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家皮力对话艺术家林天苗 |
访谈人:皮力、林天苗
皮力(以下简称“皮”):作为一个旁观者,我觉着你作品当中那种投机取巧的东西比较少,相反有很明确的手工感,而且它们都是用巨大劳动量达到一个极致的视觉效应。把几万根钢针插在一起的最早的作品就已经有了这种特点,现在用丝线也是这样的。这个特点你觉得是从哪来的?
林天苗(以下简称“林”):我非常欣赏的艺术作品,是那... |
独特的艺术态度:凯伦·史密斯专访 |
2011年3月,北京。今日美术馆携手瑞信主办、《东方艺术·大家》杂志承办的“瑞信·2011今日艺术奖”(CREDIT SUISSE Today Art Award 2011)评选正式启动。今日艺术奖是国内首个由美术馆设立的当代艺术奖项,每年向一位具有创新贡献的艺术家授予该奖。从2010年起今日美术馆将与瑞信建立为期三年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此... |
艺术家需要评论吗?--彭德、方力钧论辩录 |
方力钧(以下简称方):对于艺术家,评论的作用很小,有时小到可以忽略不计。
彭德(以下简称彭):这是艺术家的看法。其实批评家有时会改变一个时代,比如俄国的别林斯基。
方:这是批评家的看法,艺术家不这样看。
彭:艺术家不这样看,一是拜物主义时代使得作为精神现象的批评贬值。由于艺术作品能卖钱,当代社会于是把它推到至高无上的位置;评论不能物化,不能卖钱…… ... |
专访刘小东:无处还乡 |
2010年,离家30年的刘小东回到了东北老家金城,以小镇的风光和生活作为背景,将他少年时代的八位朋友拉进了自己的作品中。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高速推进,童年记忆中的小城已经变得面目全非,而少年时的朋友却还按照原先的生活状态在缓慢地生活着。
“我祖籍辽宁丹东,出生在上海,在贵阳长大,后来去了武汉,现在户口又落在了河北,我是一个没有故乡的人。”导演王小帅说:“看完《金城小子》这个片子,我... |
自在的牛虻——高名潞访谈 |
我给自己定的标准,对有关个人的事情,和这些要做的事没关的,那些现实中的事你要忍、要退让;这也就是有的时候我采取沉默的原因。但涉及到原则性的、理论上的东西,涉及到所信仰的真理性的东西,那是绝不退让,一定要坚持。这两个原则我觉得始终是要坚持的,因为只有那样你才能够让自己去真正地在有限的生命里,把想做的东西能多做一点。
——高名潞
... |
永不安宁的灵魂——栗宪庭和曾梵志对谈录 |
栗:我们第一次见面,大概是你毕业创作展览的时候吧。
曾:对,91年的夏天,毕业创作刚刚做完,就是《协和医院》那组画,你看得的就是那个三联画。实际上我在这之前就画了很多医院的画。
栗:那时我正在做后89展览,我觉得画得很好。当时我也想找更年轻的人参加后89的展览,心里就有了谱,但你只有那个联画,想让你再画一些画。
曾:那个时候我还不太清楚展览的... |
“别样:再造反对派”——侯瀚如访谈 |
文/付晓东
付晓东(以下简称"付"):第二届广州三年展的主标题“别样”,是你对城市化进程的一个态度吗?
侯瀚如(以下简称"侯"):不仅是对城市化,这是我的一个政治态度。我特别不能接受把自己定义为属于某一个国家,某一个民族。每一个人都是一个自由生存的人,你可以选择你要干什么。在任何一个社会生活,你都要承受一个统治者、一个社会制度给你的限定。这个... |
我们成了真正的个人——访侯瀚如 |
自九十年代初去法国后,侯瀚如先后在世界各地主持过数十个
国际艺术展,致力于在西方介绍第三世界的当代艺术。作为近来在国际艺术界声誉渐起的新一代国际艺术批评家和策展人,侯瀚如参与策划了今年第三届上海双年展的海外部分。在双年展期间,侯瀚如接受了访谈。作为中国第一代去海外单打独斗的国际策展人,他那一如既往的率直脾气、旺盛的斗志、以及瘦小的个子给人印象深刻。
... |
资本该如何介入当代艺术市场——专访四川美术学院教授王林 |
王林,生于西安,1982年毕业于重庆师范学院中文系,1986年进入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学习,现执教于四川美术学院美术学系。曾为国家教委“七·五”重点科研项目《艺术教育学》的主要撰写者,是中国美术界近年来颇为活跃,颇有影响力的美术批评家。现为四川美术学院美术学系教授。
面对如此火爆的当代艺术市场,资本自然是热门话题。但是对于资本如何介入艺术,著名... |