼服梦幻时尚受好评
    “VOGUE摩登不夜城”——当时装爱上艺术
    周杰伦版画5000元一幅 玩意识流受母亲熏陶
    绝对伏特加2011绝对艺术奖揭晓
    艺术与时尚结合:两者不再纯粹
    +more品设计
    灰姑娘的座椅
    所谓设计作品的好创意,不仅仅在于造型和功能,有时候,一种材质上的混搭和一个浪漫的名字,都会给设... 详细>>
    跳舞的杯子
    时计艺术的典范 宝齐莱马利龙系列腕表
    乱糟糟的鸟巢椅
    伦敦新晋设计师:雕塑般的针织作品
    +more
    胡润:“由暴发户及新贵族”解码中国富豪蜕变
    天津美术学院欲扛当代艺术史研究大旗
    艺术家的悲剧,源于自我认知的迷失
    梁井宇:寻找新的可能性
    是店铺,也是艺术
    张小川:用“小首饰”做“大雕塑”
    张大千吃的艺术
     

    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www.meishujia.cn,All right

    E-mail:fuwu@meishujia.cn beijing@meishujia.cn 京ICP证110842号

     

    Powered by SiteMagic © UC&Manage
    Processed in 0.044(s)   7 queries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